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成为全球矿产勘查重要引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3日 09:28  国土资源部网站

  从中长期发展来看,资源仍然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石油、金为代表的矿产品价格将出现新一轮的快速攀升。目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勘查投资迅速增加,重要新矿床不断发现以及资源储量有新的增长,全球矿业将保持稳定繁荣。

  矿产品需求旺盛是勘查投资不断增长的动力

  目前,全球矿产勘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主要受益于全球经济的复苏,特别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的崛起。全球矿产资源需求旺盛,原油、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等矿产品价格逐渐从金融危机影响中恢复,震荡前行。

  ——矿产品需求旺盛,推动矿产勘查迅速发展。全球矿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等新兴国家起着重要的引擎作用。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新崛起的“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以及“展望五国”(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阿根廷)的经济快速发展,矿物原材料和能源需求旺盛,经济全球化和资源全球化趋势明显。

  ——矿产品价格震荡前行,矿业利润丰厚。最近几年,由于矿产品价格总体上不断攀升,矿业公司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大部分矿产品在2008年下半年后暴跌,但持续时间不长,在短期内恢复到比较高的水平。大部分矿产品价格触底反弹,价格增长迅速。

  ——矿业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实践证明,在“新经济”时代,矿业的作用并未削弱,在资源和能源日益紧缺的时代,其社会地位还会不断提升,成为全球经济、政治、外交的核心内容之一。

  勘查投资的不断增长推动矿业持续发展

  ——全球非燃料固体矿产勘查投资增长迅速。从2003年开始,全球矿产勘查就已开始复苏,并很快出现新一轮高潮。全球矿产勘查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只是在2009年出现下降趋势。2009年受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和加深的影响,勘查投资下降42%,为77亿美元。

  ——矿产勘查以技术为先导不断向深部发展。随着矿产勘查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高新技术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不容忽视。高新技术的应用,首先是遥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一种快速的、大面积覆盖的、能反复观测研究的、具有广阔视野的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评价技术。此外,现代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扩大了地质调查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效率。特别是物探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矿产勘探的效率提高、数据采集更快、解译更准、分辨率更高。

  ——政府与企业共同推动矿产勘查工作不断发展。从国际商业性地质勘查发展情况来看,特别是对于矿业大国而言,一般呈现出中央政府、省(州)政府和企业以及高等院校等同心协力,共同推动地质工作的不断发展、促进矿业繁荣的局面。其中有企业投入大量地质勘查经费,不断发现新的矿床。

  ——小型(初级)矿业公司在推动矿产勘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球矿业公司功能分化日趋明显,大型矿业公司更加重视矿业开发和生产,小型(初级)矿业公司在矿产勘查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小型矿业公司依靠自身的灵活机制,加强矿产勘查投入,当有重大发现后,将矿权转让给大型矿业公司,享受高风险投资回报。

  我国矿产勘查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中国作为新一轮矿业繁荣发展的引擎,对全球矿业和矿产勘查的走势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矿产勘查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出台,危机矿山找矿计划和中央及地方地质勘查基金等的实施,矿产勘查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在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非燃料固体矿产勘查投资大幅下降40%的情况下,我国固体矿产勘查投资仍然维持在20%以上增速。地勘经济快速发展,矿业行业利润增长迅速;地质找矿深受重视,勘查投入主体多元化,勘查经费快速增长;矿产勘查新发现不断,储量有新的增长,国内矿产生产和供应能力增强;地质工作融入地方,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作为新一轮矿业繁荣发展的引擎,我国对全球矿业和矿产勘查的走势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分析一下影响近期我国矿产品需求旺盛的主要因素,我们就可以对未来做出初步的判断。经济的高速发展持续保持高速增长,需要更多的原材料,从中长期发展来看,这些基本趋势不会改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发展不可能永远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作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调整主线,“调结构”进展的快慢可能会直接影响矿产品需求,如果“调结构”进展顺利,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将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快速迈进,我国多种矿产资源需求增长的趋势将减缓,部分主要矿产品供需矛盾将有所缓解。(刘树臣)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