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楼市调控:敲山震虎斗“地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9日 05:06  钱江晚报

  据新华社

  北京大龙地产的“地王”刚被收回,南京两年前以高价拍出的地块也因开发企业未如期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及缴纳任何款项,被取消了竞得资格。细心的人会发现,两块被收回土地的背后都有国资开发企业的身影。以50.5亿元拿下先当“地王”后被收回的大龙地产的控股股东为顺义区政府下属的国资开发企业,而南京被收回地块的开发企业之一就是招商地产的控股子公司。

  2009年制造了无数“地王”的国企开发商,2010年一开始就遭遇了一连串退地的风波。一面疯狂拿地,一面尴尬退出。在2009年楼市、地市狂热的上涨后,国企背景的开发商重金圈地的行为已经进入到调控者的视野当中。央企、国企大规模投资房地产成为新一轮调控的重点之一。

  国企重金拿地“呼风唤雨”

  2009年6月30日,北京广渠路15号地以当时创纪录的40.6亿元被中化方兴摘得,这家中化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一时间声名鹊起。中化方兴创造的“地王”纪录使人们注意到,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渐回暖,越来越多有着央企、国企背景的开发商开始斥巨资布局国内土地市场。19.6亿元中标奥运村乡地块的成都中泽置业,其母公司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9月间,中海地产又以70.06亿元购得了上海长风6B、7C地块。12月,同样是中国建筑旗下的子公司中建地产又以37.2亿元竞得上海新江湾C6地块。

  除了近几年在土地市场呼风唤雨的保利、绿地、中海、中粮地产、招商地产之外,2009年主业并不在房地产领域的中铁、中冶、中石油、中国电子集团等大型国企也开始纷纷踏进土地市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宁波……国内多个城市里,国企重金出击的大手笔反复上演。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2009年成交总价排在前10位的地块中,国有企业就占了8个,成交楼面地价前10位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同样也占据了8个席位。与此前诞生“地王”最频繁的2007年相比,当时国企与民企在总价和单价最高的地块中的比例分别为3比7和4比6。100多家央企当中,除了16家以房产为主业的之外,已经有半数企业进入房地产行业。

  国企“地王”带来了什么

  “地王”不断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是推高了地价、房价,在央企、国企一次次重金出击之后,“地王”的楼面价格有了阶段性的飞跃,北京、上海等房地产一线城市重点地块的商品住宅楼面价格突破15000元每平方米的大关,再加上其他开发成本,房价已然进入到3万元时代。

  2009年,在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之下,市场的流动性异常充裕,天量的信贷和资金投放相当一部分都进入了央企、国企的口袋。以中化方兴地产为例,整个2009年,中化集团通过认购新股等方式倾力注资方兴地产,前后输血接近30亿元,而4月、5月间方兴地产又先后分别获得中行和工行200亿元、45亿元的授信。在将近300亿元的资金后盾下,以40亿元创造一个京城的“地王”完全可以承受。

  “在实体经济复苏相对比较缓慢的情况下,企业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利润率更高,回报更快,抵御通胀能力相对更强的房地产市场。”上海易居房地产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表示,“大量的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在迅速推高地价和房价的同时,肯定也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复苏速度。”

  国企重拳出击土地市场,对民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挤出效应也开始显现。河南浩华置业集团的董事长张建新告诉记者,以民营开发企业目前的资金水平和银行授信额度,想与动辄出手数十亿元的国企竞争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屡屡出现的国企“地王”,不仅对已经过热的房地产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更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暗示。“国企以那么高的价格拿地,说明他们看好房地产市场,房价肯定还会再涨。”刚刚贷款将近100万元买下北京东直门附近一套二手房的樊先生对记者说,“面粉的价格现在已经如此之高,以后面包的价格怎么会便宜呢?”

  多管齐下能否敲山震虎

  在2009年的土地市场,“地王”和“国企”已经成为了两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关键词。为了抑制这种国企推动“地王”,大量资本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投资、投机的行为,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中提出:“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企业的房地产投资行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廖英敏说:“2009年部分上市的国有大企业纷纷进入房地产市场,还拿了不少‘地王’。国有大企业疯狂拍地的行为,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这次政府特别提出要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企业投资房地产,也是希望国有资本在房地产市场上能够起到好的主导作用。”

  就在近期举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明确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央企业要做好风险防范,要慎重进入股市、房地产和期货等高风险领域。

  随着国办通知的下发,针对国资进入地产领域的具体调控措施也开始不断出台。先是国资委修订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宣布从今年开始,国资委监管的129家中央企业将全部实行经济增加值考核,以引导企业进一步做强主业,随后又表示央企非主业收益将减半考核,后又发出通知,要求中央企业3年至5年内退出酒店辅业。

  紧接着,刚刚通过新《保险法》获得向地产行业投资许可的保险业也在保监会的要求下,不得直接投资房地产市场,进行房地产开发活动。

  面对库存消化殆尽,资金积累丰厚但土地储备不足的情况。新一年的土地争夺战从年初就已初露端倪。一连串的调控手段,究竟能否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新一年的国企是否还将继续扮演“地王”制造者的角色。

  杨红旭表示,对国企“地王”应该区别对待。对于那些有着丰富的开发经验,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国企,可以更市场化的手段进行调控,而对于没有多少房地产开发经验,完全以投资牟利或是资金避险为目的的国企,则有必要对其旗下的地产板块进行资产重组,加大监管力度,令其资金回归主业。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