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兴才本报记者仵树大石化爆炸了
“像地震一样,但持续时间很短。”
“声音从地面传来的,很沉闷,不像从空气中传来的那样响亮。”
2009年1月7日,下午5时30分,端坐在电脑前的兰州市民马军听到一阵沉闷的巨响。
位于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的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303厂316罐区发生爆炸,造成6名企业员工死亡,1人重伤,5人轻伤。
西固区西柳沟街道第八居委会(原西固乡桃园村)石岗13号的管文泉、刘招弟夫妇是距离爆炸现场最近的居民。他们的家与爆炸现场直线距离不超过200米。
正准备舀饭的刘招弟听到爆炸声后拉起丈夫管文泉就往外跑,夫妻俩来不及穿上外套,迅速离开一墙之隔的爆炸现场,在瑟瑟寒风中等待着解除警报。
直到当晚10点多,管文泉一个人回到家里,妻子则被安排在女儿家住了一宿。
“刚刚下好的一锅面落满了(爆炸震落的)灰尘,窗户震落后玻璃碎了一地,家具也被震坏了,房屋也裂缝了,墙体也变形了……”
爆炸事故发生后数小时内,整个西固区已经被浓密的黑烟所笼罩,而空气中的黑絮状颗粒物也在不停飘落,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难闻气味,一些在现场采访的本地记者普遍感到嗓子不舒服,个别人还出现呕吐现象。
当晚22时40分,甘肃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通报,这起事故是由轻烃??液化气??爆炸引起,据环保部门监测,无有毒气体排出;消防用水全部进入隔离缓冲池,经检测,对水体没有污染。
甘肃省环保厅测试结果表明,在事故发生地800米之内,因燃烧造成空气中粉尘颗粒增多,比正常值超8倍。
“初步查明此次事故的原因是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厂管辖的316罐区一裂解碳四储罐阀门处突然发生泄漏,现场可燃气体浓度达到极限,在当班操作人员进行紧急处理时发生爆炸。”甘肃省安监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苟小弟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目前,由国家安监总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已在现场全面开展工作,爆炸详细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事故不断
兰州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旗下的一家大型企业,2001年10月由原兰州炼油总厂、兰州石油化工总厂主营业务部分合并组建,两企业均系国家“一五”期间在甘肃的重点项目。
1958年投产以来,两企业累计实现利税200亿元。其中,兰炼贡献最大的时候,上缴税款的比例占到了甘肃全省税收总额1/7。2009年,兰州石化公司以主营业务收入570亿元,名列甘肃工业百强榜首,始终是甘肃省的经济支柱。
过去40余年,兰州石化公司鲜有重大事故发生,但近年来却事故频发。
2002年8月27日下午5时左右,兰州石化公司动力厂污水处理车间门前、兰州市西固区环行东路东西方向约1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不明有毒气体,导致沿线过往的15辆机动车的驾乘人员中5人死亡、45人中毒。
2006年2月11日下午2时21分许,兰州石化公司助剂厂2万吨/年顺酐装置在开工保镖期间,TK1808常压凝水储罐发生闪爆,导致3人当场死亡
2006年5月29日5时32分,兰州石化正在停工检修的有机厂苯胺装置废酸单元突然发生爆炸,爆炸引发大火,造成4名外来粉刷工人遇难,11人受伤。
2006年6月28日上午8时05分,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40万吨/年气体分馏装置507换热器头盖发生泄漏??换热器内介质为液态烃??,由此引发火灾。在消防灭火过程中,兰州石化公司消防支队1名队员牺牲,10名队员受伤。
2007年2月6日下午3时15分,兰州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一车间发生闪爆并着火,事故造成6人受伤。
有无污染
此次爆炸发生4个小时后,兰州市民收到一条由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手机短信,被告知,位于兰州市西固区的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厂316罐区爆炸着火。由于该事故是由轻烃爆炸引起,据环保部门监测报告,没有有毒气体排出;目前,消防用水全部进入隔离缓冲池,经检测对水体没有污染。事故原因和现场人员伤亡情况正在调查中。
住在事故发生地周围的西柳沟街道许多村民均向记者表示,住在这里,我们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每次发生事故,便被疏散。之后,再也没人管了。
他们称,环境污染对身体的伤害太大了,一到晚上就会闻到很难闻的气味,早晨起来头疼得不行。工厂一般白天不放那种难闻的气体,但是晚上就会放一些出来,熏得人受不了。
但是,兰州石化公司宣传部长李海平否认了这一说法。
前任兰州市环保局副局长,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教授白永平告诉记者:“石油化工原本就是高危行业;石油化工也是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这个是客观事实。”
他介绍,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兰炼和兰化造成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间。那段时间有人去黄河里游泳??上来都是一身的沥青。现在已经比以前好多了,特别是这些年来,兰州石化技术改进,环保方面进步很大。2006年松花江污染事故之后,兰州石化便完成了各厂区事故缓冲池的配备,以保证事故发生后,污水不污染黄河。
然而,兰州石化地处兰州市黄河上游,依河而建,厂区与黄河仅一路之隔。所在地西固区又是人口大区,人口密集,一旦发生事故,很可能会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或环境的严重污染。
白永平教授分析指出,兰州是一座被南北两座大山夹着的河谷型城市,兰州高空为西北风,近地面为东风,因此,当年的“两兰”(兰炼、兰化)选址城市中心的下风向是科学的;而作为高耗水企业又必须要考虑排(污)水问题,因此,靠近黄河既解决了用水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排(污)水问题。但是,西固在兰州市区的黄河上游,这又不符合高污染企业的建设条件,但“两者相权取其轻”,按照前苏联专家设计方案,从西固区修建一条排污管道,绕过兰州市区东部的雁滩乡排入黄河,于是兰州石化最后选址定在西固。
