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建议将海洋油气装备业列入新兴产业战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9日 01:39  经济参考报

  新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装备产业是强国大业。我国不能再错失良机,专家呼吁———尽快从“黄土文明”向“海洋文明”拓展

  记者 丛亚平

  探索海洋、开发海洋是人类工业化、全球化的标志之一。而海洋装备是同时集聚资金、技术、劳动三要素的现代化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之一,又是海军舰船装备的主要提供者,体现出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的综合实力。

  在中国海洋油气装备发展战略论坛上多位专业人士表示,重视海洋工业的重要价值,赋予海洋油气装备建造业以战略地位,对于中国来说,时不我待!

  战略意义一 有助于打破遏制我国的能源瓶颈

  我国正处于工业、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能源消费大国,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国内优质资源少,石油等能源供应及安全已成为遏制我国发展的瓶颈。解决资源约束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走向海洋,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有关资料表明:全球深海石油储量将超过100亿桶,目前海洋石油产量已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0%,预计到2015年将提高到39%。目前海洋油气开发(特别是深水和超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已经成为世界油气开采的重点领域。开发海洋油气资源对于我国打造可持续能源和资源面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意义二 带动其他产业升级的主导产业

  发展海洋油气装备制造业对于当前许多东部地区来说,具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形成新的增长点,将带动我国钢铁、机械、有色、造船、石化、轻纺等多个工业体系部门的发展。因此,把海洋油气事业发展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分析,目前我国不少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正处于关键的战略储备期,这些企业在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海洋油气装备建造业是上佳的战略选择之一。因为海洋工程产业是一个既符合中国企业当前比较优势,又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产业,与企业有着很强的匹配度。如果再进一步的拓展军用与民用的结合,产业扩张的能力和联合效应会更好。

  战略意义三 是实现技术突破的有力平台

  一个国家,尤其是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没有强大的海军,没有强大的海洋事业,绝对不可能!而中国海洋事业的建设发展,油气装备业是基础,从技术提升到基础材料,从设备制造到调试安装,全都是实力的展现,所以我国必须向这方面倾斜和努力。目前我国在海洋油气装备研发设计、关键工艺、核心设备国产化、系统调试等方面,与国际先进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急需补上。

  据测算,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目前年需求量约400亿到500亿美元,市场容量很大。根据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三大石油公司海上油气资源开发规划,我国“十一五”期间用于海上开发的投入就达1200亿元。因此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不仅是船舶工业应对当前危机的一项重要措施,而且是我国船舶发展的重要领域,是我们发展的战略重点。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姜锡肇认为,海洋工程是强国大业!中国有5000年的陆地文化,但对海洋文明重视不够,近千年来吃亏很大!国家应该把海洋开发放到和太空开发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比起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抓鳖”对我国人民和经济发展具有更大的实际意义。

  战略意义四 关系到未来海洋空间和海底资源的争夺

  海洋油气装备不仅涉及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更关系到地缘政治、未来海洋空间和海底资源的争夺,这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之间战略竞争的重点。

  例如,我国南海的海洋油气是世界十大海洋油气积聚地之一,约占我国石油总储量的1/3。据统计,南海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180个。南海油源不仅丰富,而且就在家门口,可免长途运输的成本和风险。但目前在南海,大量资源正在被他国抢占,多个周边国家已在南海架设钻机1000多架,大量原油被外国抽走,领土归属也被拉入争端。我国亟待在外交方略和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上有所突破,以改变目前的困局。

  在这种背景下,海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已经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某种国家的战略意志。因此迫切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种支持除了在国内创造宽松的土地、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以外,更要关注在国际市场上打组合拳。在国际市场重要区域、重要客户的拓展上,需要国家在更高层面上协调外交政策、融资政策和其他商业交易,调动起有志于此的企业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国家的重大战略利益。

