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追逐煤炭资源需防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9日 03:2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李阳丹

   为什么煤炭会成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个中缘由,与上市公司乐于涉足房地产并无二致,资本的逐利性让近几年持续景气的煤炭业广受关注。不过,上市公司在扎堆儿“触煤”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其中的风险。

   首先是周期性行业自身的风险。

   煤炭业的景气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2008年下半年的经济衰退,就让煤炭企业尝到了“坐过山车”的苦头。未来煤炭的价格很大程度上还将取决于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尽管当前煤炭市场还一派欣欣向荣景象,但对于后续发展前景,分析人士已经不再众口一词地“叫好”,在判断上出现了明显的分歧。

   已经披露2009年全年业绩报告、快报或预告的8家煤炭上市公司均实现盈利,但不少公司业绩出现下滑。东方证券分析师王帅表示,2009年煤炭行业将结束利润连续十年增长的局面,同比首次出现下降。主要原因在于2008年前三季度较高的煤价基数,还有就是在建煤矿项目大多未进入投产期,多数煤炭上市公司产量增幅较低。

   但也有乐观的分析人士认为,2010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煤炭需求将增加,而考虑到煤炭资源整合对煤炭产能的消减以及煤炭大量净进口的不可持续,全年煤炭供应量增幅并不大,煤价仍有上涨空间。

   其次是高位接盘的风险。

   不论是为平抑成本,还是为分享高收益,上市公司热衷于注入煤炭资源,往往是在景气度较高的时候。而这时,注入资产的溢价率往往水涨船高,且收购的资产质量无法保证。某借壳上市的煤炭企业,刚上市时净资产收益率只有1.35%,而同期A股煤炭类重点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基本上都超过了10%,两者盈利能力的差距甚远。

   另外,收购煤炭资产的估值也会受到当时煤价水平的影响,若煤价调整,收购方面临的风险将急剧上升。如果上市公司“触煤”的时机和煤炭业拐点接近,则“触煤”资本将面临的风险更大。

   第三是煤炭经营的风险。

   相对于一些微利行业,煤炭行业的利润空间足以吸引资本的青睐。但上市公司向煤炭行业转型的努力,仍然需要时间的考验。尽管各种资本因为赚钱效应很愿意整合煤炭资源,但除了收购煤炭资产的价格外,整合的最终完成还需要巨大资金和管理的投入,能否持续地提供这样的投入将决定整合的效果。不仅如此,煤炭行业在安全上的高风险也将考验经营者的智慧。

   而对于上市公司和普通投资者而言,还需要防范来自资产重组方的风险。煤炭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的重组方,消息一旦传出,标的公司必然被爆炒,而有的重组事项最终不了了之,既给投资者带来损失,也影响上市公司的形象。山西一家煤焦化一体的公司曾是二级市场的借壳热门,从2007年9月到2009年初,该公司三度觅壳,凡宣布将被其重组的上市公司无一例外被资金狂炒。但股价拉升后,该公司却对这些上市公司“始乱终弃”,导致股价一泻千里。

   在二级市场令人眼花缭乱的并购重组戏码中,“触煤”只是冰山一角。上市公司不论做什么样的投资决策,都需要谨慎为之,宁可多考虑风险,也不可只见利益而忽视风险防范。尤其是在涉足煤炭、地产、矿产等热门领域时,保持一分冷静,无论对上市公司还是对投资者,都是必要的。

   煤炭“单骑救主”

   有的上市公司主业虽然不是煤炭,却与煤炭关系密切。这些公司中,有动力“触煤”的往往是处于煤炭的下游行业,在煤价高涨时,通过直接涉足煤炭业来平抑成本上涨,以“拯救”主业。

   饱受煤价上涨之苦的电力企业便深谙此道。近两年,国家鼓励电力企业将产业链向上游延伸,推行煤电一体化来减轻电力企业的负担,解决电厂的“燃煤”之急。据业内人士介绍,从2008年的情况来看,一体化的电力企业受到的冲击确实相对较小。一方面,自有煤炭资源可以保证供应,摊低燃煤成本;另一方面,煤炭业务收益能够“对冲”煤价上涨的负面影响。

