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沈南鹏:努力完成资本的社会使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31日 23:47  经济观察报

  沈南鹏

  一 

  对于投资基金,我认为,它的首要任务是给投资者带来回报。而既能给投资者带来回报,又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正面推动作用的基金,无疑是更成功的基金。红杉资本的目标也就是成为这样一种既有利于投资者又能完成社会使命的基金。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在经济生活中,及时捕捉最有亮点、最有增长潜力的企业。 

  在美国,风险资本都花很多时间关注新技术与新经济,硅谷的投资家们也将精力投注于所谓的技术革新上,这促使上世纪70年代美国半导体、80年代的软件、90年代的互联网,以及同期的生物技术的崛起,而这也推动美国经济飞速发展。其中,红杉美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年来,它成功地抓住了每一个变革、每一个趋势,而不是仅仅抓住某一家企业。但整体而言,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除开曾有的辉煌与近几年出现的新能源,现在的美国鲜有能出现爆炸性突破与飞速发展的行业。但相反,中国面临的是另一个场景。在中国,具有爆炸性成长潜力的行业非常多,它们并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软件等行业。而且很有意思的是,中国软件行业的增长可能还比不上一些我们所谓的传统行业,比如体育用品行业。在中国,体育用品毫无疑问地被认为是传统行业,但它每年的增长率远远超过我们所谓的”新兴”行业的增长率。所以,在中国,哪个行业属于传统行业,哪个属于新兴行业,对我们并不重要,我们所看重的是这些行业是否有爆发性、是否有可预见性的高速成长。我们关心行业格局的变化,关心哪些行业在整个社会变革中会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因此我们无需对所投资行业定义出”传统”与”非传统”。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投资了匹克与利农。匹克是一家很典型的制造体育消费产品的中国企业,它从生产到销售都非常传统,甚至到现在都还没有互联网销售渠道。30多年前,它也仅仅是一家身处泉州,充当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加工厂的老字号企业,这与如今的很多福建、浙江、江苏的企业一样。但10年前,匹克的经营者意识到,在中国消费即将突起的环境下,中国制造未必是企业发展的最好途径。于是他们开始着力打造“匹克”的品牌,而在经过十年的努力后,终于将匹克做成了中国体育用品市场中的佼佼者,与李宁、安踏一起位居国内品牌前三。利农也是一家非常传统的企业,但经过五年的努力, 现在它已经是中国领先的绿色蔬菜生产商,它生产的西兰花、小南瓜、樱桃番茄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位居领先位置,而这些都属于中高端产品。这些行业都是非常”传统”的行业,有着传统的管理理念,但是我认为,这些行业也同样需要很强的执行力与品牌建立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并不”传统”。在美国,这些行业的格局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形成,现在也就很难产生大的公司。但对中国来说,行业格局远未成型,市场正待开拓,我觉得这是红杉资本的机会。这是美国的投资基金不可想象的。 

  10年后,当匹克的销售点遍布中国的主要城市,当消费者从超市中买到来自利农公司的中高端蔬菜,作为匹克与利农最早的支持者与股东,我们可以自豪地认为红杉资本对中国消费经济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对我们来说,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而且我们还能够实现投资基金、所投资的企业以及社会的共赢,因为我们的投资培养出了成功的企业,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给中国老百姓提供了一个享受优质产品服务的机会。这是一个成功基金所应该具有的品质,而这也是红杉美国这么受人尊重的原因。因为它在别人还没有看到半导体、软件、互联网发展前景的时候投资了这些企业,帮助这些企业成长,使这些企业在二三十年中成为美国经济发展中的催化剂。同样,在中国我们也希望能够成功扮演这样的一个角色,在重大的社会发展当中发挥我们的推动作用。 

  二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在很多地方借鉴了海外的商业模式与技术,但我们的立足点一定在中国。比如在选择投资对象时,我们较少投资那些以海外市场为主的企业,为什么?因为中国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这才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某种产品只要能在中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那它的增长潜力将非常非常大。匹克和利农所取得的成绩,就非常明显地证明了这一点。而这也是我们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消费转变的基础与可能。什么是“中国制造”?就是将中国生产的产品卖到海外去,而“中国消费”就是中国生产自己的品牌,然后在国内消费。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在全球的经济危机下,中国的内需市场确实经历了一次考验,过去12个月的数据波动就很明显地说明了这一点。经济危机爆发后,也有很多人对中国的内需表示怀疑,但从行业的发展来看,这里依然处在高速增长的阶段。当然,对每个企业而言,有一个相对规模的问题,比如5年前,匹克可能是以两倍、三倍的速度在增长,而今年的增长则可能只有50%-60%,但这个高增长依然存在。原因就在于,我们关注的这些传统产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即使当国内的经济增长碰到挑战,老百姓难道会因此而放弃消费品牌蔬菜、品牌衣物的欲望吗?不会。因为这些消费在人们的整体消费中只占很小一部分,购房、购车等可能是最大的支出,也才可能会随着收入的增减有一些幅度的调整,但蔬菜、体育衣服,或者婴儿奶粉之类基础消费则不会出现太大的调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投资基金都必须关注这些行业,什么样的资本合适从事什么样的产业,应该由资本本身决定。 

