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毅
经历了两轮气荒困扰的中石油,眼下已将建设大型储气库群,定为防范未来气荒、提高天然气调峰能力的首要“法宝”。
2月24日,中石油副总经理廖永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在‘十二五’期间(2011年至2015年),中石油规划了10座储气库,工作气量达到224亿立方米,分布在气源所在地和消费中心,以及大型骨干管网周边,包括华北、新疆等地。”中石油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产量约占我国天然气产量的八成。
反思气荒
2月24日,由中石油承建的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在投入运行五年后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竣工验收委员会认为,西气东输工程是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中首先付诸实施和首批竣工投产的项目之一。它的建成具有重要的显示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中石油副总经理廖永远认为,“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作为全国天然气管网的骨干工程,为后续建设的陕京二线、中亚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二线等大型管道建设提供了诸多技术储备和管理经验。”
目前,西气东输全线下游分输用户已增至124家,管输商品量由2003年的0.43亿立方米,增至2009年的186亿立方米。
虽然西气东输管输商品量大增,但由于近年来天然气市场需求猛涨,2009年年末却依然出现了气荒的不利局面。在对气荒进行反思时,包括储气库在内的调峰能力薄弱,成为了外界质疑的焦点。
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专家介绍,我国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建设起步较晚。上世纪70年代,在大庆油田曾尝试利用气藏建设储气库。随着陕京天然气长输管线的建设,为保证京津冀地区的安全供气,于1990年代初开始研究建设地下储气库。
但这位专家也表示,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对天然气需求的日益增长,环渤海地区已建的六座储气库已经难以满足该地区的调峰需求,亟需建设新的储气库以保证调峰,京58储气库正是因此而建。
据廖永远介绍,“十一五”期间已经建设以及建成的储气库包括大港储气库群(包含6个储气库,储备气量30亿立方米,工作气量20亿立方米),以及京58储气库群(3个库)。今年全面建成的还包括江苏金坛储气库、刘庄储气库。
但目前,中国现有储气库工作气量,仅占到总销售气量的3%。此前,中国的这一比例曾经达到过3.8%,但由于近两年销售气量增加而下降。
调峰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之事。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石油大港储气库群创造了世界上同规模储气库建设的速度之最,也用了7年时间,每年投入都在数十亿元之巨。
“储气库建设也有难度,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廖永远说。
储气提速
储气调峰能力的薄弱,已经引起了国家能源局的重视。
在竣工验收会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建议,“加快储备体系的建设,包括建设储备库、LNG接收站,增压站、联络线的建设,开拓其他气源引进渠道等。”
中石油专家认为,我国天然气的主要流向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天然气的主要消费市场集中在我国的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因此,应重点在这些地区统筹规划地下储气库的建设。
中石油的储气计划已经拟定。2011年至2015年,其已规划了10座储气库,工作气量将达到224亿立方米。
中石油总经理蒋洁敏日前在西安表示,中石油已决定在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庆油田建设120亿立方米的储气库,使之成为中国最大且在世界排名居前列的储气库。
“‘十二五’的建设目标实现后,储气库工作气量将占到总销售气量的8%到10%左右,目前不到3%。相较于现有的水平,这已经是很高的比例了。”廖永远说。
国家能源局油气司油气处处长杨雷表示,“目前,国际上储气库储气量占总消费量的比重一般在10%左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能达到15%,但具体情况因不同地区而异。”
一位国家能源局人士称,国家能源局正在积极为中石油争取政策,包括争取补贴等,促进储备体系的建设。而廖永远则对本报记者表示,“中石油一直秉承合作发展的理念,在储气库的建设中也欢迎合作方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