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散户“孖展”悲喜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9日 03:3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钱杰

   “我的本金只有2万块,申购新股却能屡打屡中,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孖展’和智慧。”25岁的香港小散户杜镛从去年7月开始“孖展”打新,5个月收益已经超过150%。

   “孖展”是英文“margin”的谐音,也就是内地市场即将推出的融资业务,股民可以从证券公司借钱投资,利用杠杆放大收益。对内地投资者来说,这是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物,但对于杜镛这样的香港散户来说,“孖展”已是经常使用的投资工具。

   “在香港,‘孖展’是没有门槛的,散户和机构一样都可以参与,我的不少朋友都做过‘孖展’。”杜镛介绍,股民去证券公司开户时,要选择是开现金账户还是开“孖展”账户。开现金账户的,只能用自己的资金交易。开“孖展”账户的,可以向证券公司融资,借来的钱既可以用来申购新股,也可以用来投资二级市场。在借钱的同时,客户的股票抵押给证券公司。如果股价下跌,证券公司会要求客户补交保证金,否则有权卖出这些被抵押的股票。

   “孖展”打新股风险较低,利息也低,一般在1%-2%左右,最高可以借9成。杜镛去年7月份第一次尝试“孖展”打新时只有2万港元本金,从券商借了18万港元。他选择了当时人气颇旺的金隅股份。“幸亏选了‘孖展’,在超额认购770倍,一手中签率仅10%的情况下,我还中了2000股。”金隅股份上市首日以每股10.2港元开盘,最高价每股10.5港元,比招股价上涨了64%。杜镛喜出望外,当天卖出了中签的全部股票,刨去支付给券商的几十港元利息,净赚了8000多港元。

   后来,他又陆续“孖展”申购了国药控股、民生银行、花样年控股、中国玉米油、谭木匠等多只新股,虽然也中过几只上市破发的新股,但大部分还是赚钱的,获利均在10%至50%之间。

  谈及近半年来打新的经验,杜镛总结为“以小搏大,看准下手”。香港的新股上市首日股价一般能上涨两到三成就不错了,遇到市况不好的时候,破发是常有的事,所以一定要选择公司基本面好、定价合理的新股申购。只要选对了股票,再配合“孖展”认购,每年获取20%甚至100%的收益并不困难。

   “当然,选错了股票,‘孖展’也会让你输得很惨。最极端的案例是不久前上市的俄罗斯铝业和南赤壁,每手的中签率高达100%和80%。如果你用20万港元本金借了180万港元的‘孖展’去申购,很可能200万港元全部中签,但它们上市第一天就都破发了10%,意味着你的20万港元已经输光了。”

   与打新相比,“孖展”炒二级市场的股票风险更大,券商收取的利息也相对较高,通常在一年期定存利息的基础上加收3%,目前在8%左右。像汇丰这样的大蓝筹,融资成数一般可以到达7成,买价值100万港元的汇丰控股,可以借70万港元,自己只要掏30万港元现金,杠杆倍数为3.3倍。一些风险较大的小股票,也许只能融资三成。对风险较大的牛熊证和涡轮,绝大部分券商不提供“孖展”。

   由于香港股市没有涨跌停板,一些中小盘股每天的股价波幅很大,上下50%都有可能。“一旦借了‘孖展’来炒这些股票,你的心脏需要格外强健。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拿政府借给他的学费全仓杀入去‘孖展’炒股,不幸选中了一只业绩有问题的股票,几天之内就把学费亏光,后来只好退学了。证券行的一个朋友,原本有几百万港元,全部拿去融资炒股,现在赔得只剩下几百港元了,后悔得要死。”杜镛被这些朋友的悲剧吓住了,坚决不“孖展”炒股,只用来打新。

   “‘孖展’是把双刃剑。股票上涨时,你比别人赚得快;下跌时,你也比别人赔得快。”在香港股市工作了近20年的经纪人王瑞祥(化名)见证了太多散户“孖展”的悲喜。他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坦言,“‘孖展’打新赚钱的人不少,但‘孖展’炒二级市场的散户,70%到80%都是亏钱的。尤其是在1997年之前,‘孖展’最疯狂的年代,玩‘孖展’破产的散户不在少数。所以,我一般不建议新入市的客户‘孖展’。”

   在王瑞祥的客户中,利用“孖展”炒股大赚的都是一些投资经验丰富且懂得控制风险的稳健型投资者。他们一般只对自己非常熟悉的股票做“孖展”,而且不会选择最高的“孖展”杠杆,也不会用尽手头的现金,以便股票下跌时可以从容地补充保证金,不被强制平仓。知道内地不久就要推出融资融券业务,王瑞祥善意地提醒,内地散户一定要“量力而行,慢慢摸索,不要急于尝试。”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