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连平:现在谈经济过热为时尚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4日 04:29  21世纪经济报道

  定军 高那

  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于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年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此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呈现加快态势,接近11%。为此一些研究机构判断,今年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可能出现调整。

  进入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两次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这是否是政策调整的开始,如何理解中央的宏调政策定调与近期的政策走向?2月23日,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就此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现在谈过热为时尚早

  《21世纪》:中央提出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和一些研究机构提出的“两会”期间可能改变宏调策略的预期不一样,你对此怎么看?

  连平:从政策总体的提法上来看,这段表述和前段时间的表述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在政策的基调上,特别强调了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以前,连续性、稳定性、针对性、灵活性这“四性”是放在一起说,是几乎平行的关系。此次,“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提法,对后两者的强调是十分明显的。并且,“根据形势的变化”也得到了强调,这意味着形势变化越大,针对性和灵活性就会不断提高,两者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21世纪》:这些字面上的变化,是不是为下一步的调控策略埋下了伏笔?现在中央提出仍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今年已经两次提高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

  连平:这是非常明确的。形势在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政策要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来加强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充分理解“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这句话的含义。

  《21世纪》:不少国家在逐步退出刺激经济计划,中国仍维持原调控政策,这样是否会导致经济过热?

  连平:现在提“经济过热”还为时过早。目前,我国经济正从危机中初步回升,才刚刚进入增长的阶段,今年一季度、二季度的GDP都会在两位数以上。至于这个回升能不能稳定,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另一方面,虽说目前不存在经济过热的问题,但由于当前经济建设产生的需求很大,资金又很充裕,中国经济增速快是实际情况。易热,成了中国经济的特点。所以,我们希望保持一个持续稳定较快的增长,不追求高速增长,同时对高速增长带来的“偏热”保持警惕。

  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超10.4%

  《21世纪》:中央维持原先的调控政策,那么你对今年全年的经济预期是否有变化?

  连平:去年底我们预测今年增长速度为10%左右,但根据现在运行情况,我们又将预期提高到10.4%左右。10.4%并不是个激进的预测,我们估计,超过这个数字的可能性较大。

  因为今年的经济回升比较有力:

  首先,投资不会有明显的下降,据我们预测,今年投资增长速度是25%左右。目前,我国已经批复了11个区域振兴规划,今年还将出台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每个规划都将继续刺激投资的增长。

  其次,随着国际市场恢复势头明显,出口的情况较为乐观一些,我们预计今年的增速在15%左右,并且可能会有超预期的表现。目前,美国的PMI指数超过58%,比市场预期高出2个百分点,这对中国的出口是利好。

  最后,名义消费的增速会达到21%左右,实际消费增速会在17%。

  《21世纪》:经济增速能达到甚至超过10.4%的话,通胀预期是否持续高压?

  连平:需要强调的是,通货膨胀目前是不存在的。我们预计,今年物价涨幅为4%,并且呈倒U形。也就是说物价6、7月份会比较高,但物价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要强调的是,这个结论是建立在物价上升较快以后政府会采取一些行政性措施的基础之上的,比如说管制哄抬物价的行为等等。

  总体来讲,物价上涨压力是存在的,但经济学上所谓的“通货膨胀”还不存在。

  今年物价上涨压力来自以下几个因素:

  一、货币因素。2008年底2009年初,M1见底后出现高速回升,同时,M1的增速超过了M2,通常都会在一段时间后,带来物价的较快上升。

  二、经济回升很快,总需求增长迅速。经济在运行中,对各种物资、产品、资源的需求也上升迅速。再加上对预期的影响,库存增加,对物价也会产生压力。

  三、输入因素影响不小。目前,国际油价上升明显,可以预料的是,如果油价突破70-80美元/桶这个台阶,那么今年突破100美元/桶也将成为可能。再加上原油是种类金融产品,不仅各国要增加库存,还会被当作金融产品来炒作,这对中国来说,进口成本增长,当然刺激着国内价格的上涨。

  四、食品价格的增长。虽然政府也采取了不少到位的措施来保持粮食供应的稳定,但是市场不可预测。目前来看,食品价格已经形成了上升通道,接下来会迎来上涨周期。

  除了上述长、短期因素影响,还有一些诸如去年基数低等因素,也会对物价产生影响

  《21世纪》:中央提出,要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具体政策上,在转变增长模式上有多大政策空间?

  连平:转变增长模式是个包含面很广的提法,已经在很多具体政策上体现出来的。鼓励消费,鼓励在民生方面的投入,其目的都是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而不是仅仅靠投资和出口。刺激消费与改善民生是结合在一起的,最近中央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非常重视。改革目前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初次分配的合理性,这是治本的措施。

  央行对加息会十分谨慎

  《21世纪》:今年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否意味着实际上刺激性或者说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在退出?

  连平:事实上,从2009年二季度后期,通过市场公开操作,对银行信贷的合理安排等方式,刺激性货币政策已经逐步收缩,从2009年一季度的极度宽松调整到适度宽松。今年,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了两次。所以说,货币政策往收缩方向发展,这个趋势是很明确的。

  中国与美国不一样。目前,美国公开市场操作没有明显举动,联邦基金利率也没有提高的迹象,同时还没有存款准备金率这个工具。但中国的工具箱里,有信贷管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工具,并且已使用了很多次。此外,各家商业银行的总行在信贷的节奏、力度等方面对其分行都做了规定。这些信号,已经非常明确了。

  另外,目前有人提出货币政策“常态”这个说法,我认为是有问题的。货币政策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该紧的时候紧,该松的时候松,不存在常态一说。

  《21世纪》:你提出年内物价是倒U形,年内如果经济加快、通胀上升,是否会加大加息的压力?

  连平:如果说物价连续大幅度上涨,也存在加息的可能性。但是是否加息,还需认真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物价上涨程度。从目前来看,物价还没有出现连读大幅度上涨的迹象,所以并没有加息的必要性。

  二、加息的时机。加息不能过早,不能在经济恢复的初期阶段加息,否则对经济的稳步回升是不利的。从目前的状况看,中国大部分企业都还处在恢复当中,而具体的经营状况要等到年报出来之后才能知道。加息,对企业是不利的。

  三、中国还必须认真考虑加息之后会吸引资本的流入问题。目前,中国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流入资本较多。目前央行总采取对冲政策,就是由于流动性过剩。所以,如果要加息,就必须要考虑会不会因为自身的政策原因进一步刺激流动性增加。

  总的来说,央行加息会十分谨慎。

  《21世纪》:中央提出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你怎么看?

  连平:对于调结构来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有这个功能和责任,要结合起来使用。一方面,改善信贷流向,鼓励流向新能源、新技术等领域,鼓励退出产能过剩的领域;另一方面,财政资金投向哪,哪就有发展,所以也应该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