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学里的大官越少,大师越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9日 08:41  中国网

  新闻背景:1月11日至2月6日,温家宝总理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就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各界意见和建议。温总理强调,落实教改须坚持四点,其中提出要以教学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育的行政化倾向。

  我国科学巨匠钱学森曾公开说:“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要追寻我国大师缺乏之因,须首先思考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体制之弊。中国大学地盘宏大,馆堂楼宇高耸云天,校内“正处、副处”、“正局、副局”、“正部、副部”的官帽多多,而真正能独擎学术蓝天的一流大师,却一直鲜见“冒出”。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的过度行政化,吸附了学校自治的全部独立思考的灵魂空间,使教改的推动,陷入了当权者自我裁断的改革困境之中。在中国的大学里培植不出科学巨匠,但一些学子一旦跨出国门却能频摘“诺奖”,诸如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等。这就是环境问题,有名言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后人用来比喻社会环境的优劣与人才成长的关系。那么,到底是什么环境导致这种大师缺乏的局面呢

  温总理日前所焦虑的大学独特的灵魂的缺乏,便是核心成因。教授和学生对独立思考与自由表达的精神匮乏,形成了一种思维僵化气氛,进而表现为对权贵的附庸化,求名、求利,没有学术自由,潜规则氛围浓厚。

  所以,首先,我们需要找到学校行政化去除维艰的社会成因。若社会功利与官本位思维不淡化,“大学精神”最终也是无源之水。日前,天津大学校长龚克坦言:“目前社会上有一个很清楚的官僚体系,高校里若没有明确的行政级别,就不知道该和谁对话,找不到省里的主要负责人,甚至连厅局长都可能不愿见没有行政级别的教授,令你事难办。”

  另外,要根除校园“官味”,需从教育管理核心层抓起,尽快从校园拔出家长意味甚浓的“利益之腿”。其一,痛下决心,尽快让学术创新与争鸣在高校浓厚起来;其二,下决心消除行政职级设置体系,教师就是教师,后勤管理就是教师的服务员,校长只是责任和级别高一级的服务员而已;其三,果断试水并取消校长任命制,启动教师直选校长和教授治校的先进体系,加强学校的时代使命感与服务意识建设等。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