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密广州日报企业化经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8日 04:07  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广告收入连续十六年居全国报纸第一

  1月15日,中国广告协会发布去年十件大事,其一就是“《广州日报》广告收入连续16年获国内平面媒体第一”。

  尼尔森媒介研究监测的最新统计,《广州日报》2009广告刊例花费再次稳居全国报纸媒体广告收入第一,且领先排名第二位报纸的优势达30%。

  央视媒介智讯广告监测公司的数据则显示,《广州日报》以明显领先优势高居全国报纸媒体首位。领先排名第二位报纸的优势达30%。

  本报记者徐 锋、彭广京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广州日报社社长戴玉庆:玩转“市场魔方”,党报自然持久辉煌,这个“市场魔方”的六个面就是内容、发行、印刷、广告、品牌、团队。

  《广州日报》广告收入连续16年获国内平媒第一。

  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品牌价值连续第五年位列中国报业三甲。

  荣获全国都市报广告投放价值第一名。广州日报社社长戴玉庆荣获“中国报刊品牌建设成就奖”。

  内容为王

  “浅阅读+专题”

  再领报业风骚

  内容永远是一张报纸的灵魂,是报纸得以存在并衍生出其他盈利模式的“第一推动力”。

  “我是《广州日报》的忠实读者《广州日报》办得不错,我很爱看。”2008年4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考察广州日报印务中心时这样主动“爆料”。《广州日报》获得读者长期青睐,除了主流、权威这一前提,一个公开的秘密就是:始终坚持“易读”与“耐读”的结合。2009年,《广州日报》更明确提出“浅阅读+专题”的办报理念。“浅阅读+专题”理念立足于厚报时代和现代都市人的阅读习惯,从“浅阅读”和“深阅读”两个层面对新闻产品进行细分。

  如今的《广州日报》,“浅”得一度让同行惊诧。2006年9月8日,全国首创《导读与索引》,党报头版变身为活泼无限的“网站首页”,信息高度集纳,符号清晰明快,方便读者按图索骥。2009年6月1日,改版推出全新的“窄报”后,这种浅阅读的努力进一步凸显——总编辑李婉芬提出“短稿标题化、中稿提要化、长稿立体化”的编辑原则,在各个版面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几乎所有稿件都为读者打造了一条“速读通道”……

  今天的《广州日报》,在“深”上同样出色。“中国经济50人论坛”、“全球次贷风暴大扫描”、“香港回归高端访谈”、“日本经济泡沫启示录”、“奥运报道编辑部前移”、“进军全球奥运城”、“即将消失的岛国”……一组组专题性报道为读者精心铺设了一条“深读通道”。当然,这种“深读”,在版面语言上依然体现了“浅阅读”的理念,让读者畅快“悦读”。

  这种“深”与“浅”水乳交融的内容呈现,让《广州日报》在珠三角乃至全国、国际读者之中留下极佳的口碑。2008年4月,省委书记汪洋在考察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时,就以“《广州日报》50%的读者在广州市外”的强大影响力为例,生动诠释了广州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

  优质内容的产出,必须有高度自觉的新闻职业操守作为坚实基础。2007年2月5日的《广州日报》用一个整版刊登了由社长戴玉庆、总编辑李婉芬亲笔签名的《广州日报采编行为准则》,向外界昭示了广州日报恪守新闻准则、尊重职业操守的决心和信心。

  发行织网

  巨额发行量的

  巨额效应

  强大的发行能力是内容影响力和广告传播力得以实现的前提保障。

  2009年10月,世界报业与新闻工作者协会在巴黎发布了2009年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榜。《广州日报》以总排名第20位(较2007年度攀升了两个名次)、中国排名第3(仅次于《参考消息》和《人民日报》)的好成绩,受到世人瞩目。其时,《广州日报》的日均发行量已达185万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曾一度突破200万份大关。

  185万!这一数字为广告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巨大的发行量,意味着在这张报纸上登载的广告将获得比其他报纸更高的曝光率和“眼球点击率”,也就自然能为商业品牌带来更高的营销回报。

  这一数字的背后,既包含着报社管理层对发行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理念创新,也凝聚着3000发行员的默默奉献。1990年元旦,《广州日报》率先自办发行,并首创“洗楼”的发行策略,为《广州日报》的庞大发行量打下坚实基础;今天的《广州日报》,在继续全面拉升发行量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渗透,“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从而不仅扩大了党报的正面引导作用,发挥了政治优势,还为客户提供了更有价值的传播平台。

  毫不夸张地说,《广州日报》能达到今天内容的传播力、品牌的影响力和广告的号召力,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她的员工们站在日发行量185万这个“巨人的肩膀”上。

