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铁矿石谈判突围路线图

  作者: 本刊记者 梁振鹏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近期中国钢铁市场需求格外强劲,不少钢铁厂家纷纷上调3月份钢铁产品出厂价格,印度铁矿石现货价格一路攀升,国际三大矿撇开中国先和日韩谈判。种种不利因素使得拉开序幕的2010年铁矿石谈判阴霾密布。

  在铁矿石价格大幅度涨价已成定局的状况下,“控制涨幅”已经成为中国钢铁行业在今年铁矿石谈判中关注的焦点。

  今年中国还有谈判筹码来将涨幅控制在可接受区间吗?不甘心完全受制于人的相关政府部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钢铁厂家们从去年年底至今一直在放出风声:国内找到新矿源,海外收购矿山步伐加快,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但是,这些措施能够在今年铁矿石谈判中掌握主动权吗?还是会沦落为难救“近火”的“远水”呢?

  铁矿石长协价涨幅或将为70%

  为了得到相对合理的铁矿石采购价格,中国在参与每年铁矿石谈判过程中都会费尽心思地侃价,其惨烈程度几乎等同于“由一块石头引起的血战!”

  今年中国在谈判中的出场派头却低调了许多。近期国际三大矿亲近日韩、冷落中国的举动,让中国钢铁业在2010年度铁矿石谈判中开局失利,不过,在上游资源受制于人的宝钢仍然主动派出代表赴往新加坡和国际三大矿谈判,以示友好。

  国内知名钢铁业专家、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蒋锡麟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介绍道,目前在与宝钢的2010年铁矿石谈判中,国际三大矿有意倾向于采用现货价来代替长协价。由于现货价明显高于长协价,采用现货价采购铁矿石会给中国钢铁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上游原材料供应不稳定,会对钢企的生产组织带来困难,也会带来钢材生产成本的上涨。

  今年中国钢材市场已经强劲回暖并明显增长,宝钢、河北钢铁集团等中国钢铁厂家近期对部分钢材产品上调了出厂价格。这其实已经给2010财年的铁矿石谈判带来了负面影响。

  “我的钢铁网”资深分析师曾节胜向本刊记者透露到,淡水河谷在谈判中已经向中国钢铁厂家提出70%的长协价涨幅要求,必和必拓和力拓则提出先将长协矿临时结算价提升40%。

  “中钢协一直都想让中国在谈判中获得话语权,实际上,由于中国铁矿石资源的紧缺,中国从谈判一开始就只能处于被动地位。”一家大型钢铁厂家中层认为。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市场分析师刘宁认为,2010年铁矿石长协价至少会同比上涨40%。

  “一块石头在天空中飘来飘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落地,最终不管掉到哪里,都会有人被碰得头破血流。”蒋锡麟形象地比喻道。铁矿石不能自给而依赖进口,使得中国在谈判中很难有足够的议价能力,导致屡谈屡败。一旦钢材市场上升,铁矿石这种紧缺的资源性产品价格自然会上涨,国际三大矿通过人为地压缩铁矿石产量也能够提价。在铁矿石涨价后,中国钢铁行业的利润总是会减少,甚至一些中小钢企难以生存。

  企图力压涨幅

  虽然铁矿石涨价乃大势所趋,中国钢铁行业也不甘心坐以待毙,“力压涨幅”已经成为目前政府部门、中钢协和钢铁企业的重要目标。

  今年中国在铁矿石谈判过程中还会有筹码吗?“找矿”、“兼并重组做大钢企”、“抑制产能过剩”和“对铁矿石进口实行备案制”等4方面措施已经成为近期中国钢铁行业在谈判过程中不断发出的信号。

  自己兜里的矿石多了,去谈判时自然会多些底气。从去年开始,中国钢铁行业国内外找矿的步伐陡然增速。

  在国内,国土资源部近日宣布,去年切实加大铁矿地质找矿力度,取得重大突破。在鞍本、冀东、兖州、攀西等勘查区共计探获铁矿石资源量近50亿吨,其中有10亿吨为探明资源储量,“肯定会对铁矿石的谈判产生积极影响”。在国外,宝钢、武钢、鞍钢等中国钢铁企业通过参股、收购、合资等方式在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等地到处找矿,以加强上游资源控制量。

