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港校北上迷思 深圳补课大学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7日 03:39  21世纪经济报道

  钟良,丘慧慧

   补课“大学梦”的深圳,动作频频。

   最新的好消息来自2月23日,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表示,已与深圳市政府达成共识,由深圳提供“100公项”土地,建香港大学深圳校区。

   此后两日,出任“南方科大”首任校长的朱清时向本报表示,正在紧张筹办中的南方科技大学目前正在全球招聘教授,南方科大本科教改实验班今年9月将通过自主考试的办法,面向全国招收50名学生。

   香港大学进驻、南方科大大张旗鼓筹建,这是步入“而立”之年的深圳,在过去30年匆忙赶路并取得巨大经济奇迹之后,对暴露已久的内生性人才机制缺失问题所做的一次集体补救。

   尤其是最近十年,随着长三角以及环渤海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崛起,深圳于改革开放之初由全国人才“南下”带来的人才红利,已经无情地远去。显而易见的是,仅有“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寥寥两所高等院校的深圳,与其庞大的产业规模远远不相匹配。痛定思痛,深圳开始筹划自己培养人才。

   “南方科大建起来了,香港中文大学来了,如今香港大学也来了,深圳一下子多了几所一流的院校,终于和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了。”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向本报表示:对于“缺地”严重的深圳而言,100公顷的土地非常珍贵,深圳市没有拿这块地来建工厂和写字楼,而是拿来建大学,“正是看中了香港大学这一资源的价值,看到了城市长远发展的动力所在”。

   港校北上潮

   “深港两地各有所求。香港的高校需要深圳和内地庞大、优秀的生源,在土地、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等方面,也需要深圳这个平台……因此,港校在深圳独立办学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副院长郭万达向本报记者表示,深圳高等教育资源还是太少,香港大学的到来,不仅可以缓解深圳人才培养压力,自身也可以突破优秀生源与校园面积有限的瓶颈。

   探索已久的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路径,或能首先在合办教育上找到突破口。

   事实上,就在2009年11月,香港理工大学已率先与东莞市签订合作办学意向书,双方约定在教育、科研、培训等领域开展合作,并探索在东莞建立一所高等院校。

   而随着港校北上之风愈吹愈烈,一河之隔的深圳成为首选“福地”。

   2月6日,香港中文大学已与深圳市政府共同签署《深圳市人民政府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合作备忘录》,双方约定,按合作办学模式建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院,选址龙岗区坪山。

   根据该备忘录,深圳市政府将在办学用地、校舍及相关配套设施方面给予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院获得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批准后,在保证教育质素等同于校本部”等前提下,由香港中文大学按照与合作伙伴商定的模式依法管理和办学。

   由于目前我国法律不允许港澳高校在内地独立办学,因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院必须通过与内地高校合作的模式创建。而由于合作办学的地点设在深圳,深圳市政府希望香港中文大学能与深圳市属高校合作。

   尾随而来的还有香港大学。尽管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暂未透露其在深圳办学的合办模式,但仅从“100公项”的用地承诺来看,深圳似乎此次出手颇重。

   据深圳教育界人士分析,徐立之所言的用地可能位于深圳南山区高新科技园和大学城之间,“此地几无闲置用地,并且位置显要,果真腾挪为港大所用,实为难得”。

   而对港大而言,该拟用土地面积等同于目前两个港大校园,预计建设成本将需要27亿元人民币,最快3年后可启用。

   在办学模式上,徐立之在接受此间媒体采访时强调,深圳校园不是分校,教学和研究仍归香港大学本部管辖,只是本部教学人员会随之增加。除了研究设施外,未必会将整个学院搬到深圳校园,也不会强迫香港学生北上求学。

   据了解,目前,港大正委托首席副校长王于渐咨询各院系意见,3月底会公布内地办学详情。

   深圳恶补人才短板

   郭万达表示,加强港深教育合作有强大的市场需求,已成深港两地共识。

   “在高等教育方面,香港的高校需要深圳和内地优秀的生源。香港的大学在土地、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等方面需要地理位置邻近的深圳这个平台,而深圳的高等教育严重不足,多年来一直争取与香港不同的大学做更为紧密的合作。”身为《深港教育合作》课题研究员的郭万达说。

