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 如同往年的供暖高峰期,时下电煤在全国铁路、海运两条线上再度演绎着"东西大跨运、南北大挪移",但频发的寒潮天气令煤炭运输遇阻,湖南、湖北、江西等中部省份屡屡敲响缺煤警钟。
既然输煤难,何不提高输电比例?国家电网日前提出建设"两纵两横"特高压交流线路,以提高省际输电能源传输方式的比例,缓解煤炭运力紧张。据了解,该工程初步规划投资1200亿元,预计在2012年建成。目前该工程已经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尚需等待国家政府部门的核准。
"两纵两横"规划破茧
国家电网发展策划部规划一处处长张正陵透露,国家电网正在大力加码特高压交流线路建设,目前,国网手中有三条跨省区交流输电线路正等待国家发改委的核准,这三条待建线路只是国家电网更宏伟的"两纵两横"骨干电网建设规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国网初步规划在2012年建设完成"两纵两横"特高压交流线路。
据介绍,国家电网蓄势待建的三条跨省区输电线路分别为:皖电东送上海、从锡盟送电到南京、从陕北送电到长沙(即将"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示范线路"进行南北延伸,北延到陕西,南延到长沙)。而"两纵两横"输电线路具体包括:"东纵":从内蒙到南京;"西纵":从陕西到湖南;"南横":从四川雅安到上海;"北横":从蒙西到山东潍坊。这四条线路预计投资总额约为1200-1500亿元左右。
据国家电网有关研究部门测算,201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接近4万亿度,到2015年有望达到6万亿度,即五年内增长50%。随着用电量的持续高增长,单纯依靠铁路运力的提升难以满足各地电煤需求,电网建设要"未雨绸缪"。
不缺电厂缺电煤
煤电矛盾几乎在每个用煤紧张的隆冬季节都会重演。一方面,巨大的用电需求,令电厂对煤炭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煤炭产能因种种因素未能全部释放,导致煤价持续攀升,再加上煤炭运输路线天然不足,遇到恶劣天气、输煤线路被堵时,电厂用煤更是紧张。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火电装机容量增速居高不下,平均以每年1亿千瓦时的增速增长,但问题的症结在于"不缺电厂,缺电煤"。2009年12月份以来,我国中央直供电厂平均日耗煤量为245万吨,同比增长33%,单月耗煤量将首次超越7000万吨。而秦皇岛港煤炭库存依旧在不断下降,煤炭需求强劲,煤价依旧强势上行。
"30万千瓦以上的电厂发电就等于赔钱,还不如不发!"华中地区一家电厂难忍煤价上涨发出如此叹息。除了煤价之外,缺煤地区火电厂的利用小时数也远远低于其他地区。数据显示,2009年,湖南、湖北、江西等华中三省大部分地区的火电利用小时数平均为3800小时,而全国火电的平均利用小时数在4800小时左右。
相比之下,离煤矿较近的坑口电厂则无需为煤炭运输发愁。相比港口煤价的涨幅,坑口煤价的上涨幅度要小很多,因此,在煤矿资源富裕地区规划建设大容量的电厂,建设煤电基地,推动煤电联营,将是更有前景的经营模式。
输电比例待提高
我国能源密集区与经济重心呈现逆向分布,也使得煤电矛盾似乎是个必然。但下面一组数据或许能让人们看到更深层次的原因。
国家电网有关统计显示,我国跨地区的能源输送以煤炭运输为主,运输方向以山西、陕西等煤矿集中省区向华东等能源稀缺地区输送为主,输送出来的电煤和电力比例为20:1。这意味着,绝大多数能源以煤炭的形式"长途跋涉",被搬运到华东或南部地区当地的电厂进行发电。
如果提高电力的输送比例,将更多的煤炭在当地转化为电力通过跨省区的电网"互联",那么煤电矛盾至少在运力"卡脖子"问题上不会再成为煤炭涨价的筹码。
目前,我国输煤比重之所以那么高,与"就地平衡式"的能源发展论(即"将煤炭运输到负荷中心进行发电")是密切相关的。分析人士认为,按照"就地平衡"理论,地方政府愿意将电厂建在省内,以保证供电稳定,同时电厂也是拉动GDP的动力之一。但目前看来,经济发展不止步,电力需求就还会大幅攀升,未来单纯走"就地平衡"式的能源布局很难再适应能源新形势。
而输电能够很大程度上配合铁路、海运输煤,解决煤炭供应紧张的问题。国家电网有关专家表示,"两纵两横"骨干电网建成之后,到2020年有望将输送电煤和电力的比例降低至4:1,即输电的比例提升到20%。
张正陵介绍说,"两纵两横"线路建成后,"三西"煤电基地、内蒙古和河北风电基地、西南水电基地的电力将送往京津冀鲁、华东、华中负荷中心,特高压输电能力超过5000万千瓦,每年可输送电量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输送煤炭1.5亿吨。这将为每年需要争夺电煤运力的火电企业减压不小。
然而,华电国际有关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提高输电比例的思路是对的,但只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煤炭运力,输电不可能完全取代输煤,也无法根本上解决煤电矛盾。他介绍说,如果某个负荷中心单纯依靠外来送电,本地的电源点较少,那么电网供电会很不稳定,保证一定的输煤量还是必要的。其实,在煤炭富集地建设电厂的工作一直在做,但建电厂还受到水源等多种条件的限制,不是说建就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