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传承更需智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2日 20:47  中国石油石化

   ——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奠基者》作者何建明

   今天石油人扮演的角色是多元化的角色。他们不仅要有大庆会战时期的作风和精神,还要以加倍的智慧来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

   ■文/《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记者 孙艳莉

   谈电视剧《奠基者》,不得不提到这部长篇报告文学的作者何建明。

   见到何建明,是在临近年关的一个早上。除了少许的几根白发外,何建明其人看起来与书扉页上一样英姿飒爽,半长的头发,黑框眼镜,声音亮如洪钟,说话清晰条理,文气十足。这个善于体恤民情的作家,说到激动之处,不但声音高八度,还带些手势。

   由于写石油而和石油结下不解之缘的作家,聊起石油来,很是熟络。从石油工业优良传统的形成到现今石油传统的地位,再到如何传承和创新石油传统,他侃侃而谈,不断冒出惊人之语。

   情深“油”字

   记者:何书记,您好!看完《奠基者》后,最大的感触是震撼和感动,也唤醒我们石油人对石油工业创业史的记忆。能不能给我们谈一下,您当时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会选择大庆会战为主要情节?

   何建明:当时中央军委领导让我写一本余秋里部长的传记。在我了解余秋里的时候,我感觉他这个人石油的情结特别浓烈,成功组织大庆会战是他最辉煌的历程。于是我决定不写传记,而主要写大庆会战这一段历史。

   余秋里这个人的个性非常鲜明,今天中国的石油人、石油队伍的作风、队伍建设可以说都是从他这里开始形成的,都是在大庆油田石油会战的时候形成的。这也是我写这段历史的主要原因。可以说,余秋里他们不仅是新中国石油的奠基者,也是新中国建设的奠基者。

   记者:在采访和创作这部作品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让您特别有感触、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何建明:感动的事情太多了。我第一次去大庆的时候,非常震撼,在那里数不清的“磕头机”在不停的点头,几十年如一日,就像石油人几十年来默默无闻的工作着,让我有种想跪下来亲吻大地的感觉,感觉像在朝圣。

   石油部的老部长宋振明临终前,知道时日不多,让人把自己从北京拉到大庆转了一圈,并要求死后将骨灰撒在每一个他曾经战斗过、有明显成果的地方。康世恩部长,在临死前仍念念不忘石油,写了一个油字。他们对石油这份情谊让我深为感动,我想每一个人享受共和国繁荣和富强的人,都应该如此。

   记者:他们对石油的情谊的确很让人感动。其实,感动的还有他们的奉献、肯吃苦、不怕困难的精神和一些优良作风。在今天,《奠基者》里先辈们所体现的传统有哪些仍然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创新?

   何建明:奠基者这个名字其实很贴切,因为余秋里他们不仅仅是石油工业的奠基人,还是新中国建设的奠基者。我理解,大庆石油会战后,留下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优良传统凝聚而成的建设新中国的经验。比如:将国情吃透、实事求是的精神,将马列主义精神和实践相结合的精神。很多人觉得大庆油田的发现是余秋里这大老粗碰巧了,但是在我看来,他是很有智慧的。在开发大庆油田时,他非常谨慎,在开发过程中,余秋里、康世恩利用了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和科学发展的理念。

   另外,任何一个人、一个单位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如何奋发图强?这就要有敢于拼搏、不怕吃苦、有着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成功。这些精神都是需要传承和创新的。

   “赤金”仍在

   记者:看完《奠基者》,感叹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时代,那些奉献的年代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在商业文明的冲击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原来的精神和传统?石油企业应该将其放在什么样的位置?

   何建明:大庆会战形成的传统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优秀经验,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五十年、一百年还是有用的。无论是多元化时代还是市场经济时代,都有存在的必要。比如:中国石油在苏丹打开局面,用的仍然是大庆精神和传统。在国内塔里木油田、青海油田等地,依然面临艰苦的条件。可以说困难是无处不在的,仍然需要我们石油人要有甘于奉献、不怕吃苦、敢于直面困难的精神。

   有人说20世纪是个石油的时代,我想21世纪更是石油的时代。21世纪,石油石化跟社会联系更加紧密,跟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息息相关。因此对于石油企业来讲,对于石油的感情不能丢,原来的传统、经验不能丢。

   记者:说来,您和石油也颇有渊源,采访过很多石油人。比如:余秋里、王进喜、王启民、苏永地等等。他们处在不同的时代和工作氛围中,您觉得他们身上有什么相似之处?随着时代变迁又形成了哪些不同的印迹?

   何建明:他们对共产主义信念、对国家的信念都是相同的。他们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甘于奉献,敢于面对困难,能吃苦,在这些方面是一样的。不过,也有各自的特性。余秋里部长有风风火火的作风,王进喜就是一个字“干”,而王启民、苏永地可能更注重科学技术层面的东西,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由于他们的身份不一样,表现出来的形式就不一样。但是,在他们身上精神实质都是一样的。

   这又说明,石油传统、大庆精神代代相传,一直熔铸在石油人的血脉里。我觉得百分之八九十的石油传统依然存在,有的更加完善。石油传统不是教条的东西,不仅在继承,也在完善。随着市场经济、时代变化,在吸收、接纳其他行业和战线好的经验和做法。但今天的大庆人、石油人还要归位到石油传统中去。因为血缘的“本”仍然是大庆会战时代形成的精神和经验。只是,在不同的时代可能形态、表现内容不一样。

   胜在“智取”

   记者:今天,几大石油公司都提出了建设国际化能源公司的战略。这种战略的实施既需要国际化的、现代化元素的融入,也需要员工有甘于奉献、直面困难的精神。您觉得石油企业和石油人应该怎样处理这两方面的关系?

   何建明:对于全球化的战略,我觉得中国的石油人要承担几种重要责任:第一个就是去国外找油、来为本民族服务、完成国家的发展需要的责任;第二个要处理好跟产油国之间的关系。第三个问题是要跟第三方跟乃至整个世界其他国家搞好关系。今天石油人扮演的角色是多元化的角色,石油人处在错综复杂的网里,在海外面临的不是两方面的问题,可能是三方面、多个方面的关系。因此要求当今的石油人不仅要有大庆会战时期的作风和精神,还要更加智慧,来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

   记者:有些专家说,石油企业不能光抱着传统不放,现在已经是现代社会了。您觉得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应该怎样传承和创新石油传统?

   何建明:这个不是我研究的领域,不过我可以谈谈我的看法。现在企业是有很多优良的东西,但是现代企业也是在传统中建立起来的,现代企业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举个例子,在二战时期,日本的企业当时可以说是很现代企业,但是就没有把大庆找出来。倒是我们虽然没有现代的东西,仍然发现了大庆油田,这说明在当时我们就是最现代的企业。

   当然我们要吸收现代企业好的东西,但是不能照搬。现在社会呈现知识性、信息性、多元性的特点,今天石油人面对的问题不像原来那么单一,比过去更复杂。直面困难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用其他方式解决问题也是一种方式。

   由于股票、油价等等因素,现在石油人还面临一些社会压力。石油人的角色不仅仅是奉献着,而是与社会息息相关者,关联点很多,承担的责任也很大。因此需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都要改进。

   石油企业有强大的支撑点,是共和国建设离不开的行业。我相信只要认准自己的目标,在原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智慧一些,找好平衡点肯定可以。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