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东:要做风吹不走的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3日 07:12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吴娓婷 杨兴云 东莞兴锋毛纺织公司刚刚接下两个分别来自意大利、美国的100多万件大单,但该公司的负责人李德锋还不能好好歇口气。

  在广东省“两会”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的经济现状,同时身为人大代表的李德锋,仍在通盘考虑整个广东纺织服装行业,希望在会上更好地表达。

  “解决广东纺织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靠提升技术水平,形成核心竞争力。 。”李德锋说。

  另一方面,李德锋认为,解决产品的出路问题,还要全力拓展国内市场,“这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2009年对于广东来说,既是《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的第一年,也是金融海啸之后调整的一年。经过这一年,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像李德锋一样,希望在2010年的广东省 “两会”上建言广东经济“棋局”。

  腾笼换什么鸟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丁力认为,转型的含义原本只是从资源驱动、要素驱动型转变成创新驱动型,即从汗水经济到智慧经济,其核心是自主创新。“但金融危机以后发现转型有第二层含义——生产方式的转变。广东从原来的出口加投资,转为由出口、消费、投资三驾马车驱动。”丁力说。

  说起珠三角地区密集的加工制造业,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江华引述了深圳一位前市长的话,“深圳的产业是一阵风都能吹走的产业”。

  刘江华多年来一直研究区域经济,对珠三角港台资企业在广东的状况有清醒认识:“不是提供一块地,建了厂房就算是让对方扎根在广东了,这些企业依赖的生产性服务全都留在香港。”

  由于各个城市竞相引入尽可能多的产业,当前广东产业呈现出雷同的水平分工,而不是垂直分工。用学术的语言表达就是“区域与区域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离散度很高,不能紧密协作”。

  实际上,企业更先一步认识到重复性低端产业链的局限性。在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设下的宴席上,龙昌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广东省玩具协会名誉副会长梁钟铭说:“腾笼换鸟,我们港商早就意识到了。”

  梁钟铭给企业收购的一款玩具小人Bendos改了个中文名“变动思”。他解释说,这是要倡导一种企业文化,“既要顺时而变,也要多思考”。他给公司立了个规矩,内部员工只要想出了玩具的新创意就有奖励。

  金融海啸强化了企业在产品创新、营销渠道上寻求突破的努力。李德锋的公司投资5亿多元,在广州新火车站附近建成了迄今为止广东省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目前首期8000多个摊位供不应求,接下来还会进行扩建,最终将形成拥有15000个摊位,占地40多万平米的大型服装批发市场。

  “有了这样的基础,公司就从纯粹的生产性企业转变为生产、商贸一体化的集团公司,从而极大地提升抗击风险的能力。”李德锋这样解释他的投资初衷。

  谈到产业调整,丁力提醒说,政府和企业千万别认为能依靠引进的外资带动广东产业转型升级。他举例说,作为广州支柱产业之一的本田汽车,到现在为止主要技术还是依赖于日本。

  “日本本田是不会培育你的自主创新能力。一个原因是这样会导致重复配置;另一个是自己给自己挖坟墓。”丁力说,“自主创新要由我们自己的企业培育创新能力,才叫自主创新能力。”

  传统产业不一定落后

  在过去的一年,广东省人大代表、中山兴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格兰特工程玻璃(中山)有限公司董事长梁韵怡对政府引导下的产业转型有深刻体会。

  梁韵怡的兴中集团,其业务60%以上是发电,经济不好、电力需求不高的时候他们的生意也跟着下滑。

  去年梁韵怡配合市场需求和政策指引,决定走节能环保的路子,生产一种新型玻璃。中山市政府顺利批准其增资扩产,梁韵怡一下子上了3亿元的大型生产线,深加工低辐射玻璃,销售额达到6个亿。

  这一年,刘江华也看到政府在产业调整上做出了许多努力。例如组织广货北上,在重点省市建设商品城。

  “广东的政府一些决策相当英明。”刘江华表示。

  珠三角地区的确在发生变化。据了解,2009年由于珠三角中心地带产业转移,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广东环珠三角第一次超过了珠三角的经济增长速度;其次,珠三角地区腾笼换鸟初显成效,一些产业在其他地区落地以后,配合中央4万亿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较顺利地开展了新业务;再次,珠三角的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比重加大,自主创新也在铺开。

  然而,政府在引导产业转移、淘汰或引入的过程中,需要慎之又慎。“产业转型升级到底转什么,升什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丁力认为这个问题对政府是一个考验。

  各地较主流的想法是把传统产业转出去,把高新技术引进来,例如光伏、LED等等。丁力说这让他想起猴子摘桃子的故事,有可能摘一个丢一个。

  丁力认为,“一个产业是否先进,不在于它时不时尚,而在于它创造财富的能力。”

  “我们引进的很可能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但是我们总觉得这种劳动密集型要比传统产业高档。”丁力进一步分析。事实上,根据他对产业的工业增加值研究,纺织服装的工业增加值28%,但IT产业只有18%。原因是后者的核心技术并不在我国生产者手中,相反纺织行业对布料的处理由于长期的技术积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丁力这样表述他的主张:“有些产业污染大,需要调整是另一回事。我不认为传统产业是落后产业,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两者兼备才是最好的。”

  珠三角一体化要靠市场

  广东省政协常委孟浩在广东省 “两会”上特别提出一个提案,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广州与周边城市大规模展开半小时与1小时经济圈交通规划建设的同时,及时跟进做好相关交通接驳设施。

  《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一年之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认为这是一个清晰的发展思路。刘江华认为纲要是改变区域间水平分工现状的一个好办法。

  刘江华概括说,珠三角的一体化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基础设施一体化,以交通设施为主导;第二个一体化是制度安排,即在相关制度安排下,将两个城市间的交易成本降到最低;最后是产业发展的一体化。

  孟浩的建议实际上是对基础设施一体化的细化。“比如说,能否在作为未来交通集散地的广州地铁站附近建设一批与之功能匹配的停车场。这样既能解决周边城市前往广州车辆的停放问题,又可控制周边城市车辆进入广州市区的规模,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可谓一举两得。”

  基础设施一体化的确是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问题。李德锋也表示将关注公路收费问题,他建议在广东全省建设无需停车收费的“一卡通”收费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将全省的收费道路——包括高速、国道、省道,甚至过江隧道统统纳入,真正实现一卡在手,走遍全省。

  “基础设施的共享功用空间还很大。”刘江华强调,“广州、深圳、珠海都有机场,怎样协调?港口也一样,多个地方的港口应避免恶性竞争,按照市场的规则进行联合。”

  刘江华进一步说道:“产业发展一体化才是区域一体化的标识。无论基础设施一体化还是制度一体化,最终是要实现产业一体化。就是指区域之间的分工紧密协调,以求达到垂直分工。”

  现阶段,广州的汽车产业对东莞、佛山、顺德、中山有带动作用。广州的港口、机场对整个珠三角也有带动效用。

  此外,在《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广州适合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得到各界的共识,广州在医疗服务、大学教育资源、物流会展业方面突出的优势也受到肯定。在这种情况下,广州与邻近的佛山之间的协作较顺利地铺开。

  然而,刘江华着重提醒,“政府安排产业往往是失败的”。他强调,政府可以建设大的项目,但并不能把分工紧密合作的产业体系建起来。

  “产业体系主要是市场运作的结果。我们从来没有看到政府能使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产业协调起来。”刘江华说。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