而这条穿越兰州地下长达20公里的排污管道,被当地专家称为“埋在兰州地下的定时炸弹”, 一旦发生管线大面积破坏或者泄露,危害不可估量。目前,该油污干管已经超过50年服役期而继续使用。
黄河流经兰州境内全长152公里,其中有45公里属于工业集中、人口稠密地段,沿途接纳了大量的生活及工业废水。
兰州市每年排放工业和生活废水11353万吨,而目前日均污水处理能力仅为38万立方米,仅占城市应处理污水的40%左右,黄河过境段的水污染已成为兰州突出的环境问题。
兰州维尼龙厂排污曾经致黄河水变白。
兰州机车厂排污曾经致黄河水变白。
……
一次次被当地媒体曝光的兰州黄河水污染事件,将兰州黄河段水安全问题推向一个个舆论高点。
“只要兰化发生事故了,兰州市民的第一反应就是黄河水是否遭受污染。到超市抢购矿泉水都成了一种习惯。”市民韩伟苦笑着说,“空气污染在某种意义上反倒被忽略了”。
2006年,兰州石化公司“5·29”事故发生后,一条“黄河水被污染,将停水5天”的假消息不胫而走,并迅速传遍整个城市。
市民们纷纷使用各类器皿盛装用水,各大超市瓶装矿泉水告罄,而一些小店也快速上涨了瓶装矿泉水的价格,方便面等方便食品销量大增,一时间传言四起,人心惶惶。
尽管当时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站、手机短信等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及时向公众通报了水质监测、大气监测、事故救援处理等情况,消除了公众的疑虑和恐慌情绪,但事故本身对公众心里造成的影响却没有消除,反而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2年兰州市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2亿元,占当年GDP的3.93%。此外,城市环境污染还对兰州市民的日常生活、生理心理、工作学习、休闲娱乐、居住工作地的选择、子女的去留,兰州外来高新企业数量和效益及其城市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等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兰州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长期以来,综合指数在全国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排名中倒数19位之后。因为空气质量差,污染严重,致使兰州被人们形容成“锅盖下面的城市”。
2003年,兰州市实施“蓝天计划”。
2005年,兰州市启动实施清洁能源改造的“123”计划。
当年市长张津梁称,一定要下决心把兰州市的环境污染治理好,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
而来自兰州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最新通报:
2009年兰州市全年优良天数仅为236天,比2008年同期减少32天,为三年来优良天数最低的一年。
进入2010年不到10天,兰州市再次出现二氧化硫为首要污染物,浓度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的异常天气,主要也是因为兰州石化化肥厂脱硫设施发生故障所致。
“在兰州,冬天我们都是生活在烟雾中的,太阳永远都是灰蒙蒙的,能见度极低,空气不好,老年人都不敢出来锻炼。”在兰州生活了几十年的张俊杰老人如是说。
搬迁之惑
“为了举办奥运会,改善首都的环境,北京把首钢和燕山石化都搬了,解决兰州环境污染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将兰州石化整体迁出城区。”白永平教授认为,“也许,在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下,此次爆炸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会成为一个契机。”
其实,兰州市政府已提出“十一五”期间让重工业企业“出城入园”的战略思路,即让重污染企业远离城区、迁入工业园区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方向。
但考虑到整体搬迁的费用等诸多问题,想让兰州石化在短期内异地搬迁重建,仅仅靠地方政府和企业本身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要赢得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
日前,兰州市政府已确定要把兰州建设成为国家石化新材料产业化基地,这意味着在兰州上游的黄河岸边,以后将会有更密集的石化企业群出现。
“破解兰州环境难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可让兰州石化‘腾笼换鸟’式的整体外迁,在原地打造高科技、无污染(低污染)的石化产业园区无疑是最佳选择。”
一个运行了半个世纪之多的石化企业,先天不足的问题可以用后天的行动加以弥补。白永平说,在担任兰州市环保局副局长期间,曾经参观过陕北榆林化工厂,该化工厂各项环保指标达标,跟低污染甚至无污染企业没有什么区别。
“走进厂区闻不到任何气味”,这足以说明即便是有着高污染称号的石化企业,先进的设备、先进的工艺辅以先进的管理是完全可以控制污染的。
白永平教授说,时间、空间都在发生着变化,安全生产事故所造成的环境事故是不可预测的,“对高污染企业做到未雨绸缪,进行异地搬迁也许是兰州石化唯一的选择”。
“对于处在几何中心的兰州而言,优越的区位优势不仅体现在兰州是全国的加工中心,同时也是配送中心。”刚刚被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兰州石油储备库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他分析指出,连(城)海(石湾)、河口、九州、和平开发区兰州市的四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位于兰州四个串珠状小盆地,其黄土地层不适合工业开发。
而安宁和雁滩开发区作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一个是高新开发区,而另一个已经沦为房地产开发了。
这样一来,河谷盆地型城市的兰州只有北“拓”,进入兰州“空港经济园”,而这不仅与兰州市政府第三版城市规划提出的“东扩西进,南伸北拓”的战略构想相吻合,而且在地理环境上“高原盆地”的发展思路更适合高污染企业的模式。
“再造一个兰州石化公司,相信兰州人民在蓝天下看着经济腾飞的日子也许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