   这个现象在近期五大电力集团陆续召开的年度工作会上得到了证实——五大电力集团无一例外地提出要大幅提高煤炭产量,甚至都将短期煤炭产能的目标指向“亿吨”。根据业内人士提供的数据,五大电力集团今年的煤炭产量将有望达到1.88亿吨,其中,华能集团和大唐集团的自给率达到20%。预计到2015年前后,大唐集团煤炭产量将达到1亿吨,国电集团的自给率将达到30-40%,华电集团和中电投集团自给率将达到50%。

   分析人士称,由于近几年煤价上涨较快,大型电力集团在新建火电电源时,往往在前期工作阶段就会把电煤来源考虑进去,甚至还参与到运输环节,预计三至五年后,电力集团煤电运一体化的效果将会显现出来。

   除电力企业外,煤头化工企业也不遗余力地进军煤炭开采,或收购煤炭企业股权,以减少煤炭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也为在煤炭业景气上涨之际,获得较好的行业利润。

   化工企业收购煤矿在2007年煤价上涨时最为集中。双环科技收购了山西裕丰沁裕煤业;柳化股份收购了贵州新益矿业90%的股权;湖北宜化为了确保控股子公司贵州宜化合成氨及尿素项目的生产用煤,收购了黔西南州普安县恒泰煤矿全部产权以及贵州瑞信煤业有限公司全部资产;兰太实业将增发的全部资金全部用于对兰太实业全资子公司内蒙古兰太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增资,并由内蒙古兰太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将上述资金投资开发巴音煤矿。

   转型傍“煤大款”

   煤炭业务较强的盈利能力点燃了上市公司向煤炭业转型的热情。鲁润股份就在2009年底通过参与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实现主业转型。公司去年与大股东共同受让华瀛山西能源投资有限公司70%股权后,又于12月公告,非公开增发3000万-6500万股,募集不超过6.4亿元,收购控股股东所持华瀛山西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的30%股权。

   如果按照公司收购资产未来合计105万吨/年的产能计,以目前焦煤的市场价格,华瀛山西纳入公司合并报表后,公司每年预计可增加营业收入57,000万元,净利润可增加25,000万元,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可增加10,000万元。

   有的上市公司多次更换主业,或多主业并存,但业绩欠佳,最后依靠注入煤炭资产,转型煤炭企业才稳定了业绩。ST贤成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公司上市初期主业为纺织,随着纺织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公司销售利润下滑,业务面临巨大的行业竞争和流动资金短缺压力,此后的房地产主业,也未能给上市公司带来令人满意的业绩;直到资产置换置入煤矿后,公司2008年才实现业绩大幅增长。

   ST贤成预计2009年业绩将同比减少50%,但煤炭产业整体经营业绩比2008年度提高约50%。公司表示,目前面临着煤炭资源储备不足、产能受到制约、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有待加强的问题。为此,公司已启动重大资产重组工作,以增加煤炭资源储备、提高产能和主营业务盈利能力。

   二级市场上,上市公司转型煤炭业的“故事”仍在不断讲述和上演,引发一轮又一轮投资和炒作。江西煤业集团已经启动重大资产重组,拟将其拥有的煤炭资产整合,并引入战略投资者后成立江西煤业公司,再通过资产置换及定向增发将江西煤业整体注入上市公司。该方案已获省政府和国资委的批复,江煤集团借壳安源股份整体上市没有悬念。

   在山东省煤炭行业重组预期升温的背景下,新华医疗控股股东山东省淄博市财政局将29%股权转让给山东煤炭巨头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被视为重组信号。而山东另一大型煤炭企业新汶矿业集团也有借壳上市传闻。更有传闻称,山东将以七大煤炭企业为主体,组建一个产能超过1亿吨的大煤炭集团,借壳泰山石油上市。

   不过,也有诸多“一厢情愿”的猜测,晋煤集团借壳东方热电的猜测一度甚嚣尘上,最终重组方成了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也有传言称华银电力将被湖南煤业集团公司借壳,获得其新疆煤炭资产,不过该传言已被公司否认。分析人士称,这至少表明,市场对于上市公司转型煤炭业相当认可。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