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无关通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9日 02:02  第一财经日报

  徐以升

  江苏省上周将每月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3%至960元人民币。这是经济危机两年之后,全国率先上调最低工资的经济大省。江苏之外,北京、重庆、广东等地也在酝酿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在关于是否需要推动最低工资上调的舆论中,出现了正反双方。

  支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观点,核心逻辑有二:一是提高最低收入群体收入,缓解收入差距;二是通过提高消费弹性较高或最高部分群体(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放大消费,推动内需。

  反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观点,核心逻辑也有二:一是认为削弱企业竞争力,会导致部分利润率极低企业的倒闭,带来失业;二是认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推高通胀水平。

  笔者认为,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之下,应该旗帜鲜明地支持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提高劳动报酬在整体财富中分配比例的最直接手段,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最直接手段。

  反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两个逻辑,实际上都并不成立。认为提高最低工资会伤害企业竞争力,并带来企业倒闭、失业的说法,最具有迷惑性。

  实际上,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居民收入整体占比一直处于下降状态,而企业、政府分配比例则持续上升。是居民劳动报酬的持续下降,成就了中国的高投资回报率,以及企业的高利润率,并通过税收的形式,表现为政府收入占比上升。

  自此,所谓提高最低劳动工资标准会降低企业利润率的说法,恰恰是应该有的政策目标。

  另一个广泛的担忧,是忧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引发通胀,这是基于两个传导路径。一是工人工资最低标准提高之后,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提高,企业有动力提高工业产品或服务的出厂价格,带来了成本推动型通胀;二是工人工资最低标准提高之后,工人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提高,需求放大,并推动了需求拉动型通胀。

  对于中国的通胀有三种解释,一是货币供应过量(包括资本流入)的说法;二是输入型通胀,以及输入性因素导致的成本推动型通胀;三是国内内生的价格改革等因素,比如国内水价改革等等。

  在这三种通胀成因之中,中国主要需要应对的是第一种因素。第三种因素则是理顺中国价格体系的必要做法,这其中,以资源价格、基础性价格、劳动力价格为主,这些领域,中国正在面临新的“价格闯关”,官方货币政策部门也已经直言“要为价格改革留出空间”。

  实际上,在当前中国整体商品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下游产品并没有提高价格的市场空间。提高劳动力工资水平,在意义上是劳动者更多地直接参与利润分配而已。

  支持的逻辑需要放大,反对的逻辑并不成立。支持最低工资上调已经毋庸讳言。实际上,上调最低工资更多是当前企业和地方政府主动、自发的市场性行为。

  上调最低工资的基础是经济回暖,企业用工需求复苏。广东省即是最好的例子,2008年年初该省主动推出了“工资倍增”计划——力争全省职工工资每年递增14%以上,2012年工资水平要比2000年翻两番。但随后爆发的经济危机打断了这一计划,但在今年1月底广东的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再次提及了要提高广东省最低工资标准。这是主动的上调。

  近期官方着意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改变的正是过去以低工资水平补贴投资、补贴出口的发展方式,从而通过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报酬在整体收入分配中的比例等具体举措,来改变中国经济的症结,放大内部消费需求,寻求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内生动力。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即是这宏大政策调整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