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典型经济源于发展特权 华西村成功难以复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1日 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评论员于德清

  近日,华西村建中国第8高楼的事情颇为引人关注。华西村是一个有着丰富意味的标本。在上个世纪60年代,华西村就是全国学大寨的典型,而在70年代,华西村就搞起了地下五金厂。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开始大规模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华西村并没有盲目顺应社会潮流,反而保留了村办企业,并在中国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抓住机会迅速成长。

  华西村集体经济走市场化道路的模式,使其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左右逢源”。一方面华西村被看做市场经济改革的成功典型,如果没有市场经济,那么华西村在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时代就不可能有大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迷恋财产公有制的人士来说,华西村的存在又恰好说明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华西村绕开了所有的政治非议,甚至在不同的阶段,从不同的立场被树立为典型。

  这一“典型”身份构成了华西村的秘密。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些政治资源成为掩护其搞地下经济的护身符,华西村的“典型”身份不断增值,最终变为发展特权。

  例如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华西村领导人吴仁宝立即判断将有经济起飞,第二天就向无锡市委申请了1000万元贷款。吴仁宝的长子吴协东公布的数据是:“村里当时购进的铝锭6000多元/吨,3个月后就涨到了1.8万多元/吨。”要知道当时申请银行贷款是难度极大的事情。

  2001年华西村实现了对周边16个村庄的合并,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众所周知,在中国一项规模如此庞大的村庄合并计划,如果没有上面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大华西村几乎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华西村发展的土地瓶颈问题。土地不但意味着财富,而且也给华西村介入房地产开发提供了契机。并村之后,华西村开始陆续建设别墅和公寓楼。华西村的别墅仅有使用权,没有房产证(小产权房)。尽管,近年来各地方政府对小产权均采取了高压态势,但是,华西村的项目却能够存在下去。

  长期以来,钢铁一直都是华西村的支柱产业。有数据表明,钢铁曾经多年占据华西村总收入的60%以上。2002年以后,华西村先后投资建设了唐山100万吨炼钢厂、华西钢铁有限公司等企业,该村拥有了从铁矿石进口到炼铁、炼钢再到轧钢等完整的钢铁生产链。2003年到2005年之间,华西村的年销售额也从60亿元上升到300亿元。就在华西村能够发展钢铁的时侯,戴国芳相反正遭遇铁本之困。而在这一轮“国进民退”,我们相信规模虽小的华西村钢铁不会落入“日照钢铁式强行兼并”的命运。

  最奇特的是,华西村还发展了“观摩经济”。这些年来,全国各地来华西村参观考察、学习经验者络绎不绝。华西村以市场经济的手段应对之。据华西村统计,2009年,一共有200多万人参观了华西村,按照现在每张通票120元的价格,门票收益达到了2亿元。华西村新建的中国第8高楼,正要满足市场观摩需求。

  华西村的经济成功之所以不可复制,乃是在于中国需要“典型”,但是不可能需要太多的“典型”。我们不否认华西村的成功离不开吴仁宝等华西人的聪明智慧和艰苦创业的精神,然而,华西村的“典型”经济特征却带有某些反市场规律的烙印。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