  目前韩国与俄罗斯的几个能源开发项目都是集国家之力,实施国家之间的能源开发合作项目,旨在加强资源开发合作。如韩国既创造资源开发收益,又带来大量的装备订单;巴西近期依托本国深海油气资源的储量,要求参与开发者带动本国油气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例证。因此,集企业与国家之力,在海洋油气装备及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上联合行动,会为我国带来多方面的利益。没有国家的支持,海洋油气装备不可能大发展。

  观点

  将海洋油气装备业列入国家新兴产业战略

  □记者 丛亚平

  针对拓展我国海洋产业面临的问题,在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海洋油气装备发展战略论坛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孙树义、高级副会长徐鹏航、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702所吴有生院士、中海油副总工程师曾恒一院士、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姜锡肇等许多专家及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应把海洋装备产业置于国家海洋战略的框架中加以考虑和布局。

  把海洋装备产业置于国家海洋战略中布局

  不少业内人士呼吁,国家要有海洋开发的总体战略,使其成为今后3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把海洋工程单列出来,成立主管部门和海洋油气装备行业方面的相关团体,统筹行业发展。

  从各国的发展看,许多国家海洋油气装备业的大发展,都是借助于政府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如新加坡、韩国凭借国家的支持和雄厚的修造船实力在海洋油气装备建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欧洲所有的海洋工程展会都是政府出资等。

  他们认为,海洋油气装备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科技含量高,属于装备领域较为高端的产品。同时,它又面临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发展潜力大,对整个船舶工业和装备制造业都有带动作用。随着海洋经济的深入发展,对海洋工程装备的需求将会 越 来 越 大 , 假 如 我 国 能 够 占 到30%,投入500亿,将有1000多亿人民币的产值量,把配套算进去就是1500亿-2000亿,确实可以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来培育,使我国在国际主流装备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探索适合我国海洋装备业的发展模式

  专家们认为,提升海洋开发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奠定海洋装备业长期发展的根基。关键抓好四点:

  1、建立军民融合的海洋科技和装备开发体系。海洋科学研究、勘探和开发中应用的基础性、综合性大型装备体系及其关键技术,往往具有军民共用的性质。应该建立军民融合的海洋科技和装备开发体系,同时设立“大科学计划” 和“希望专项工程”,综合军民两方面的科研资源,尽快突破海洋开发中所需要重大关键的技术和装备。

  2、海洋装备业发展需依托创新型大集团。海洋装备业发展要紧密依托大装备制造集团,特别是依托创新型造船集团和油气装备制造企业,推动其真正成为具有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成为我国海洋开发装备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引领世界海洋装备产业的发展。

  3、多行业协同解决产业瓶颈技术难题。海洋开发装备也要与相关制造业领域紧密协作,由相关行业产业链上的各大企业,国家科研机构和相关院校等建立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共同解决一些共性关键性的产业瓶颈技术。

  4、国内企业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参与国际竞争。海洋油气装备产业与很多装备业不同,国际化和集中度非常高,这对后起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设立了很高的门槛。对于中国海工界而言,要想扩大在国际市场上整体份额,协同合作是一条有前景的必由之路。避免大而全和同质恶性竞争。

  加快培育研发设计能力抢占产业制高点

  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上,专家们提出应支持核心配套的国产化研究,并在“应用”环节上着力突破。

  ———坚持专业化发展模式。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起步并不晚,发展到今天仍相对落后的原因是我们的发展基础还是依托修造船厂体系,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研发体系,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工程装备产业链。因此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要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全国培育若干个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打造专业化的产业集聚区。同时要注意产能总量的控制,避免高水平的重复建设。

  ———要着力突破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第一在研发设计上掌握设计权,大幅提高研发能力。对各种技术复杂的海洋工程装备来说,掌握设计权就意味着掌握了项目转包、产品制造和建设造型等专业的选择权,抢占到设计制高点。目前我国在主流的钻井平台、浮式生产设备以及作业船和辅助船的研发设计方面取得了突破,但还要提高整体的设计能力,才能掌握海洋装备市场的话语权。第二就是要尽快形成总装集成的能力,深入开展项目管理及建造的技术研究,尽快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和总装实施能力。第三要加快配套设备自主化的进程。