  政府部门和中钢协还一直在大力推进钢铁行业的企业联合重组,以提高产业集中度,试图依靠重组后的特大型钢企的庞大采购量在铁矿石谈判中增加筹码。中钢协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鼓励和支持企业联合重组的政策措施。企业联合重组应当坚持以企业行为为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应当大力支持已具有综合优势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跨省市、跨所有制的联合。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辛国斌在1月27日“2009年工业通信业运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通过联20cc合重组,去年粗钢产能超过1000万吨大型钢铁企业达到9家。

  在“抑制产能过剩”方面,去年中国全年完成淘汰落后炼钢产能1691万吨,炼铁产能2113万吨。并且,去年12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出台了《现有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准入条件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图推进淘汰落后钢铁产能。

  今年,有关部门还计划对铁矿石进口实行备案制,对进口的铁矿石市场流向进行审查,减少内部的无序状况和互相之间的无序竞争抬高铁矿石价格。中钢协还计划进一步做好规范进口铁矿石贸易秩序工作,并减少进口企业数量。

  4条出路靠谱吗?

  看起来能够成为谈判筹码的4项措施,真的会成为今年铁矿石谈判中的出路吗?中国钢铁厂家和业内专家对此有质疑声音。

  对于“找矿”,蒋锡麟认为,去年在国内找到的铁矿,基本都是含铁量低的贫矿,而且大多有500米以上的深度,冶炼和开采难度相当大,成本比“从海外直接进口含铁量高的富矿”明显要高,所以在中国寻找低成本的替代产品不太现实。

  通过在国外收购富矿倒是可选之策,但是国外矿山在开采、招聘工人、安全、环保等方面需要办理的手续非常多,至少要经过三五年时间才有可能达到预期产能,海外收购其实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所以,“找矿”虽具美好的“远景”,对今年的铁矿石谈判却无实际意义。

  至于“兼并重组做大钢企”虽然能够使得单个钢企采购铁矿石规模扩大,也是有必要的。不过,此举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中国整体钢铁行业对铁矿石的刚性需求量每年都在上升,所以单个钢企采购规模的扩大并不意味着在铁矿石谈判时就能够“以量压价”,中钢协之前提出的“统一价格”受到国际三大矿漠视也是这个道理。

  那么,“抑制产能过剩”能否有效呢?

  “此举出发点是好的,不过实施起来会在一些地方政府碰到阻力”,某钢铁业资深人士表示,钢铁企业在地方上是解决就业、拉动GDP增长的纳税大户,受政绩考核压力,有些地方政府会有自己的对策。例如,如果一个县城的几家小钢厂各自粗钢年产能都低于100万吨,这种情况下,当地县政府会引导这几家小钢厂合并重组在生产规模上达到准入条件,却不会主动关闭小钢厂。

  曾节胜分析到,持续高速的工业化进程、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房地产市场的旺盛需求等客观现实,与“抑制钢铁产能措施”是互相矛盾、彼此对立的。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协调难度大,面临很多阻力,进展还比较缓慢。

  至于“对铁矿石进口实行备案制”,目前中国进口铁矿石的业务是由少数大型钢企和贸易商所垄断的,这种客观现状会导致倒卖铁矿石进口资格、无序代理状况的层出不穷,难以杜绝。

  从2005年至今,具有进口铁矿石资格的企业从500多家已经减少到112家,但是,中国铁矿石市场的无序竞争状况仍无有效改变。

  曾节胜表示,进口许可证制度不仅没有起到抑制铁矿石价格上涨的作用,相反却进一步增加进口铁矿石的难度,增加了交易成本。很多具有进口资质的企业以长协价采购的铁矿石不是自用,而是转卖给没有进口资质的企业,这导致国内铁矿石现货价不断攀升,并给了国际三大矿提升长协价的理由。所以,对铁矿石进口实行备案制和减少进口企业数量这些措施,很难控制铁矿石进口价格。

  “上述4项谈判筹码即使有效果也不会立竿见影。”蒋锡麟认为,目前的中国钢材市场,包括螺纹钢、线材等在内的低端产品占了很大比例。现阶段中国钢企在铁矿石紧缺、涨价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迫在眉睫的事情就是:苦练内功,加快自身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加大高附加值的钢材产品的生产比例,以提升产品毛利率来应对铁矿石上涨所带来的压力。另外,通过低价收购废旧钢铁来降低炼钢成本,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进口铁矿石的需求量。

  站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立场,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还是希望2010年的铁矿石谈判早日达成协议:“从外部看,国际铁矿石市场由三大巨头垄断,我们希望几家主要的铁矿石供应商,应该从行业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以及与中国钢铁业长期合作着眼,尽快达成一个公平合理、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协议。”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