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股破发剑指高市盈率IPO量产需讲究价值投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31日 09:39  通信信息报

   2010年IPO密集发行可能成为常态,而随着市场的调整,破发的新股会越来越多。由此,除了市场制度需要改革以外,投资者还应从投资价值方面来考虑市场打新的问题

  ■本报记者 刘学斌

   从近期IPO的表现来看,继招商证券12月14日盘中首次跌破发行价后,中国中冶中国重工这些大盘股都步入破发行列。市场人士普遍认为,IPO破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发行价过高。

   2010年IPO密集发行可能成为常态,而随着市场的调整,破发的新股将会越来越多。在此基础上,除了市场制度需要改革以外,投资者该如何看待市场打新的问题呢?

  高发行价引发IPO破发行情

   据中国之声报道,中国中治、中国重工在23日早盘双双破发。加上之前的招商证券,目前已有三支大盘股宣告破发,从发行到破发,时间呈现缩减趋势。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新股破发的直接原因是发行价过高造成的。在“新股不败”神话的笼罩下,参与申购的各方把价值理念和投资风险抛之脑后。

   市盈率指的是股价与每股年收益之间的比值。它是判断一只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据了解,在中国这样发展比较迅速的经济体,30倍左右的市盈率是比较合适的,但近期创业板和中小板新发个股超高市盈率已蔚然成风,而这也助推了大盘股的高发行市盈率,招商证券、中国重工、中国中治发行市盈率分别高达56.26倍、42.12倍和41.9倍。

   除此之外,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难言成功,依然凸显市场制度的不公平。据《凤凰网》报道,就证监会今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来说,突出了两大重点,一是针对以前新股发行价与上市价之间差距太大的问题,完善询价和申购的报价约束机制,形成进一步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二是重视中小投资者的参与意愿,向有意申购新股的中小投资者适当倾斜,提高网上中签率。

   截至7月14日,已经完成发行的桂林三金万马电缆家润多三家公司的网上中签率分别为0.17%、0.13%、0.25%,虽然较2008年网上平均中签率0.08%高出不少,但总体说来,网上申购投资者一票难求的格局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未来新股密集发行或成常态

   从今年下半年的情况来看,新股扩容速度加快并非偶然。持续的大量新股发行与上市,将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且从最近的新股表现看,其价格弹性与行情强度,要明显大于在二级市场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的老股,因此明年新股扩容很可能成为一种常态。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申银万国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认为,我国现在还是一个以间接融资为主,与信贷投放规模相比,企业通过股市所筹集的资金数量还很有限。而在建立现代金融结构已经进一步提高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首先就需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在股市已经基本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消除了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之后,开展大规模融资应该说已经没有什么大的障碍了。而创业板的推出,也使得大量的中小企业获得了借助资本市场发展的机会,其上市融资的积极性是相当高的。另外,现在有关部门还在研究红筹股的回归问题,考虑开设国际板,这些都为股票扩容准备了充足的弹药。

   与此同时,快节奏新股发行对市场的分流作用是有限的,毕竟现在新股发行市盈率普遍高于二级市场水平,挤出效应会受到抑制,很大程度上只表现为对投资者的心理影响。

   桂浩明认为,如果说今年下半年以来市场看到了股市扩容速度在不断加快的事实,那么也就自然要有这样的预期:这种状况的出现并非偶然,在明年很可能就是一种常态。作为投资者,显然再也不能想象在很少扩容乃至停止扩容的情况下来发展股市。

  打新也需考虑价值投资

   然而,面对快节奏的扩容,投资者是要有所准备的,除了市场制度需要改革以外,投资者应该从新股的投资价值方面考虑,不应该总抱着“新股不败”、“大盘蓝筹股是避风港”等观念。

   据中国之声报道,有机构认为,由于上一轮牛市是在流动性过剩、大量基金发行推动大蓝筹估值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际上其性质就是完成了以大蓝筹为核心的整体资产价值重估过程。但市场的非理性情绪蔓延,导致这种重估超出了合理的范围。

   深圳的一位资深私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下,高市盈率发行让破发显得很正常,新股神话已经破灭。”

   另据《华夏时报》报道,北京和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泽刚认为,“现阶段的市场没有绝对安全的底部。”所以,中字头大盘股成为挤泡沫过程中首先出局的部分。

   市场普遍认为,如果市场调整加大幅度,破发的新股将逐渐增多。所以,投资者应该必须意识到今后市场调整让一向被誉为避险品种的大盘蓝筹股不再安全。

   新股破发涉及的问题很多而随着新股发行的加快这种状况今后还可能大量出现。市场在这样的格局下运行,在分析行情、考虑投资策略时,都必须充分顾及这一点。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