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牛娟娟
央行发布金融统计数据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金融专家和业内人士。今天本版刊发的两篇分析中,专家学者详细解析了贷款余额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我国目前的信贷需求状况以及对通胀预期的判断等。
2月11日,备受关注的1月金融统计数据正式公布。“1.39万亿元的人民币新增贷款虽然比市场此前的预计稍高了一些,但还是基本符合预期。”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对记者表示:“对比去年1月份信贷情况以及根据目前我国经济尚处特殊经济时期这一情况来看,1.39万亿元新增贷款量基本处于均衡合理的范围内。”
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39万亿元,较去年12月的3798亿元的新增信贷多增逾1万亿元,但同比少增近2300亿元。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31%,增幅比上年末降低2.43个百分点。
“贷款余额增速下降主要是因为去年的基数较高,而新增贷款增加较多主要是受企业年初的信贷需求较多、银行普遍趋向于‘早投放早收益’等因素的综合影响,1月份信贷呈现出来的爆发式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属季节性增长。”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黄祥斌称,“当然,这也表明目前我国信贷需求量依旧不低。”
他进一步表示,1月新增信贷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用于满足去年年底受到贷款收缩需求而一度被积压下来的一些储备项目的贷款需求,二是为了实现金融机构自身盈利的目标,一些银行主动对一些好项目和企业的贷款进行了投放。“这两方面因素导致信贷资金在今年初的集中投放。”
“从1月信贷结构来看,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信贷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首先是当月票据融资减少1809亿元,剔除票据融资后的实质性新增贷款达1.57万亿元,这与去年同期票据融资增加6239亿元相比,呈现‘一负一正’态势,也就是说有更多的资金以更为实质性的方式进入了实体经济和企业,而不是票据融资形式,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积极变化。另一个表明信贷结构正在优化的特点是,1月对公短期贷款增加了3328亿元,较上月增长不少,这表明目前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有所增加。”采访中,连平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从新增贷款反映出来的情况来看,与去年相比,今年经济增长有了更为实质的基础,企业的资金需求比较旺盛,且生产活动更趋活跃,这都表明今年经济增长的步伐较去年同期更为稳健。”
值得注意的是,从1月份居民户贷款增加4502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3433亿元的情况来看,居民消费信贷增长还处于稳步攀升阶段。对此,黄祥斌认为,居民户贷款保持增长势头主要是由去年末累积的按揭贷款需求在年初集中释放所致。
“预计1月份的信贷情况在2、3月份就不会持续了。”采访中,数位业内人士均表示,未来新增贷款将回归平稳。事实上,自去年以来,人们对信贷增长“平稳”给予了特别关注。
对此,郭田勇表示:“今年一方面要继续积极关注每月、每季信贷投放量,确保信贷投放总体均衡合理,同时要更加关注信贷结构问题。局部来看,防止由于银行优先保证重点项目、大客户的信贷投放而造成对中小企业贷款、个人消费信贷的挤压,从而导致这部分贷款需求‘供不应求’状况的出现;宏观来看,要注意将优化信贷结构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通过信贷结构的优化,切实防范系统性的信贷风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速度、质量与效益的统一。”
黄祥斌表示,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国内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CPI同比上涨1.5%,这也低于市场之前预计的1.8%,且在1月份CPI同比上涨1.5%中,有很大一部分源自食品价格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目前的实际通胀压力低于预期。在这种情况下,预计未来政策面将保持平稳。今年我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形势都将进一步复杂化,货币信贷政策面临的问题已从单一的“保增长”转向“保增长、防通胀、调结构”并重,金融宏观调控充满了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