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
延续去年以来的高速增长,个人消费性贷款(主体按揭房贷)在1月惯性冲高。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1月个人消费性贷款新增超过3200亿,破单月新增记录。
房价居高不下,调控正在加强,房贷再遭冷水。
2009年下半年以来,按揭贷款为主的个人消费性贷款就占据了每月新增规模的半数以上,特别是最后一个季度,新增信贷不超过1万亿的情况下,个人消费信贷就达到6000亿元。
随着银行信贷额度的紧张和个贷审批速度的放缓,2月份以来,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的情况来看,消费信贷“半壁江山”的礼遇或难持续。
冲高回落
2009年四个季度,个人消费性贷款分别增加2027亿、4479亿、5306和6000多亿,在最高峰的四季度,单月的最高规模也是在2000多亿规模,如12月份,在不足3000亿的信贷新增中,个人消费性贷款就增加了2056亿。
不过,2010年1月份,这个数据再创新高,达到3212亿,几乎比肩2008年低迷时期全年的消费信贷规模。
不过,随着1月下旬以来的规模调控,高增长已难持续。
上海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个贷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商业银行敢于投放个贷,是因为房价走势和房地产成交量都是向上趋势,但从今年的情况来看,1月份的数据是滞后的,房贷反映的是去年年底的成交量,而真正1、2月份的成交量都在萎缩,市场观望气氛浓厚。
“1月份开始时是延续了4:3:2:1的既有投放节奏,而现在是改为3:3:3:1,1月份的规模较难持续。”广东亿达按揭公司的副总监黄倩如认为,在系列调控政策下,多数银行已经收紧房贷。目前广州市场上,由于“改善性住房”的求证比较困难,个人在申请购买第二套“改善性住房”时,银行都比较谨慎,首付都必须四成,利率也多执行基准或上浮。
黄倩如介绍,对于“首次购房证明”规定则仍有分歧。按照财政部2008年11月的相关规定,首次购买90平方米以下住房的,契税由此前的2%下调到1%。不过目前多数银行放贷的标准仍然是各家的信用打分标准,或者央行的个人信用报告,并不是全部采纳各地房管局的“首次购房证明”。
“首次购房证明标准的劣势是各地房管局并非联网,很容易出现漏洞,但如果是个人信用记录,则一些非贷款买房的记录可能反映不出来。”黄倩如认为。
如此一来,如果按照监管部门要求,不能出具“首次购房证明”,就算是第二套房,不享受契税优惠,无疑增加了二套放贷的贷款成本。
前述个贷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分行2、3月份的规模现在都已经计划好了,包括个贷,2月份的情况已经明显回落,该分行全年个贷绝对额会保持增长,但投放压力预期会比较大。
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2月25日告诉记者,房价是银行房贷的风向标,引导房贷合理发展,控制房价的过快增长才是要义。这其中除了银行一方面因素外,国土资源部还需要控制地价,建设部则需要管控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
他透露目前上海银监局的房贷压力测试频率已经从之前的每年测试,提高到每个季度测试。
份额优惠难续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1月个人消费性贷款的绝对规模创新高外,在各家银行的相对投放策略里面,房贷等消费信贷的占比也比较高。
如工行1月份1100多亿的贷款新增中,中长期个人消费信贷达到了540亿,整体消费信贷规模占到50%,招行、交行的情况也类似,民生银行虽然是投放在了个贷方面,但侧重的是个人经营性贷款。
这种情况从去年下半年来就在持续,2009年1季度4.58万亿的信贷新增中,个人消费性贷款只有2000多亿,但到二季度2.79万亿规模中,消费信贷就接近4500亿,而三、四季度1.4万亿和1万亿的规模中,消费信贷分别达到了5000亿和6000亿的规模,下半年来几乎成了按揭贷款投放的主战场。
记者了解到,除了对于2010年2月份后消费信贷的单月整体规模已有回落预期,目前多家受访银行人士也表示,按揭房贷的占比也将不大可能继续提高。
他认为,银行房贷与房价和成交量紧密相关,去年的房贷天量是由当时的成交活跃推动的,如果目前市场观望情绪持续,今年的房贷无论整体规模和占比都不乐观。
另外,记者了解到,今年由于部分银行的资本金紧张,为了保证公司业务和大项目的投放,部分银行在1月份和2月份还持续出现了收缩个贷的情况,个贷同比还出现了负增长。
“这主要看各家银行的投放策略,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今年银行的投放导向是小企业贷款而非房贷,这会影响部分银行的房贷规模。”前述个贷负责人表示。
阎庆民表示,目前按揭房贷的高速增长主要表现为在新增中的占比较大,不过从余额的占比来说,目前各家银行的占比都还较小,而且各家银行房地产相关贷款都有一个比例的相对控制,监管层也会密切注意此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