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苏曼丽) 年初开始的“均衡放贷的政策”初见成效。央行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少增2243亿元,降幅为16.14%。同日,央行首次公布2010年货币供应目标,即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增长17%左右。
特点1 中长期占比增加
数据:1月份新增的1.39万亿元本外币贷款中,中长期贷款约1.09万亿元,占78.8%。中长期贷款余额比重则由上月的55.6%提高至56.4%。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余额的比重则由上月的26.4%降至25.1%。此外,当月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增加3433亿元。
解读:宏源证券分析师陈梦根表示,1月份新增贷款中,中长期信贷占绝对比重,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额的54%左右,表明贷款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较大,而票据融资减少,这与监管层严格压缩信贷规模有关。
海通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熊伟表示,1月贷款的期限结构为:短期贷款占比31.6%,中长期贷款占比78.8%,而票据融资的占比为-13.0%。从贷款的部门结构来看,房地产景气度的下降使得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比下滑,与财政刺激相关联项目的延续,使非金融企业占据了更大的贷款份额。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昨天发布的报告指出,新增贷款增加较多,主要是受去年末的储备项目在今年初集中投放、企业在年初的信贷需求较多及银行倾向于早投放早收益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属季节性增长,同时也表明今年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依然不低。
特点2 货币活化趋势明显
数据:1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了25.98%,相比上月回落了1.7个百分点。但是M1增速在经历了上个月的小幅回落后(2009年12月份回落了2.28个百分点)出现了大幅的反弹,增速达到了创纪录的38.96%。
解读: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表示,1月,M1和M2的不同变化趋势表明,货币体系中货币的活化程度在提高,即活期存款上升速度超越了储蓄存款的上升速度。活期存款主要分布于企业部门,储蓄则归属于居民部门,企业在非经营旺季增加现金储备,主要是为了应对节日期间季节性现金需求上升。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M1的超预期快速上升,意味着存款活期化趋势进一步加剧,经济的活跃程度在继续加强,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过去的低速存量货币加速流动的强大势能正给未来物价带来较大推升力量。
国泰基金也持有相同观点,企业在春节前一般会支付奖金、补助和大量需要预交的税款,结果是春节所在月份企业活期存款(占M160%左右)急剧下降,而居民在春节前大量现金需求往往使春节所在月份现金出现急剧上升。去年春节在1月份,今年在2月份,因而1月M1增速创下新高,而M0增速则是低谷。预计2月情况会刚好相反。
前瞻 2、3月份贷款增长有限
从历史数据来看,各年1月份信贷多数都有冲高的现象。今年在银监会、央行等部门严格控制下,信贷相比上年同期虽有收敛但依然高达万亿以上,创历史同期第二高点。不过,分析普遍认为,1月份的货币信贷过高增长难以持续,2、3月份的信贷投放规模将非常有限。
宏源证券陈梦根表示,1月份后信贷增长将逐步趋于正常化,未来的信贷会更多地表现为均衡投放。根据监管层的思路,全年四个季度按照“3:3:3:1”的比例进行发放,第一季度的总额应控制在2.25万亿元左右,因此后续2、3月份信贷规模相对有限。2月份由于春节长假,信贷规模将大幅收缩,预计新增信贷的规模将降至5000亿-7000亿元。申银万国分析师李慧勇预计,2月新增信贷可能将在7000亿-8000亿元左右。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更为谨慎,他认为对信贷的控制仍将持续,2-3月份新增信贷将回落至4000亿-5000亿元左右。
海通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熊伟认为,按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计算,1月新增贷款的占比已达到18.5%,远高于2005年到2009年15.7%的平均水平。货币政策依旧处于适度宽松的水平。
■ 看法
发达经济体
“退出”将引逆转
“一旦主要发达经济体开始了‘退出’行动,全球资本流动将有可能出现逆转,全球资产价格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资产价格可能出现波动。”央行在昨天发布的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策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在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也助长了资产价格泡沫,增大了通货膨胀压力,同时也增加了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风险。如何调整现有的经济计划已经成为当前各国央行面临的现实选择。
央行表示,由于一国退出战略的实施可能对其他经济体产生溢出效应,一国就某项政策的单独退出还可能引致市场套利行为,因此各经济体在制订和实施退出战略时要加强国际协作与跨境合作,这有利于世界各经济体的经济恢复与增长。但央行同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同时退出。
央行认为,相比新兴市场经济体,主要发达经济体由于经济总量大,其政策变动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更明显,因此全球更应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退出政策。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未完全退出非常规政策前,预计全球市场流动性将保持充裕态势,并继续推高资产价格。而一旦主要发达经济体开始了“退出”行动,全球资本流动将可能出现逆转,全球资产价格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资产价格可能出现波动。(苏曼丽)
■ 风向
2010年货币供应目标“亮相”
将合理引导货币条件逐步从反危机状态回归常态水平
央行在昨天发布的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再次重申,继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再次强调了防止信贷季度、月度间过大波动。2010年将结合经济增长实际需求、物价变动并综合考虑国内和国际市场流动性状况等因素,合理引导货币条件逐步从反危机状态回归常态水平。同时,央行表示,2010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增长17%左右,这是央行首次公开2010年的货币供应目标。
M2目标实现有一定难度
回顾2001年以来货币供应量的实际增长都超过目标,只有2004、2005年是在目标以内。2009年年初制定的货币供应量调控目标是17%,但是实际上M2接近30%,大大超出目标。
有专家指出,今年央行想要实现货币供应量增速约17%的目标有一定难度,2009年各地上马的大型项目都比较多,这些项目今年仍需要大量信贷资金的支持,为了不让这些项目沦为“烂尾楼”,信贷资金的继续支持是不可避免的。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测算,根据2010年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基调,2010年的M2增幅约17%的话,大致可以匡算出2010年的M2会超过70万亿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此前也表示,如果2010年经济增长9%-10%,CPI保持在3%左右,预留3%到5%的适度宽松空间,2010年的M2增长率大约是17%到18%。
央行昨天在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此外,央行还特别指出将根据“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适当调整货币政策,而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在上周表示,人民币升值预期、本外币正利差、国内资产价格等市场因素可能继续存在,将导致2010年跨境资金流入有所上升。分析认为,跨境资金的大规模运动很可能超越2009年,将给央行宏观调控带来压力。
3月前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再提高
虽然央行在1月12日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一次性冻结了约3000亿元的资金,但是央行昨天的数据显示,1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16%,比上月下降0.09个百分点。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认为,这表明近期银行间流动性充裕局面有所上升,1月份上调准备金率并没有改变银行间流动性充裕局面。胡月晓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利率只能刺激银行进一步扩大放贷力度,以谋求更大的利差收入。因此,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成了我国回收宏观流动性最有效的工具。央行在3月前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海通证券熊伟认为,央行货币供应量目标表明,未来通过数量化收紧流动性的必要性在加强。考虑到未来两个月央行票据和正回购的大量到期,央行或仍将通过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控市场流动性。而加息进程或在下半年启动。申银万国分析师李慧勇表示,为了控制信贷投放规模,对冲流动性,2月人民银行可能将再次提高准备金率。
鲁政委表示,农历新年前后可能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年后央行将再度回到公开市场净回笼态势。而加息则要看CPI同比是否持续突破3%、环比是否超预期,货币信贷是否能够被有效控制以实现平稳回落,加息最早可能发生在4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