   郭万达强调,从深圳和内地的角度看,香港有两大特殊教育资源是内地稀缺而又具有潜在市场需求的,那就是专业(考试)和国际考试,以及国际学校。

   “高等教育是人才的蓄水池,可以吸纳和留住众多的高精尖人才,形成培养聚集人才的机制和氛围,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放眼世界,发达的城市都有发达的高等教育。”郭万达表示,深圳拥有众多实力雄厚的高新科技企业,但是在“产-学-研”链条上,“学”和“研”力量长期乏力,长期会制约深圳产业发展。因此,在“借势”发展方面,借力香港再造深圳人才优势大有可为。

   对于香港教育产业而言,布局深圳亦有大想象空间。被香港特首曾荫权列为香港六大优势产业之一的教育,一直受制于香港本地土地资源的不足。香港近年致力于打造成国际教育枢纽,但土地不足一直制约了其增收“非本地生”的计划。

   2月24日,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表示,为增加高等院校学位和推动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强化香港作为区域教育枢纽的地位,香港在2月初获立法会财委会批准,增拨20亿元贷款承担额让相关教育机构申请贷款兴建或翻新校舍。

   校区拓展至深圳对渴望扩招的港大而言,显然有直接推动。据徐立之公开透露,港大深圳校区成立,香港大学非本地生比例将由现时的12%,大幅增加至20%。

   期待化学反应

   双方都有着强烈的需求,但最终能够带来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深圳的人才“饥渴”实际上已持续多年。2005年以来的深圳企业“外迁”潮,表面上是受困于土地不足,内在原因看,人才缺口是其根本。不仅华为、中兴、富士康近年新建的研究中心均选择了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地,即便是腾讯、金蝶、迈瑞等中小型企业也纷纷将研发等核心环节外移。

   这是因为,相比而言,富含高校资源的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有着天然的“就地取材”之便。不仅如此,围绕着高校形成的一批科研、学术机构对于着力“应用研发”的企业,亦可补充企业“基础研发”上的投入不足。

   三十而立的深圳正在经历基础研发以及人才缺乏的“阵痛”。

   深圳主政者曾表示,深圳在短短30年间利用改革开放政策和毗邻港澳的有利条件,走出了一条对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之路,成就了华为、中兴、比亚迪等一流的本土创新型企业。

   “企业维度不能解决创新所需要的基础研发、原始创新的问题,因为企业是利益主体,天然是以应用创新为导向。”深圳产业界人士指出,从各国经验看,基础研发的动力仍旧主要来源于政府与科研机构。

   而这正是深圳过去三十年里的天然短板。因为如果说打造一个成功企业,三十年可以勉强为之的话,打造一所有质量的高等学府,非百年大业,不能成就也。

   深圳近年创新动力不足,实际上已经感受到此种切肤之痛。随着深圳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包括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城市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而基础创新、原始创新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深圳创新发展后劲的“短板”。

   “目前深圳的科技人才严重短缺。”乐正表示,深圳的物价特别是房价上涨迅猛,又加剧了深圳人才流失的现状,“缺乏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困扰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的重要障碍”。

   深圳市代市长王荣说,高高在上的房价,使得原有的“孔雀东南飞”现象不再,而深圳要想今后再造“孔雀东南飞”,住房是其中需要努力的一个方面。

   今年以来,深圳提出了生物、互联网、新能源三大创新产业发展方向,《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以及《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相继出台,按照规划,深圳市这三大新兴产业到2015年的产值可望超过6500亿元。

   而深圳发展这三大创新产业的最大掣肘未来仍将来自于人才缺口。以互联网为例,深圳产业界普遍感叹,深圳在产生腾讯之后,除了2003年新兴的迅雷公司,几乎不再有形成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按迅雷公司创始人程浩所言,房价过高、土地不足,都只是深圳互联网产业北迁的表面原因,根本原因还是本地“招不到人”。

   “除却借力‘深港创新圈’中香港的科技优势,香港的大学在深圳建立的分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应围绕深圳市政府新推出的产业振兴规划,在生物医药、新能源和电子商贸等深圳所倚重的高新科技上多做文章。”乐正建议。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