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发展要靠内需和外需两条腿走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0日 05:54  金融时报

  记者 李文龙 谷秀军

  3月6日,在四部委负责人就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等问题答记者问时,有关我国去年出口下降16%,但经济仍然增长8.7%两个数据被多次提及,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今后我国经济增长对于外需的倚重会有所下降?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出口这驾高速马车突然“趴窝”时,我国果断实施了一揽子促销费、扩内需的经济刺激政策,为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作出了贡献。在经济形势极为复杂的今年,如何形成内需和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从去年的情况来讲,中国国内市场的消费有着巨大潜力,而且它对去年我们应对危机、对整个世界经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今后会进一步地把更大的力量放在内需、放在最终消费方面。

  中国正在总结金融危机以后如何调整经济格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也是由世界经济的环境、国内的环境所决定的。陈德铭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推动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和出口拉动进一步转向由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国际金融危机这面镜子,折射出我国内需仍然是短板。因此,对于消费拉动经济的重视程度,去年我国可谓前所未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强调说,我国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15.5%,如果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了16.9%。这是自1986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而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经济增长中消费拉动4.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52.5%。

  家电、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不但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也推动消费这驾一直慢跑的马车加快了步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陈德铭指出,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形成内需和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在内需方面,首先是要提高人民的收入。同时,要调整和提高消费结构,巩固传统的消费,培养新的消费。

  那么,怎样实现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认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注重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而促进消费,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是关键。事实上,去年我国实行的家电、汽车下乡就是针对农村消费难以启动而采取的刺激措施。据介绍,这仍然是今年扩大内需的重点。

  谢旭人对此表示,今年要进一步增加对农民的各项补贴,提高主要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加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提高优抚对象的抚恤补贴以及生活补助标准。同时,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诸如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促进和引导消费的政策,促进居民消费。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国内消费增长和稳定外需是密不可分的。”陈德铭强调。这是因为,出口虽然下降了16%,但是,外需仍然解决了大量的就业,增加了劳动者的收入,中国直接从事与出口相关的人有9000多万,他们收入的增加与扩大内需有直接关系。同样,内需的刺激、内需的扩大带来了大量的进口,也在各国的刺激计划中起到了一个非常大的、重要的领衔作用。

  陈德铭认为,我国现在的外需、出口刚刚出现一些恢复性的增长,但要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还需要两三年时间。商务部数据显示,2010年1月我国实现出口1094.8亿美元,同比增长21%。但这一数字是基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基础上的。而从目前全球不确定、不稳定的形势来看,从一些国家的高失业率、低储蓄率情况来讲,真正世界消费市场和中国出口的真正恢复还有待时日。

  那么,今年在外需方面我们要采取什么策略?陈德铭表示,今年会在外贸方面继续采取拓市场、调结构和促平衡的工作。特别是在拓展市场方面,要特别注意市场的多元化和以质取胜的战略,既要稳定我们的传统市场,也要开放新兴市场。现有的对于出口退税的政策、出口信贷的政策、出口信保的政策要继续给予完善。

  而且,陈德铭特别强调,我们会特别注意优化出口结构,对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要继续稳定地增长。对于服务贸易,对于一些高新技术,要继续推进。在创建一些优秀品牌和建立一些好的营销网络方面,也要加强这项工作。同时,要非常注意控制高能源、高消耗和污染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