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珠三角:订单来了,农民工却回家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9日 23:13  华夏时报

  大量制造企业不得不推掉订单,提前放假

  本报记者 周开平 广东报道

   同样是春节前提前返乡,去年李成文是被工厂裁员,今年则是主动辞职。

   “拿那点工资没意思,还不如早点回家。”1月25日,在广州火车站广场候车的四川小伙李成文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此时,离农历春节还有近20天,离铁道部门预定的春运开始日期,也还有近一个星期。

   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奇怪,返乡的农民工多天前就已经让广州火车站广场人满为患了。“去年12月底回去的人就开始多了,今年1月初已经像在春运。”在火车站广场上维持秩序的保安小张说。

   据海关广东分署发布统计数据,广东省去年12月进出口同比大增三成多,订单数量也达到了一年来的最高峰。然而因为工人早早打点行装回家,企业缺少人手,老板们不得不推掉金融危机时梦寐以求的订单,提前放假。

   对于如何缓解用工荒,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企业主表示并没有有效的办法。广州白云区一家电子厂老板尹桐说:“没有什么办法,只能等年后再看。”

  订单增加之后

   李成文对于辞掉工作,表现得非常随意。

   “本来厂里要下个月4号才放假,我请假没批准,就辞职了。”他斜靠在行李袋上,轻松地对记者说,“和我一起辞职的,还有十来个老乡,大家说好了一起回家。”

   和李成文这样为了早点回家而辞职的农民工不在少数。“工人们早就没有心思上班了,天天在问什么时候放假,有些就干脆请假或辞职。”广州市白云区的一家化妆品厂的曹主管说。据他介绍,因为这个原因,他很多老乡所在的工厂都提前放假了。“工人要求放假一年比一年早,老板没办法,现在打工的比老板牛,可以随时换厂。”他说。

   事实上,这样的要求可“害苦”了企业。一年的金融危机让企业订单常常难以满足生产,而下半年订单刚有比较明显的增多,缺少工人又逼停了生产机器。

   “很多企业都缺人,在东莞是普遍的问题。过年了农民工都回去了,有订单也要考虑一下接不接,很多订单都不敢接。”东莞原家具行业协会副会长陈耀深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据相关部门统计,去年被称为中国制造业中心的东莞有九成以上的工厂缺少工人,由于这个原因有五成的工厂30%-50%生产机器开工不足。

   企业不得不各出“奇招”。尹桐的工厂现在有400多名工人,他告诉本报记者,“工人缺口达200多,没办法,只得把几十名行政人员也调到生产线,让他们晚上加班干。”

   “年底这种情况就更加突出。我前几天有两个订单就不得不推掉,加上辞职的其他各种原因,工人已经走了几十个,还是早点放假吧。”东莞大朗镇一家制衣厂的老板袁能兵说。上述化妆品厂的曹主管也告诉记者:“工厂年底的生意最好,老板也是被逼无奈提前放假。”工资为啥没意思

   李成文去年辗转了东莞石碣镇、高埗镇、广州新塘镇等地,一共在四家工厂工作过。

   “工资太低了,都是1200元左右,工作还很累。”李成文觉得在工厂工作状况都差不多,没有一家工厂能让他安下心来做满半年。据广东一家媒体与麻省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的联合调研显示,金融危机后工人工资提升并不明显,仅仅提升了10%到20%。

   即使这样,李成文还是带着自己的想法,“总是觉得下一家会更好,后来也没好,但还是想尝试一下。”事实上,他这种尝试基本上成了新一代农民工的共同点。工厂缺少工人让李成文们有充分选择的条件,而他们不断地选择又制造了企业工人流动快,缺少工人的事实。

   整整一年,珠三角各个工业区的工厂门口,都不断地更新着招工广告。“一年下来基本上没有存钱,本来工资就低,还常换工作。”李成文说,“2010年想去做其他的,不想去工厂了。”

   据李成文介绍,他父亲也曾在珠三角打了近20年工,两年前就没有再回来。近年,国家实行植树造林补贴政策,当地的补贴标准是每种一棵树每年补贴5块钱,他家计划每年在荒山上栽5000棵树,单补贴就远远大于打工收入。

   一位开办了工厂近二十年的制衣厂老板袁能兵也总结:“他们路子也多了,很多老一代的农民工都没有再出来打工,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出台了各种各样的补贴,有一定的收入来源。”这也致使新一代农民工对打工挣钱看得颇为随意,即使没存下钱,家里收支也不必太担心。

   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老板则抱怨,现在很多像李成文一样的年轻一代农民工都很浮躁,不愿意做生产线上的工人,首先观念上就难以让他们安下心来。尹桐对这种状况颇为无奈,他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出来玩的,不是来打工的。”

  产业困局

   本报记者采访多位农民工称,去年工资还是稍微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很小。袁能兵也说:“我去年也给工人提高了工资,对企业来说这已经是一笔大开支,而工人反应并不明显,该走的还是走了。”

   当人们在质疑企业为何难以大幅度提高工资时,老板们则正在为小幅度地提高了工人工资而发愁。以袁能兵的制衣厂为例,如果以每个工人工资每月提高200元计算,袁能兵一个月就得为上千名工人多支付20万元工资。“对工人而言,每个月提高200元钱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但对企业来说,成本会大幅度增加,利润大幅度减少,竞争力也大幅度下降。”袁能兵说。

   据调研外来工收入支出情况的项目负责人林涛称,珠三角的中小企业以外向型为主,都依靠订单生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不拥有议价权,他们的利润也被压缩到了整个产业链的最低。以廉价劳动力为最大优势形成的珠三角制造业,当工人对廉价不再满意时,自然就陷入了困局。

   近年的用工荒,已经严重影响了珠三角的制造业。据袁能兵称,接订单前,要先考虑人手够不够,有些订单因为缺工而不敢接;不仅如此,因为生产线工人不足,还影响到了产品的质量。“生产管理上,也没有了保证,因为你要求着工人,一批评他,他甩手走人了。这样导致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都在下降,再这样下去,制造业的发展可能要开倒车。”袁能兵担忧地说。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还是觉得应该从提高工资入手,“如果工资不提高,招工会更难。”然而,要提高工资,企业得有能力承担高额的用工成本,必须有较高的附加值。

   以制造业著称的珠三角多年前就提出产业转型与升级的构想与措施,全面推进“腾笼换鸟”。去年年初国务院正式通过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争取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6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0%。

   从调整产业上去解决用工问题,需要时间和承受阵疼,却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