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益案的警示:监管监管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5日 02:00  新京报

  原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证监会副主席王益被“双规”一年半之后,日前已被北京市检察机关正式起诉,北京市一中院将在本月开庭审理王益案。

  二十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了快速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并不完全是建立在市场自发基础上的,行政权力对市场的推动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行政权力在推动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在市场中的权力得到了快速的扩张,而能够对这种权力过度扩张的制约机制却未能相应建立起来,或者说还很不完善。

  目前,证监会不仅担负着监管处理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职能,而且还担负着发展市场的职能,这两种本应对立的职能集中于证监会一身,使它的权力得到了快速的膨胀。但是,权力一旦缺少监督机制的制约,利用权力制造“寻租空间”便成了一些腐败分子必然的选择。在王益之前,已经有包括发行部发审委工作处副处长王小石、发行部副主任刘明、上市部副处长钟志伟、上市部副主任鲁晓龙等多名证监会官员案发被捕。舆论紧盯王益在证监会期间的犯罪行为,有其新闻价值的考量,而从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角度来说,也渴望能够得到一个清晰的答案。

  中国证监会少数工作人员的腐败,对投资者的利益构成了严重侵犯。由于证券市场具有强大的融资功能,企业对进入这个市场具有强烈的冲动,一些不符合资质的企业期望通过公关手段来敲开行政审批的大门,使手握这种权力的证监会处于反腐败的风口浪尖之上,腐败官员的出现使企业的公关得逞,也使证券市场的法纪大坝失守,回顾中国证券市场出现的一些“骗子公司”,其身后无不隐藏着行政审批官员利用公权力中饱私囊后对他们网开一面的恶劣行径。监管者必须接受监管,对于像证监会这样一个手握重权的国家机关来说,加强对它的监管更是十分重要,从根本上说,这对于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腐败的产生,与权力的过度扩张有很大的关系。最近几年来,中国证监会致力于以“市场化”的思路来管理市场。这无疑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但遗憾的是,证监会所推行的“市场化”,局限于对新股发行定价的管制,而在新股发行审批方面则并无进展。这种市场化,只是单方面地迎合了企业以高定价圈钱的贪婪需求,而当行政权力对一个企业能否进入市场依然握有生杀大权的时候,类似王益这样的腐败官员便继续有了用武之地。

  当然,我们可以相信,证监会不可能允许它的行政权力滋生腐败,多位腐败官员被清除出去乃至绳之以法,就是一个证明。但是,我们不能把反腐败的所有期望都寄托于权力的自我道德完善,如果权力不能得到制约,不能接受监管,那么,这种由权力自身产生的反腐败机制的力度无疑会打一个很大的折扣。证券市场缺少一个正常的监督机制,这也是腐败官员层出不穷的一个深刻的内在原因。

  对于证监会来说,通过王益案件进行足够的权力自省,加大机关内部的反腐力度,无疑是必要的,但为了真正地保护投资者利益,保护市场健康发展,建立起对证监会的监管机制,无疑是一项更为重要的工作。

  □周俊生(上海 财经评论人)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