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苏州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中心科技工作综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3日 08: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品牌是这样叫响的

  ——苏州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中心科技工作综述

  吴森明 李选刚 朱振华

  国家工商总局等5个国家部委认可的首批解决消费争议的15家检测机构之一;国家质检系统丝绸重点实验室和化妆品重点实验室;与中科院纳米研究所成立联合实验室;国家教委211重点院校———苏州大学“检、学、研”基地,这些都已成为苏州检验检疫局实验室发展中的里程碑。作为一家有着25年发展历史的老牌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检测机构,如何适应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适应检验检疫部门检验向监管、微观监管向宏观转移的要求,2009年苏州局综合技术中心以“六抓”为抓手,以检测中心做大、做强、做精为目标,以科技兴检为工作重点,取得了可喜成绩。

  抓设施建设奠定科研基础

  2007年底,该中心正式入驻旺山检测中心大楼,再次落实了基础设施的大投入,为实验室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苏州局也在实验室检测设备上加大了投入,对一些使用时间较长的耐洗牢度仪、缩水率测试仪、耐水压测试仪、日晒牢度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常规理化检测设备进行了更换,添置了皮肤测试仪、原子荧光、原子吸收、ICP-MS、LC/MS/MS、GC/MS、UPLC、HPLC等多台套大型检测分析仪器,检测设备总投入达到了2000万元,这为实验室检测项目研发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

  抓人才建设强化科技队伍

  基础设施为检测技术的科研开发筑好了巢、搭好了桥,而科技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则真正为实验室的科技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2009年,该中心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洪渊作为中心科技队伍的带头人,先后引进了2名博士,同时该中心也积极加强人才的后继培养工作,先后培养了1名博士、3名硕士。检测技术人才的聚集,在科研项目开发上形成一种合力,也为该中心今后发展奠定了强劲的内在动力。

  抓机制创新拓展发展空间

  2009年,该中心根据形势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先后成立了科技情报、检测项目开发、化学事业等6个部门,六部门的设立进一步细化了中心的各项工作,形成了从市场信息收集、科技资料检索、检测项目开发和实验工作落实的良性循环,真正抓住了科研工作的重点,并落到了实处,也为积极争夺苏州局“科技兴检杯”打下了坚实的第一步。2009年,该中心共申报课题24项,申报行业标准制定24个,同时基本完成了国家科技部10-60项目“纳米纺织品安全性风险评估及检测方法的研究”的课题任务,完成了质检系统内3项科研项目和1项标准制定工作,共计有11人次在国际、国内科技期刊发表论文32篇,由该中心编写的《服装生产、贸易与检验》一书获得国家纺织工业总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抓亲商服务赢得企业赞誉

  随着国际上各项技术法规的出现,特别是REACH法规的逐步实施,实验室工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检测,更重要是要为服务对象解决发现的问题,以良好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

  该中心对于在检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采取实时跟踪制度,从“检完了事”到“亲商服务”,帮助企业在产品质量监控上做到位,及时解决可以消除的质量问题。为此,该中心去年先后邀请了50多家出口生产企业到该中心,就国际检测信息进行现场讲解,解答企业在质量控制上的问题,并在一些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在检企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协调和谐的服务氛围,也为该中心科技创新创造了更加广泛的合作机会。

  抓横向联合实现共同发展

  长三角地区既是经济高速发展区,也是高科技人才聚集区,整合地方科技力量、跨行业科技合作为检验检疫科技工作提高了发展平台。该中心在成为国家211重点院校———苏州大学的“检、学、研”基地的基础上,去年又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研究所共同成立了“联合实验室”,从而达到双方共享资源、互帮互助和共同发展的目的。同时也为该中心自身提高科技科研水平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抓团队合作提升检测水平

  团队是基石,也是不断提升科研水平的源泉。该中心以科技情报部为科技工作中心,把工作目标落实到每个部和每个科技骨干人员,每一位人员都清楚地意识到虽然大家都各属于不同的部门,但都是一个团队中的一部分或一员,只有大家拧成一股绳,科研工作才能迈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有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该中心人员与人员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营造了既互相竞争、又相互合作的良好科技创新氛围。

  2009年,科技工作伴随着苏州局综合技术中心一起成长,取得了可喜可贺的佳绩。相信假以时日,2010年,只要有信心、有能力、有智慧和有创新,苏州局综合技术中心的科技工作一定会有新的、更多的精彩。《中国国门时报》吴森明 李选刚 朱振华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