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0年规划纷纷出炉 自主品牌车企需防大跃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4日 03:17  第一财经日报

  丁彬

  收获了2009年,自主品牌对2010年寄予了更大的期望。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9年前11个月,自主品牌共销售了409.24万辆乘用车,占整个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35%。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95.41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39%,大大超过了市场占有率为24.00%和17.78%的日系和德系车。

  2009年的收获,让自主品牌信心爆棚。随着陆续公布的2010年销售目标,自主品牌的雄心一家比一家大,几乎个个计划同比增长100%以上。

  但是,集体的乐观似乎脱离了市场的理性判断,应该引起自主品牌企业的足够重视,避免车市的大起大落。

  自主品牌的大目标

  看一下自主品牌公布的销售目标,我们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大!”

  去年年底,已经完成2009年40万辆销售任务的比亚迪(01211.HK),正式宣布了2010年80万辆的销售目标,并将推出L3、I6、G6、S6、M6等5款全新车型。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王建钧表示,在宏观经济持续回暖的前提下,通过2009年完善充分的产业准备以及强有力的市场开拓,比亚迪对2010年的汽车市场充满信心。

  江淮汽车将2010年产销目标锁定在了50万辆,其中乘用车30万辆,同比增长超150%。2010年,江淮乘用车公司将进入新产品投放的集中爆发期,悦悦、瑞风二代等全新车型将陆续上市,此外,江淮目前正在建设年产销量达6万辆的BMPV项目,未来将会实现MPV市场的高中低全覆盖的布局。

  2010年,长城汽车将推出6款全新主力车型,并集中精力精耕细作A级车市场,重点发展两厢车,在两厢车市场力争做到全国销量第一。按照规划,2010年,长城计划产销30万辆、2011年40万辆,2013年将达到60万辆。

  而自主品牌的老大奇瑞虽然尚未透露明年的销售目标,但明年的产品规划中将有17款新产品上市,包括12款新车和5款现有车型的换代产品。截至2009年11月,奇瑞汽车全年累计销量超过44万辆,同比增长32%。其中国内销量增长104%。

  一直希望品牌转型的吉利,是自主品牌中今年目标相对低调的,初步设定2010年销售目标为40万辆,相当于同比增长33%。仅吉利全球鹰品牌2010年就会有四款新车上市。

  华晨汽车也提出了45万辆的销量目标,较2009年增长36.36%。已经宣布实现自主品牌盈利的上海汽车(600104.SH),2009年大约将实现9万辆的销量,宣布2010年的销售目标是18万辆,同比增长100%。

  谨防过分乐观

  毋庸置疑,2009年自主品牌获得了超过整体市场增幅的增长,但是2010年的市场是否还能承受更高的增速,确实需要打一个问号。而对自主品牌来说,在对市场乐观的基础上,增加一点必要的谨慎还是必要的。

  国家汽车下乡政策的顺延,以及1.6L及以下乘用车车型购置税由5%增加到7.5%,表明了政府希望今年车市平稳发展的一个态度。

  很多自主品牌都认为,车市经过去年一年的开拓,二三线市场已经彻底激发,消费者的刚性需求难以遏制,这都将成为自主品牌持续狂飙猛进的保障。

  但是,2009年超过1300万辆的庞大销售基数,意味着车市很难承受像去年那么高速的增长。对于2010年车市,现在比较统一的看法是增长将继续,但增幅究竟有多大,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车市将保持10%~15%的增长。

  而且去年的车市表现,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主要由政策刺激、二三线市场启动,以及产能的紧张,客观上刺激了喜欢“买涨不买跌”的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虽然自主品牌去年实现大幅增长,但大部分局限在低端市场。2009年,1.6L以下的细分市场,自主品牌占据了80%的份额。在去年产能紧张的情况下,实际上合资品牌并没有“按需生产”,而是重点生产利润高的产品,在今年产能规划相对充分的情况下,将真正实现“按需生产”。这样,自主品牌的1.6L以下产品也必将进一步受到合资品牌的挤压。

  如果今年自主品牌真的按照规划中的销售目标进行排产,市场可能难以承受这么大的销量,到最后,去年形成的稳定价格体系将难以维持,市场或许将重新归于混战,再现车市的大起大落。

  对于自主品牌来说,销量和市场份额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应该是品质。2009年,自主品牌其实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2009年自主品牌销量的增加,并不能看作其长期保持并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根本,品质的提升才能给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打下牢固的根基。如果自主品牌能从这个角度出发,2010年继续强化品质的提升,那么市场份额的获得或许会水到渠成。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