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盐业体制改革遭遇阻力 调研8年未能推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7日 22:28  时代周报

  盐业专营:不确定时间的改革

  虽然,由国内28家盐业生产企业签署,提出对现有食盐专营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定点生产、特许经营,并建议“2011年食用盐专营将完全放开”。

  早在2009年底,国务院国资委企业监事会监事陈国卫“炮轰”中盐集团:“中国盐业专营制度改革应该加速推进,要破解国企垄断经营。但是中国盐业总公司强烈地反对这场改革。”

  盐业体制改革是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要重点推进的改革之一。并且,国家关于盐业改革的调研已进行了8年之久,改革方案数易其稿。

  但是,专营体制的唯一受益者中盐集团的意见是“待时机成熟再全面放开”,而中国盐业协会的意见则是,希望有3年的过渡期。而这样一来,盐业改革很难在本届政府任期内“毕其功于一役”。

  确定的改革

  据了解,中国盐业体制改革的呼吁与调研一直在进行,2002年就形成了改革方案,但由于当时的国家经贸委盐业办公室撤销,改革搁浅。

  2005年,发改委提出要制定改革方案,调研到2007年形成草案,但,大部制改革后,发改委工业职能划出,盐改工作再度搁浅。

  在中国,盐主要分两种,工业用盐和食用盐。根据目前的现状,工业盐对市场完全放开,食用盐则是中国盐业总公司专营。

  目前中国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的盐业公司和盐务局都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盐业公司即是食盐和工业盐的经营者,同时又是兼有盐业管理行政职能的政府管理部门。

  按照现行的体制,地方各省盐业公司销售的食盐不能擅自跨区域销售,除非有国家发改委的调配计划,否则既是私盐。

  按照国家的规定食盐的出厂指导价为每吨400-500元,一级批发价为800元,到了市场的终端时,价格已达到每吨1800-2000元。而被政府放开的工业盐出厂价格每吨仅为200元左右。

  “从生产工序上来讲,食盐和工业盐的成本基本是一样的。”参与联署建议的企业人士说。由此,中盐集团被指坐收暴利。

  中盐集团依托食盐专营制度,十几年来,其资产规模发展到260多亿元,是中国企业500强,也是亚洲第一大盐业企业。据该公司介绍,在2004-2006年,公司总资产增长3.2倍,利润总额增长5.8倍。中盐还进行了多元化投资,其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甚至还参股板材加工企业。

  据了解,食盐专营制度已被认为不但造成了盐业公司的政企不分和垄断利润,还形成了对上游盐场和下游加工企业的挤压,是一种不正常的产销关系。

  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盐行业改革。而且,由发改委和工信部组成的国家盐业体制改革调研组已到有关地区和单位调研。

  接近调研组人士称,关键问题是目标模式的选择。“目前,改革的市场化倾向是肯定的,各方都不反对。但是问题在于:中间的过渡期设置多长?是彻底市场化还是有所保留?”

  但盐业体制改革的反对者认为,市场化肯定影响碘元素的覆盖率。而支持者认为,市场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而且可以做得很好。市场化的支持者还指出,专营体制缺乏对市场供需的情况的及时反映。“2009年,浙、闽两省部分地区出现盐荒,亦是专营体制之弊。”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中国盐业总公司也曾提出过一个盐业改革的方案,就是要加强专营,把盐业的模式改成类似于烟草专营的模式,将各省的各自为政改成一条线管理。

  此外,中盐集团的另外一种提法是,盐业体制改革肯定是要改的,但这种改革呢,绝不是把原来的制度给推翻了,而是完善。“中盐总公司在食盐专营最多只管到2/3,剩下的是各省自己专营。我们现在的基本看法是,要改变这种分层的专营,实现全国集中统一的经营,打破以省为单位,形成以经济区域为单位,建立大配送中心,实行集中配送,这样才能降低成本,保证质量。”

  不确定的时间

  2009年7月,由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人员组成的盐业体制改革工作调研组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持续,盐业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依然严峻,产销矛盾不断加剧,劳动用工成本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要摆脱当前的不利局面,实现供需平衡,实现盐业生产厂家和盐业公司的“双赢”,化“危”为“机”,对盐业体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但一位熟悉盐业改革的知情人士对此并不乐观:“改革能不能出来,难说。阻力很大,不是来自于问题的复杂性,而是来自于利益相关人。”

  1月8日,中国盐业总公司食盐专营部部长董爱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对盐业体制进行改革,既要保障人民群众食用合格的碘盐,建立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长效机制,又要加快推进制盐工业结构调整、产业集中和食盐流通体系建设,确保盐行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有必要考虑分步实施,先引入有限竞争,待时机成熟再全面放开;或可借鉴国外经验,提供适当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保持专营政策不变,为行业结构调整、人员分流和机制转换提供准备时间。同时,还应尽快建立国家级食盐储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董爱民说。

  早在2009年底,国务院国资委企业监事会监事陈国卫“炮轰”中盐集团。“中国盐业专营制度改革应该加速推进,要破解国企垄断经营。但是中国盐业总公司强烈地反对这场改革。”

  陈国卫曾任原国家经贸委运行局副局长,分管盐业改革。他认为,在众多垄断行业中食盐体制的改革并不复杂,也是最没有风险、改革设计方案技术含量最低,但是改革的推进遇到了极大阻力。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此前参与改革报告起草的人认为,“根据目前的现状,这种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就目前来说,食盐是必须要专营的。因此,需要一个逐步的过渡。据悉,发改委和工信部在方案中对过渡的方式提出了几个方案。”

  而中国盐业协会的意见则是,希望有3年的过渡期。这样一来,盐业改革很难在本届政府任期内“毕其功于一役”。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