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许智宏:大学改革应是渐进式变革 而不是革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9日 03:17  21世纪经济报道

  胡雅君,马晖

   北京大学作为教改的先行者,探索过程中有收获也有教训。新一轮的教改已经拉开帷幕,此轮教改应该从过往经验中汲取怎样的改革智慧?

   3月8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北大原校长许智宏。

   “我更多的理想是进化,而不是革命”

   《21世纪》:2003年,北大曾进行过一轮人事制度改革,当时曾引发各种争议,如今时过境迁,你怎么看2003年的这次改革?

   许智宏:当时北大的师资队伍可以说是全国最优秀的,但是,我们担忧随着老一批教授的退休,未来怎么发展,怎么使教授师资队伍不断更新,不断吸引最优秀的教师加入北大?所以我们当时设想要保持北大师资队伍的活力,必须要进行改革,进行探索。

   我去之前已经进行了第一轮改革,把教授按资历、贡献,分为三档,有不同的岗位津贴。这是个突破,但是如果停留在这上面,仍没有触及根本的问题——怎么确保北大的教师队伍能够不断更新。在这个情况下,我们进行了许多次的修改,形成的最后方案就是终止教员的终身制,打破大锅饭。实际上这也是中国人事体制的一个核心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要使我们的大学生、研究生真正有创新能力实际上是很困难的。

   在这个基础上,解聘不是目的,实际上我们这些年做下来,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解聘人。但是有人走,出去进来的都有,这种理念逐步会被大家所接受。

   我是生物学学者,我更多的理想是进化,而不是革命。改革特别是大学的改革不可能翻天覆地一蹴而就,必须是非常稳重的,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改革走得太快了,会翻车。现在教育面临的困境,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改革必须要一步一步来。

   《21世纪》:有人认为北大的改革无疾而终,你怎样看这种评价?你怎么看待目前正在制定中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所涉及到的高校改革的内容?

   许智宏:我觉得此前北大的改革基本上是成功的。北大的上一轮改革有几点经验:第一点,改革的步骤必须非常稳妥,北大开了很多座谈会,不是校长、党委书记脑袋一拍就决策;其次,不改革是不行的,中国的教育必须改革,中国的人事体制必须改革;第三,不可能靠一个学校两个学校的改革。在中国的体制下,这种重大的改革,靠一个单位是很困难的。

   北大当时的改革还是在高教法改革的范围内。但是这次不是,这次改革要规范政府跟大学的关系。

   大学需要更多自主权

   《21世纪》:在目前的情况下,教育部有动力进行改革吗?

   许智宏:我认为政府对大学的管理,一个是法律的管理,要根据国家社会发展的需求,规范大学的行为,要依法行政。

   具体而言,经费的分配是不是一定要教育部来直接分配?我认为原则上由它来分配,但是具体操作中,可以由分配经费的委员会等类似的中介机构,通过对学校的评估来分配,这样就可以把部委的职能更多的放在宏观方面,研究经费分配等方面应该更多发挥科学家、教师、研究机构的作用,他们最知道怎么发挥这些经费的作用,而不是靠行政部门来管头管脚。大学需要在学科的设置、经费的使用、招生方面的自主权。大学校长现在对经费是没有支配权的,但是对大学真正了解的是大学校长、大学教授,而不是行政机关来说大学应该发展什么。

   《21世纪》:朱清时入主南方科技大学提出将其建设成为中国探索“去行政化的”、以追求学术卓越为主的大学管理模式的试验田。你怎样看待朱的改革?

   许智宏:我们都支持他。一个新的大学比老的大学好做得多,它没有很多历史的负担。比如北大,每年的离退休人员经费大概两个多亿,教育部给了的1个多亿,缺口要北大自己面对。这些问题让大学校长们很费心。

   在大学管理方面,我和朱清时也交流过。我比较主张,在大学内部,权力向下放,使院、系有更大的权力。我们希望国家把项目经费打包给学校。高校管理层再根据学校的发展需求分配经费。当然这有个前提,需要领导班子自律民主,需要有制度来规范,通过制度来管理。一个校长的个人理念、个人魅力也是重要的,但更根本的是需要制度来管理。

   现在教育部也要求国内大学制定大学章程,要有一个学校的“宪法”,来规范学校内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一个是国家给大学的规范,一个是大学内部要有规章制度。现在随着大学校长意识到这点,政府也意识到这一点,允许我们进一步探索。

   媒体说“钱学森之问”,这个问题我们要客观地看。改革开放才30年,此前基本上是计划经济体制,在那种情况下不可能出这样的人才。外国优秀大学都几百年历史了,我们现在是30年的探索,还是一个幼儿园的小娃娃,要好好的学走路。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根本的一点,大学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只有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才可能培养得出创新人才。现在大学的气氛,尤其是整个社会的气氛都不利于这个。我认为现在社会急功近利、“短平快”,我称之为“快餐文化”——吃很多却不求甚解、不消化。

   《21世纪》:你认为这次教育改革的路径,是应该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

   许智宏:我个人认为要两者并行。

   在教改过程中,教育部允许北大、清华等一些大学进行试点,但是这还不够的,需要有更多的学校参与。话说回来,没有这些大学的试点,教育部也不会意识到这个改革的重要。但是基层的大学更多地受控于政府,因为他们更多的需要当地政府的直接支持。这种情况之下,就需要在国家层面,比如逐步修订《高教法》等。

   所以,改革应该是双向的,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结合起来。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