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EMBA教育不应追“星”媚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6日 11:04  中国经营报

  佚名

  近日,国内各大商学院2010年的EMBA招生工作已全面启动。EMBA教育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高端工商管理教育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随着获批办学资格的大学越来越多,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趋势。但是不可否认,个别商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出现追“星”媚俗现象。积累人脉、拓展生意确实是EMBA学习会附带的结果,但把读书本身边缘化,这是应该坚决反对的。“学生到学校来,首要任务是学习,所以,抓好教学质量才是办学根本。”复旦大学EMBA项目常务副主任徐建荣老师如是说。

  以复旦大学EMBA2009秋季班的学生为例,总体上有四大特点:一、年龄差距小,学生平均年龄约40岁,人群集中化程度很高;二、88%的学生从事企业高层管理工作,符合复旦大学EMBA培养将帅之才的办学宗旨;三、女性比例较高,接近20%,这是近年来的新现象。四、境外学生(包括港澳台地区)占到12%,显示出复旦大学EMBA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持续上升。

  金融保险和交通运输业学生的比例持续上升

  传统上制造业的学生占EMBA群体中的比例最大,但复旦大学EMBA多年来一直追求生源多元化。希望学生来自更多不同行业,彼此之间互相学习,拓宽思路。金融保险和交通业学生的增加,是上海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战略定位,使得这两个行业的高层人才培训需求增加,复旦和几家大型企业及机构共同开展了合作。

  坚持全中文教学恰恰是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步骤

  EMBA教育非常强调互动,如果语言上有障碍就很难达到顺畅的互动。全中文教学和国际化是不冲突的。国际化不是一句空话,要有一个扎实的基础,培养的学生有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思维,能带领企业到国际舞台上竞争,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

  正因为如此,复旦EMBA授课的教授必须有国外留学或者工作的经历,也就是他们本身具有国际化的经历、背景、思维和意识。另外,也要考虑到中国的国情,老一代的企业家,45岁以上的年龄,他们的英文水平在整体上不如年轻一代。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英文教学会把中国很多优秀的企业家挡在门外,这不是一所负责任的商学院应该做的事情。

  坚持中文授课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复旦EMBA强调扎根于中国的土壤,培养的是为中国经济服务的企业家,因此老师必须首先要对中国国情有深刻的了解。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