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外并购:资金链定生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6日 22:02  中国产经新闻

  海外并购所谓“不差钱”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本报记者 谌丽丹报道

  近日,汤姆森金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今年第一季度并购交易金额达到了破纪录的431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虽然海外并购交易数量仅占中国并购市场交易量的12.9%,但其并购金额比重却高达48.6%。

  更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损失总共达到约2000亿元人民币。这也就是说,一整年的海外并购损失,已超过了新增的并购规模。当谈及融资并购的失败案,参与过多起国际并购案的正略均策投融资部合伙人华一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其实外国企业也有很多失败案例。

  “不差钱”的误导

  追溯往昔,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路一直难称顺遂。在跨国并购的谋划和运营方面,国内多数企业尚处初学阶段,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绝不等于谁手头有美元谁就能搞定”。官方人士也表示,要实现海外并购整体成功是一个艰巨且长期的策略工程。

  事实上,我们衡量成功的标准一般是能带来多少现金流和增值,如果没有达到预期估值,即使完成了一半,也是失败的。一般来说,这个标准还是很高的,华一坦言,国内企业从并购习惯上来讲,往往是在战略上似乎想清楚了,实际操盘的前期又是不缺钱的,等到正式运营起来后才发现洞外有天。

  那么,海外并购究竟难在何处?“跨境并购中,法规、历史文化背景和语言永远是一个挑战。”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执行总监霍广文认为,现在很多内地企业财务资源很丰富,并购最难的方面是怎样将不同机构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中国企业缺的不是美元,而是丰富的经验、充足的备手、娴熟的实际运作、老练的应变能力,以及对东道国全面深入的了解、对全球经济走势的敏锐度和准确研判。

  能事先全方位地把握,就可以填补这块空缺。前提是我们要懂得资本运作,如果不懂的话就必然缺钱。依照中国人传统的商务习惯,常常会直接问合作伙伴,收购这个企业要多少钱,当钱攒够了,得意地收购完才发现,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远远要超过自己的想像,一次性付的费用只是一小部分,忽略了藏在暗处的大笔费用。

  华一给记者举了两个例子,拿人力成本来说,众人皆知国外劳动法的健全。并购地的企业员工会得到妥善安排,而且到了执行具体层面事情的时候,法律倾向于保障劳动人民的利益,中国企业去并购他,也必须照章行事,比如明基并购西门子的手机业务。而在中国,类似的劳动法就显得有些随意了。

  再比如去澳大利亚或者西非某国去投资矿产,出于对产权的尊重,成本又是不一样的。开发完某处矿产后,你会发现他们还有一套密切相关、成文且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甚至包括未来每一个赢利点的比例分割。这些都是我们不了解的,但又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中国,物权法刚出来,这些石油产权的概念对大家来说是全新的,我们甚至考虑不到跟自身利益有何关系。

  当然,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资金作为直接动力。面对诸多种种情况,中国企业有准备吗?

  目前,中国企业从事海外并购的手段比较单一,融资难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国内资本并购的融资制度尚未完善;另一方面是因为,包括杠杆收购、融资债券等在内的更多并购模式和并购工具,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这样看来,所谓“不差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就腾中并购悍马而言,华一分析,从国际范围看,操作算比较好的,本身的现金流比较健康。因为他先前有较好的融资渠道,自身实力比较强。但是当实际操作的时候却发现,要把悍马的潜力真正发挥出来,仅靠原先的融资渠道还不够。

  此外,他还表示,买品牌的钱是够的,初期把他搬到中国来的钱也是够的,如果仅此也是可以维持基本经营,但如果我们考虑到赢利,“仅此”下去可能会亏本。想要赢利就一定要做大,做大就需要接着融资,目前希望基金的介入,随之而来别人提供的价格、条件就会抬高,现在的情况就是比较被动,如果不融的话,前面的投入基本算是沉没成本。所以总结一下来看是螳螂捕蝉,腾中拿不到赢利的大头了。

  后续资金须精算

  相比资金的问题,国外更重视项目本身的偿还能力和利润点。就海外并购本身而言,所谓“不差钱”的观点,整体上来看是不能成立的。即使前期的并购资金“不差钱”,但后续资金能否到位仍然是企业必须精算的问题。

  “中国人可以算得非常精确。我们研制的卫星导弹、航天飞机能上天,这说明我们的计算能力很强。”华一说。

  但是这些计算能力和工作态度,是否能在金融行业里得到充分体现呢?这其实是问题的关键。“比如说我在国外做过一个70多亿人民币的项目,虽然不算大,但是需要做100多种假设情况的模型。当坐在谈判桌上时,对对方可能提到的每一种要求作不同模型分析,每个模型都有不同的结果,我们应该为未来要付出的代价多少进行精密计算。在我接触过的另一个案子中,当年排行全球最大的金矿想做金融衍生品,花了几个月做金融模型,其工作内容包括调研、假设和将来预期,并购买全球几十家研究机构数据,最后形成风险和回报比例。”华一说。

  据了解,目前国内一般的投融资部所做的咨询大多是进行常识性的分析,通常用PPT来表示。但专家表示,中国需要与国际接轨,就要做EXCEL分析,也就是说最后拿出来的结果全是数据。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