  除开巨大的消费市场外,中国越来越良性的投资环境也是吸引我们的一个原因。其实,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无论是投资高科技行业还是传统行业,政府所关注的最基本的事情,就是投资最后能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应。如果一项投资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供了优秀的产品与服务,同时还能为政府带来税收,那毫无疑问,各级政府都会对此项投资给予支持。另外,政府还极力支持创业,比如一些地方政府机构为一些优秀大学生提供几十万的创业贷款,而无需任何担保,相信这在全世界都很少见。我始终坚信,只要坚守中国市场,只要有好的管理理念、好的投资策略、好的经营团队,资本在中国就可以获得高回报。 

  回报的多寡与资本对行业的专注度有关。最近,我对过去5年我们投资所涉及的行业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通过回顾,我发现,中国的市场虽然很大,也确实有很多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但我们没有能力,或者说不可能有专业技能去涉及所有这些可能给我们带来回报的行业。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任何基金如果它不专注,不聚焦在它最擅长的行业,那它就会失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失去竞争优势。因为,基金不可能在每个行业都建立起很深的专业知识。今天如果有人问我,你对房地产行业有没有深入的了解?说实话,我没有。矿业有没有?我也没有。为什么?因为我并没有打算对这些行业进行规模性投资。相反,我们对自己想进入的消费产品和服务、互联网和无线、健康产业、新能源和新材料等行业,进行了深入研究,而这也是我们获得好回报的原因。一个人要想在投资上取得长期成功,那就必须在自己所擅长的行业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属于自己的知识和人脉。 

  三 

  在我们关注的这些行业中,有的有政府监管,如媒体行业、互联网行业、医疗行业;有的监管较少,如消费品行业;而有的则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依赖于政府,如新材料、新能源行业。但不管投资哪个行业,我觉得,最重要、最关键的是我们所选择的这个企业有没有市场竞争力,有没有持续增长的基因,而不在于它是处于终端还是低端,也不在于它是否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因为在政府所支持的一批企业之间,还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谁能存活依靠的就是企业的执行力了。在房地产行业,万科的成功确实需要对宏观政策的正确解读,但其在管理上的出类拔萃也同样重要。好生意是能够持续成长的。反过来,对于企业自身而言,股东是国家还是个人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企业的经营机制有没有建立起来。而对不同的企业而言,不同的企业形态决定了不同的经营机制,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对企业经营者、管理层的激励机制的建立。 

  纵观中国的企业,我发现,它们都特别热爱多元化。对于多元化,有人认可,有人批评,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我始终认为,企业的专注与否关键在于这个行业是否有持续增长的可能与潜力。今天,如果我是企业家,所控股的企业有50%的持续增长或者增长的潜力,那我就会专注于这一个产业,而不会考虑抽出资金进行投资。为什么?因为所投资的企业能否保证50%的成长率是一个疑问。但如果这个企业每年只有10%的增长,那我就会考虑抽出一部分资金,寻找具有更好回报的投资机会。这里体现的是一个回报率的问题。作为股东与管理层,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这个核心竞争力可以延伸,比如在做某个业务的中游的同时,可以考虑往上游或下游发展,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清楚自己在往上游或下游走的同时,在中游的能力是不是已经足够强,是不是已经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这些都不具备,那往上游或下游走的效果则可能会更差。 

  我们在中国投资的企业主要有两类:一是早期初创期的企业,一是增长期的企业。投资早期的企业,我们需要给予企业家更多的帮助,当然我们也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但这里更重要的是,看着这些企业从无到有,再到公司产值逾5亿、10亿,我们的心里就特别有满足感,这个过程也特别让人兴奋。比如匹克,我们刚开始投资的时候,它一年的利润不到一千美金,但今年它的利润超过八千美金。再比如利农,我们投资的时候,公司的利润不到300万美金,今天则将近2000万美金。匹克店在二三线城市广泛受到用户的欢迎,利农蔬菜在香港、广东、福建的各大超市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这些都让人看到资金的正面作用,看到资本能够起到的社会效应。 

  其实,将一个基金做成功,找到一个好的结合点也非常重要。过去四年我们非常幸运,因为大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可能与机会。但四年的历练,对于一个投资家来说还太过短暂,对于一个基金来说也太过苍白。对投资家来说,进入投资领域的时间越长,积累的经验越丰富,掌控风险的能力就会越强。而对于基金来讲,也同样如此。红杉能在4年内走完别人20年所走的路吗?肯定不会,所以我们也需要时间来不断提升自己。现在,红杉资本已经投资企业近50余家,这样的快速前进有好的地方,但也有缺陷。在快速前进中,我们可能忽略了很多其他的东西,而这需要我们补上, 我们时刻在总结教训和”补充”经验。 

  在这四年中,我们得益于跟美国伙伴的合作,他们30多年的历史沉淀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但路得一步步走,我们不可能将别人三十年走过的路,在四年之内走完。投资也是一种文化,需要文化底蕴的积累,而我们正在摸索一条具有中国文化特色、成熟的、长期的投资之路,它的出现需要时间。我相信,四、五年之后,我们的投资能力肯定会更好,正如红杉资本所坚守的一句话,“下一个投资是最好的投资”。

  (作者系红杉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本专题由本报与中国企业家论坛联合推出)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