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40岁达沃斯,要给全球经济“解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8日 04:35  钱江晚报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小镇依旧是大雪纷飞,现场拿着滑雪板前来滑雪的游客少了,而拿着笔记本电脑前来参会的嘉宾却多了很多,这里迎来了第40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开幕。年届“不惑”的世界经济论坛,被誉为非官方的国际经济学界最高级别的论坛,它被形象地称为“经济联合国”、“当年全球经济的风向标”。时值全球景气渐趋复苏,但复苏势头依然相当脆弱,经济前景扑朔迷离。

  正是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上,本次盛会备受各界瞩目。此次年会将反思过去,展望未来,积极谋划“后危机时代”。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改善世界状况:反思、重设、重建”。

  全球精英汇聚

  探讨后危机之道

  安静的滑雪小镇变成国际风云的舞台,离不开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主席克劳斯·施瓦布,他将此届主题解释为“反思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进程、重建相关国际机构”。

  关于2010年世界经济的预期,一些重要经济机构作了预测。根据联合国公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今年全球经济将以2.4%左右的速度缓慢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全球经济整体增速可达3.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则预测全球经济今年将取得2.7%的增长。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体,短期内快速复苏可能性不大。

  “人们倾向于把目光投向股价和经济增长数据,觉得一切正在恢复正常,但事实上世界已经发生根本改变。”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警告并呼吁自我反省,“真正的危险在于我们正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09年的经济危机走向一场社会危机”。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本届年会将举行多达225场工作会议。具体话题则非常广泛,包括美国和中国在未来世界中的作用、中国经济增长形势、东亚共同体前景、拉丁美洲的崛起、欧元区经济形势等等。

  本届年会的与会人数也创下纪录。超过90个国家的2500多名各界领袖将出席会议,其中包括了1400多名企业高管,30多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至少60名部长级官员以及100多名国际组织或非组织的领导人,以及各超过200名的学术界领导人和新闻媒体领导人。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金融界人士正在重新回到达沃斯。据年会组织者表示,此次年会将有235位金融界人士参加,比去年增加了23%。

  此前发生的海地大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施瓦布表示:我们应利用今年的会议来号召各方为消除海地人民不断的痛苦做出切实努力,特别是海地的重建问题。因此,重建海地经济的问题,成为本次世界经济年会优先讨论的问题,而讨论的重点将是鼓励国际大公司投资海地这个过去10年全球投资热基本未涉足的国家。

  全球CEO商业信心首次回升

  在达沃斯论坛开幕前,世界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26日在达沃斯发布了第十三期全球CEO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全球CEO商业信心,出现了危机以来首次显著的回升。

  这份对全球各地区各行业1000多名CEO的调查报告显示,81%的受访者看好下一年度的经济前景,只有18%受调查者看差下一年度的经济前景。而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只有64%的受访者看好经济前景,而看差的比例则高达35%。

  全球CEO商业信心的提高,不仅体现在对整体经济形势的乐观,更体现在对劳动力市场态度更加积极。在过去的一年中,近半数的全球大公司的CEO表示要裁员,而现在又接近40%的大公司的CEO有增加雇员的计划。

  报告同时显示了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不同,世界各地区CEO的商业信心不尽相同。在北美和西欧地区,只有80%的受访CEO表示乐观,而在拉丁美洲和中国,却有多达91%的受访CEO表示看好经济前景。最乐观的,是印度的CEO,其看好经济的受访者比例高达97%。

  尽管这份全球CEO商业信心报告鼓舞人心,但是多数专家依然对全球经济复苏持谨慎乐观态度。在这次年会上,为刚刚复苏的全球经济找准前进的方向将是主要的议题。

  中国成为最热门的话题

  在昨天的达沃斯论坛现场,参会者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那就是中国成为最热门的话题。

  有点巧合的是,昨天英国《金融时报》的头条也是关于中国的。内容大意是美国投行高盛在向中国政府以及外汇管理局推销希腊国债。

  暂且不论这消息是否属实,欧美国家的别有用心也引起专业人士的关注。“从被低估到被高估,要警惕有人对中国的捧杀,对中国经济实力的过高判断,下一步应该管理世界对中国经济的预期。”

  爱德曼公司总裁爱德曼表示,中国政府需要更多地与世界沟通,中国的企业家也是,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你们。美国铝业公司总裁柯菲德说,去年奥运的成功和今年世博会的召开,说明中国发展脚步越来越快,充分进入国际视线。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