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将焦点都集中在张杰庭“北京房价未来达4万”的说法时,他所发出的另一个重要声音,却少人倾听。
本次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锡华实业投资集团董事长、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张杰庭继去年之后再提中外合作办学方面的提案。
在这份名为《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向纵深发展》的提案中,他呼吁教育部能够重视中国目前“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的现状,尽快“开闸放水”,以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
张杰庭自称是全国政协中“企业家进入教育组的第一人”。他在上个世纪90年代即投身于教育领域,开办了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目前涵盖了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及大学各个阶段。
中外合作办学“开闸”
《21世纪》:今年全国“两会”,你有一个提案再次涉及中外合作办学的内容。记得去年两会上你也就这个问题写过提案?
张杰庭:是的。去年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研讨会上的问题集中起来写了9份提案,主要针对目前民办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平等政策的问题,其中就有涉及到中外合作办学的。
会后,从提案回复情况看基本上是所问非所答,没有什么实效性的结果。
后来,我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郝如玉校长联名给国务院负责教育的主管领导写了一封信谈这个问题。两周后,主管领导亲自找我谈话,为时1小时20分钟。又过两周,该领导以国务院名义责成教育部就中外合作办学进行调研。教育部新任副部长郝平随即召开了四次座谈会,第一次就请我过去,与会者包括6位大学校长加上我一共7人,我们就把这个问题做了如实的反馈。不久,教育部陆续批了100多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要集中在高职阶段,这个口子终于给打开了。
不过,高中阶段、本科阶段还没有放开。我觉得主管部门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开放的力度,所以就写了这份《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向纵深发展》提案。
《21世纪》:那么就你所知,目前国内中外合作办学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
张杰庭:最近4年的时间,教育部积压了3600多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申请,一个也没有批。教育部的理由是,要保障“教育主权”。然而,目前的状况是教育部不批,但各个高校都在私底下办。甚至有的大学当面表态,反正我报了教育部你也不批,与其我报你不批,不如我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但是,现在很多所谓的中外合作办学都是假的,一般是通过中介公司跟国外某大学合作引进一个项目。不过这些个项目,一是对方课程引进不来,二是对方师资引进不来,双方只是签了一份合同,采取“3+2”或“2+2”的模式——咱们成了人家国外高校招生的代理点了。这完全是一种虚假的合作办学。
我所倡导的中外合作办学,是我们的大学跟国外大学合作,引进对方先进的师资、课程、专业,这样的合作办学才能够做的规范,才能够真正帮助到学生。
三年多以前,我们想跟首都经贸大学合作办商学院,外方合作伙伴是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这所学校在当地非常有名,占地面积是清华大学的15倍。随后,这个申请到教育部报批,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评审,当时全国就我们这一家过了,不过后来就没了下文。
全国其他三千多所学校也一样的待遇,教育部也不说是也不说不是。
《21世纪》:你觉得此前中外合作办学一直难以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张杰庭:目前国家强调教育是公益事业,可是外方来中国办学,肯定是盈利性的,但如果外方注册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教育部不可能批准。逼得外方只能通过非常手段来获得利润。因为人家不可能无偿的帮助中国搞教育,这样反而影响了中外合作办学。
教育部从审批的第一天开始,其实就是在逼外方走非法获得利润这样一条路,你说这学校怎么办?
另外,主管部门还有一个观点,强调要引进国外一流的大学,认为现在外方到中国投资的并非什么国际知名大学,比如说牛津、哈佛。对此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比喻,如果没有现代汽车、大众汽车在中国搞合资,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宝马、奔驰进入中国,这是需要过程的。
一开始就让奔驰宝马进中国,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外合作办学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先引进中档的学校,最后过渡到引进国外一流的大学,从而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教育供给,以满足多层次的社会教育需求。
我一直认为,合资企业对于中国企业有什么好处,合资办学就会对中国教育有什么好处。
教育经济的贸易逆差
《21世纪》:我注意到,在你这份提案中也提到了“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的问题。
张杰庭:我在给国务院分管领导的信中也提到了。这么多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是贸易顺差,唯独教育经济是处于贸易逆差状态,而且改革开放30年来,这个逆差额一直是在持续增长的。
我手头有一组数据:2008年,国内各类出国留学人员17.98万人,这其中绝大多数是高中学段、本科段的学历生,同年来华留学人数虽首次突破20万人,可学历生仅8万人,学历生出入比2.45∶1。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经超越2700万,居世界第一,以OECD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外国留学生占本国在校大学生人数3%标准计算,我们每年招收的留学生可以达到81万人之多,但招收留学生最多的2008年,这一数字也仅仅达到了上述标准的24.69%。
欧美国家对外国留学生收费是他们本国学生的2~4倍,中国赴外留学的费用要远高于来华留学的费用,以中美本科段学习生活成本对比为例,一位美国学生来中国留学的费用仅为我国赴美留学生费用的15%左右。
随着留学人员自费率和学历生比例的居高不下,以及低龄化留学趋势的蔓延,还有许多家庭选择赴国外陪读或移民,致使我们平均每年约有100亿以上美元的巨额外汇因此流向国外。所以,我们呼吁主管部门能迅速开放中外合作办学这个市场,如果不开放这个市场,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到国外,这就意味着教育领域的贸易逆差也将会越来越大。
《21世纪》:你对于国内合作办学这块的市场有没有一个预估?大概的市场容量能有多大?
张杰庭:我预测,在开始阶段不会低于6万人。因为现在有3000多个正规的项目在等着教育部的审批,一个项目200人,就有6万人。现在每年将近20万人到国外读书,坦白说很艰辛。孩子很孤单,对于家长而言成本也很高。如果国内能满足这种教育需求的话,我相信很多家长和孩子会选择留在国内的。我们当初想办的国际学校,是按照一年500人,四年总计2000人来计算,人均费用当年定在4万左右,比出国留学还是便宜很多的。这个市场容量,还会随着政府审批的开放逐渐增加的。我个人认为,市场前景会很大。
另外,中国目前教育对于经济的贡献率依然偏低。在很多发达国家,教育与经济之间其实是互动的。以澳大利亚为例,其教育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已占到了第三位。同样是100亿美金的投入,中国教育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不到3%,发达国家这个数字已达到14%。中国不是教育缺经费,而是教育经费使用率不高,普遍存在着一种资源浪费。
《21世纪》:对于如何尽快通过开放中外合作办学来降低中国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领域所存在的逆差,你有何建议?
张杰庭:我提出三点建议,一个是将教育国际化提升到国家战略层次进行统筹和规划,建议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纲领性文件,省市级政府也要以直接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为出发点制定出相关的战略规划。国际上的一些教育发达国家,比如美、加、英、澳等国都在制定政策和法规,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以抢占巨大的国际教育市场份额。
其次,是全面开禁和批复符合报批规范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明确扶持优秀项目和机构,加快完成复查核准原有的优秀项目或机构。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渐进地开禁和批复符合报批规范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优秀的办学项目和机构,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向纵深发展。
第三,我建议为促进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国家可以适当放宽对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限制。
我估计,在两会后主管部门在这方面会有新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