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成钢
455
2010-02-01
153
芮成钢
一直以来,我们都能感受到西方世界对中国怀有的矛盾心理:一面是有限度的遏制,不希望中国过于强大,以至于打破西方主导的“传统平衡”局面,同时又希望中国保持稳定而快速的增长,按照他们的规则承担起对世界的责任;另一面是有保留支持,不希望中国出现大的问题,内心中极怕超过13亿人的大市场转变为一个“大包袱”,那将是他们所无法承受的灾难。
西方不肯摘下对中国的 “有色眼镜”,而中国也始终难以突破与世界之间的那层厚厚的毛玻璃。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双方之间缺乏真正的信任,从而导致了忧虑和担心。
事实上,为了人类共同的利益,双方需要突破这层隔膜。
站在达沃斯的舞台上,我们深刻理解到,管理好世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这和做好自己的事情之间,非但不相矛盾,而且相辅相成,互为推动。
达沃斯论坛为中国和西方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沟通渠道。近年来,中国等新兴市场力量成了达沃斯论坛的主角。去年,中国总理温家宝的演讲现场座无虚席,几乎成为全球主流媒体的主要关注点。今年亦是如此,李克强副总理将首次在这里发表主题演讲,全世界媒体都对此体现了巨大的热情。
在中国嘉宾得到高度关注的同时,我们作为中国媒体也在紧张采访与会代表。绝大多数受访者都积极阐述他们对于中国的观点,热情地和中国人交换看法,试图更加准确地把握中国人的思维,甚至试图积极地影响中国人的思维。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没有中国的稳定发展,就不可能有世界经济的尽快复苏,世界需要中国承担起领袖者的责任,他们不得不认真面对中国一枝独秀的现实,并接受中国对于自由市场、金融监管等等重大课题的看法。在这样的背景下,抛向中国的各种过高赞誉,背后是对中国的过高期望。
一年过去,中国实现了自己的“保八”誓言,实际增长比国外的预期还高,承担起了比承诺更高的责任,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格局短时间内似乎不再有崩溃之虞,在各国政府的强力监管下,金融界也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危机催生的国际共识也仿佛正在消解之中。但是,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人民币升值压力再度来临,在气候问题上的争议……对中国的批评声音又似乎多了起来,其中的很多过度批评,又反映了外国对中国信任度的脆弱性。
在过去的十年里,外界对中国的判断不断出现误差,因为中国的确是一个不容易读懂的国家。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被世界高估的通道,我们应该管理好世界对我们的预期,不被赞誉冲昏头脑盲目承诺,但也不能处处“太极”,让世界对我们失望。
中国人有上百年的 “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经历,对于繁荣与强大体现出了巨大的热情,在数十年特殊的意识形态格局中,只能选择韬光养晦,习惯于默默无声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桃李不言”,“以德服人”,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依然在这样继续前行。在发展初期,完全可以不理会别人的看法,关起门来独善其身。但今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确实要有新的理念,重新思考我们和世界的关系。用一位达沃斯论坛参会代表的话来说:“也许中国仍然只是一个12岁的孩子,但他却是姚明,长了两米的大个子,不可能被忽略。”“以今天中国的巨大实力和尺寸,它已经不可能躲在世界雷达的屏幕之外了。”
与其总在被猜测中声辩,不如在主动发布中施加有效影响。在国际合作日益加强的今天,中国在客观上需要更加积极自信的表现,扮演自己应有的角色,大声向世界说出自己的意见,并且积极达成更多共识,取得更多信任。1月27日在接受我们的专访时,WTO总干事拉米就强调,“中国与西方,彼此都要管理对方的期望值。”
因为今天的中国,与十年、二十年前相比,已经足够理性成熟,能够得出自己的分析结论,深深知道 “夸奖你的,未必都是好意;批评你的,未必都是敌人”。现在要做的是,如何与外界保持坦诚直接的即时沟通,打消不必要的疑虑,同时降低过高的期望。
唯有真正的互信,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对中国与西方之间的任何一个角色,这条规则都始终适用。如何管理好世界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这是我此次达沃斯之行最强烈的感受之一,同时我也很清楚,要做好这个命题,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