  ———中国制造真正的“软”还是在研发和设计上,目前我国在海工设计领域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概念设计,概念设计往往来自外国船东,作为船厂或研究院,没有钱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开发软件设计,只能跟随模仿,核心配套能力也严重不足,造船只是“造壳”。这些现状都亟待改变。

  世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趋势

  蒋日富

 

  海洋工程装备范畴

  海洋工程装备是指用于海洋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性装备。国际上通常将海洋工程技术装备分为三大类: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其他海洋资源开发装备;海洋浮体结构物。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是目前海洋工程装备的主体,包括各类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船、卸油船、起重船、铺管船、海底挖沟埋管船、潜水作业船等。

  世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总体格局

  海洋工程装备属于高投入、高风险产品,从事海洋工程装备建造的厂商须具有完善的研发机构、完备的建造设施、丰富的建造经验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目前全球主要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集中在新加坡、韩国、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其中新加坡和韩国以建造技术较为成熟的中、浅水域平台为主,目前也在向深水高技术平台的研发、建造发展,而美国、欧洲等国家则以研发、建造深水、超深水高技术平台装备为核心。

  按照业务特点和产品种类,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可分为三大阵营。处于第一阵营的公司主要在欧美,它们垄断着海洋工程装备开发、设计、工程总包及关键配套设备供货;第二阵营是韩国和新加坡,它们在总装建造领域快速发展,占据领先地位;我国还处于制造低端产品的第三阵营。

  欧美垄断装备设计和高端制造领域

  欧美国家企业是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先行者,也是世界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的引领者。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亚洲国家的转移,欧美企业逐渐退出了中低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但在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设计方面仍然占据垄断地位。并且欧美企业也垄断着海洋工程装备运输与安装、水下生产系统安装和深水铺管作业业务,主要企业如法国T ech nip公司、意大利Saipem公司、美国M cD erm ott公司和Subsea公司等。

  欧美企业的技术领导地位与其长期海洋油气开发实践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欧美企业形成了大量的技术专利和技术储备,并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成为其研发新技术和装备的重要支撑。目前,欧美企业仍是世界大多数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的总承包商,掌握着海洋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装备设计和油气田工程建设的主导权,为降低开发风险,他们会选择具有技术优势的欧美企业负责装备设计工作。这在客观上增强了其技术领先地位。

  亚洲国家主导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

  在亚洲,韩国、新加坡、中国和阿联酋是主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国。韩国垄断了钻井船市场,截至2009年底,三星重工、大宇造船、现代重工和ST X造船手持钻井船33艘,市场占有率达94%。韩国和新加坡则占据了FPSO改装和新建市场,市场占有率分别高达67%和82%。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和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领域,新加坡、中国和阿联酋占据主导地位,截至2009年底,中国、新加坡和阿联酋自升式钻井平台手持订单54座,市场占有率77%;半潜式钻井平台手持订单39座,市场占有率85%。

  亚洲虽然在装备制造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在装备设计方面与欧美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我国的差距更大。2000年以来,我国建造完成和在建钻井平台40余座,70%以上为欧美公司设计。其中自升式平台的设计公司主要有美国F& G公司、荷兰G ustoM SC公司;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设计公司主要有美国F & G公司、挪威G M公司、SEV A N公司、意大利Saipem公司等。

  资源大国企业开始进入建造领域

  近年来,依托本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巨大需求,巴西和俄罗斯等资源大国开始培育本国的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企业,成为世界海洋工程装备新的竞争者。巴西提出在本国海域进行油气勘探开发的装备由本国企业建造,其国内几家船厂加快能力建设。俄罗斯通过本国能源公司的系列订单,实现本国造船业现代化,并以订单为“诱饵”,邀请日本、韩国造船企业参与该国船厂建设和改造。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为海洋开发提供装备的战略性产业,随着海洋开发步伐的加快,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机遇,但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了这一产业的重要性,并开始抢占这一领域,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我国应该加强发展力度,加快发展步伐,进入世界海洋工程产业第一阵营,为我国海洋开发和参与海洋国际竞争提供利器。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