  广告卫冕

  不断创新

  将服务做到极致

  广告收入的持久辉煌,是系统工程的优质出品,而其中离不开广告部门艰苦卓绝的努力。

  单纯从业务层面剖析,《广州日报》的广告之所以连续16年成为全国报业翘楚,无疑有赖于三个方面的杰出表现——

  其一,应市场环境而变,不断创新。从1993年率先在国内报纸中推行广告公司代理制,实行专业化广告运作;到与各大城市第一媒体组建汽车、房地产等重点行业的全国性媒体联盟,扩大广告客户辐射面;再到根据客户需求和读者阅读习惯变化,创造性地推出封面铜版纸广告和异型广告……每一次创新,都为广告注入新的动力。

  其二,随客户需求而动,重视服务。这几年,针对报业受到新媒体冲击以及金融海啸影响,如何在客户广告费用收缩的情况下仍能争取到广告?广州日报的回答是:提升服务。广告部门要求一线员工成为客户的广告营销顾问,一对一地为客户量身定做策划案,每年制定的策划案超过1000个,其中绝大多数被客户采用,提高了客户对的信赖度。同时,广告部门还策划举办与各种行业相关的活动,强化广告效果。

  其三,发挥“人”的能动性。广州日报广告部门是一个蓬勃进取而绝不急功近利的集体,它专门与中山大学设立“整合营销传播研究生课程”,已推荐13名优秀员工完成课程学习,2008年,这个繁忙的经营部门还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2008年度全国学习型优秀班组”。

  印刷支撑

  先进设备呈现最精美产品

  印刷能力既事关报纸的“脸面”,更直接关系到报纸发行量,是一张报纸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

  2009年底,《广州日报》以全年平均95.53分的优异成绩,被中国报业协会印刷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报纸印刷质量的最高级别——“精品级报纸”。这是《广州日报》连续第四年获得该殊荣。

  完美的印刷质量背后,是广州日报社在硬件上的大手笔投入。早在1997年,广州日报社就斥资10亿元打造亚洲最大的印务中心,为报纸的发行增长提供了超级核动力,《广州日报》因此迈进百万大报的行列,成为华南地区第一大报。其后,广州日报社又投资5亿元,对印务中心先后进行两次技术改造,印力的提高为《广州日报》的发行量在2006年达到日均165万份立下奇功。2008年,广州日报社再次耗资两亿多元,引进两条全球最先进的印刷生产线,这次新增的印量相当于部分二线省级报纸一个厂的印力。此时,《广州日报》的印刷能力已连续十年保持全国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日报印务中心的先进技术,让它从2003年起就成为广州“工业名企一日游”的“景点”之一,在树立《广州日报》品牌形象方面起到独特作用。此外,以印刷业务为主业的粤传媒成功转板上市,为报业集团未来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平台。

  品牌布局

  党报经营的崭新突破口

  引入品牌理念,是党报经营的一次革命。《广州日报》成为首吃螃蟹者。

  2009年6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榜》显示,中国媒体前五强为CCTV、凤凰卫视、《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广州日报》。《广州日报》自2005年以来,连续第五年位列中国报业三甲。其中,《广州日报》2009年的品牌价值为72.26亿元,增幅达到10.4%。

  这一令人瞩目的成绩,归功于《广州日报》强烈的品牌意识。2006年,随着品牌战略运管中心的成立,《广州日报》的品牌战略跃升至一个全新境界——三年多来,广州日报通过整合营销手段高密度组织了数百次品牌宣传活动,其中既包括“新广州 大未来”、“航拍广东”、“广州新电视塔征名”、“10万祝福风车赠读者”等专项品牌活动,也包括“中国经济50人论坛”、“奥运报道编辑部前移”等巧妙“嵌品牌推广于大型采编活动”的策划。这些活动悄然提升着《广州日报》的品牌形象,对广告吸附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著名学者喻国明在谈到《广州日报》的经验时表示:媒介竞争的最高层面就是符号价值的竞争。《广州日报》正是通过成功的品牌策略,牢牢树立了主流、权威、亲切、进取的大报形象,赢得了口碑和市场。

  团队制胜

  制度性整合成倍激发战斗力

  目前,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内共包有16报、5份杂志、2个网站和广州传媒控股有限公司等一系列经济实体。由于十余年来在传统党报产业化之路上的持续探索,《广州日报》在其内部运行上,早已形成一整套制度化的整合机制。

  报业集团以团队作战,彼此形成掎角或拱卫之势,从而在大大小小的新闻和经营“阵地战”、“遭遇战”中,屡屡出奇制胜。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能实现这种内部整合力和协调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她率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企业化运作。这与当前从国家到地方正在探索的文化体制改革形成了内在的呼应。去年,广州日报社作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制,采编部门保持原有的事业编制,另成立广州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将经营性部门纳入其中,使之成为更灵活机动的市场主体。二者在社委会统一领导下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可望将对报业集团整合资源,向跨行业、跨地区、跨媒体发展壮大形成新的推动力。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