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峰
455
2010-02-01
萧峰
本报获悉,1月12日卫生部发言人邓海华提及的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已报送国务院”,并没能如期进入1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日程安排。这意味着,方案出台的时间,将再度推迟。对于公立医院改革能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我们仍然需要耐心等待。
从去年4月初新医改方案公布以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具体指导意见已几经推迟。
公立医院改革具体指导细则虽然没有出台,但这并不影响已经在各地开展的试点。1月28日,在卫生部全国医政工作会上,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明确表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将在16个城市开始试点。”
本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上报国务院的方案中,在取消药品加成、推行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以及补偿制度方面,都将延续原有思路。不过,在管办分开、多元化办医具体执行原则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争议。
取消药品加成
2008年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首次提出“逐步取消药品加成”的改革设想。一直以来,药品收入占到公立医院收入的50%甚至更多。在公立医院对药品收益的过分追求已经完全偏离了政府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要求,也是“看病贵”的罪魁祸首。
知情人士透露,上报方案中明确提出“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加强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
细则中强调,“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后对公立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以及医保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
如何界定药事服务费和技术服务费的标准,是一个悬念。很多人担心,在药价没有明显降低的情况下,新增的药事服务费和技术费是否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负担。
“其实,就是在药品收入和技术服务收入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又能切实降低老百姓看病的费用,两者利益兼顾。”北京安贞医院一位负责人认为“只要做好监督,这个问题能够解决好。”
日前,昆明市地方医改方案中,公开提出了从今年开始取消药品加成。从现有的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偿两个渠道,所谓“三变二”。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李震认为,“三变二”是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调整和完善。公立医院中药品收入比例一般都占到40%到50%。所以原来的补偿机制对公立医院来说是不合理的,体现不出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李震说,公立医院的公立性应体现在政府投入上,但目前财政补助在公立医院相当低,平均只有10%。因此要彻底扭转“以药补医”,调整补偿机制势在必行。
优化卫生资源
此外,知情人士透露,上报国务院的方案中提出,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资源。对部分公立医院,可按步骤地迁建、转型、改制,推动公立医院布局优化。
“很多年前就在提区域卫生规划,但是每年都只是说说而已,该建的医院没建好,不该上的仪器设备照样上。”中山大学一位曾为多个城市制定区域卫生规划的学者说。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则在抱怨,“北京一年只有180万个专家号,却有1.2亿患者希望得到”。北京是这样,全国每一个城市“最好的医院”,也都有同样的问题。
安徽省卫生厅厅长高开焰接受本报采访时坦陈,皖北多个城市一直以来,连一个三级医院都没有。这迫使安徽在制定省级区域卫生规划时,开始考虑在这些地区改建或新建三级医院,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海南省卫生厅厅长白志勤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区域卫生规划要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不一定每个城市都要建一个三甲医院。”
争议“多元化办医”
在该方案中,有关多元化办医的表述是“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怎样的方式才能体现“多元化办医”的原则,知情人士透露说公开的提法是“鼓励、支持和引导多渠道筹资,多形式办医”,但是这些社会资本如何切入,尤其是公立医院的融资模式该如何推进,并没有定论。
上个世纪90年代,在民营医疗发展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有人主张放开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既能激活医疗市场的竞争,又能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但由于税收政策过于严苛,而监管政策又未能跟进,导致整个民营医疗市场在短暂繁荣之后,过于追求利润而忽视医疗的公益属性,陷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而社会资金进入医疗领域是否真的能减轻政府负担,质疑的声音也不少。
质疑者认为,社会资本的进入,可以壮大医疗资源,丰富服务内容,但是并不必然减轻政府的负担,这要取决于资金的性质。社会资本进入之后,逐利是不可避免的。在利润的驱动下,由于服务的特殊性和市场结构的特殊性,必然推动医药费用的上涨。
还有更尖锐的说法是“股份制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按股分红,因此股份制医院必然是营利性医院。公立医院改造成政府控股或参股的股份制医院,实质就是政府举办营利性医院,百姓生病,政府赚钱。”
海南省卫生厅厅长白志勤则认为,如果资本本身的属性就是“国有”,这个问题是不是就可以重新解释,在白志勤看来,现在很多国有央企的资金也可以引入医疗市场,这样至少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属性就不会变。
知情人士透露,基于这样的争议,在公立医院融资模式方面,还暂时不会对社会资本有多大的放开,尤其是股权融资。
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