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秦朔:对时代负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31日 02:51  第一财经日报

  秦朔

  一

  从高天滚滚寒流急的危机,到大地微微暖气吹的复苏,我们即将迎来新的一年,迎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迎来改革开放从“而立”到“不惑”的起步之年。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Great times)。世界越来越强地感受到中国的力量、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印记、中国的话语。

  这又是一个艰难的时世(Hard times)。外部不确定性的增加,内部结构性矛盾的凸显,差异与分化的拉大,社会焦虑的扩散……所有这些压力,经由迅捷开放的交互传播,变成一种带有传染性的情绪,且发作周期越来越短。

  每一种情绪都应当直面,都可以理解,都需要释放,每一种情绪的成因也都必须重视。但是,我们不能让情绪主导我们,主导我们的时代。情绪可以提出问题,但无法解决问题。当情绪变成一种群体无意识,一种思维模式,它会伤害我们,伤害我们中的每一个。

  当我们因现实中的问题而困顿,因某些问题一时无解而感到挫败、甚至陷入失望时,“如何看待我们的时代”,就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命题。

  二

  历史不是某些片断的组合,而是一条绵延的长河。一经发生,“当下”就成为历史,但“当下”的含义需要在过去和未来的坐标中才能清晰辨认。放宽视野,才能在一个更大的、历史的大潮流大格局中,更真实地看到今天,看到今天的时代,看到时代的大方向。

  由这样一种长程的历史观出发,不难发现,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三四百年来全球近代化、现代化大潮的一部分,是一两百年来中华民族独立自强、开放复兴进程的一部分。今天的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正在她的上升期;作为一个民族,正在她的光荣期;而作为一个个体,中国人享有的生活水平、物质财富、精神成长、社会交往也远远超逾从前。以大历史的视框观察,这是一个朝阳正在升起的时代,中国正在迈向高山之巅的道路上爬一个大坡。近距离看,这个坡起伏跌宕,甚至旁边就有深深沟谷,但在大视野中,这是一个“大牛市”的上坡,只要我们自助自强而不自暴自弃,只要我们清醒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把过多时间精力用于自我消耗,则我们必将真正抒写中国国运的黄金周期。

  5000年不间断的历史让我们骄傲,但对长期封建专制下根深蒂固的影响,则需永保警惕;300年的屈辱让我们刻骨铭心,但天朝大国唯我独尊的意识,也需时时防范。在大历史的转型期,如此之大的一个国家,与世界重新对接,找到和平崛起之路,在“只有一个地球”的世界中,舒展容颜,扬眉吐气,开放包容,承担责任,这是时代的大趋势,是泱泱大国的大气象。可以预见,中国又一次为世界、为人类作出贡献,中华民族再一次大放异彩的大幕只是刚刚拉开,现在是在途中跑,而途中跑总是会不断调整,调整呼吸,调整步频,但只要坚持到底,只要不停步,不折腾,并且善于更聪明地调整,通过调整跑得更好、更稳、更持久,我们距离梦想中的未来就会越来越近。

  这样一种基于大历史的观察,会让我们找到一种更豁达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的焦虑需要用历史的理性和理智去放松。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穿越阵痛,需要勇气,需要智慧,需要克难攻坚,也需要时间。水滴石穿,是水的力量,更是时间的力量。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评论中国近代史时说,如果说很多民族是被异族踏灭了他们文明的火把,那么中国人是自己踏灭了文明的火把。今天,在伟大复兴的机遇面前,我们的责任是向前看,是高举自己命运的火炬,而决不是随意放下。

  三

  如何看待我们的时代,需要大历史观;如何看待时代的问题,同样需要大历史观,而不是简单地从完美概念出发。

  例如,对中国诸多结构性问题中的城乡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对农民工保障问题,每当看到其中那些弱势群体命运的报道,我们的心就会披上伤痕累累的外衣,和他们一样创痛。但从大历史来看,中国农民融入城市、融入工业化的过程,恰恰是在消解而不是加剧城乡二元结构。和30年前严格分割的城乡结构相比,历史是在进步而不是退步。这个二元结构的消解过程,注定充满了摩擦和阵痛,但更应看到的是,城乡之间的交往、容纳、互动、分工、融入,在这30年间已经天翻地覆,附着在城市人和乡下人名称上的诸多身份印记其实已经开始淡化,并终将实现更高层次、更符合一体化方向的新平衡。

  又如,对中国经济外向度较高、产品附加值较低的问题,从历史辩证法的角度看,在改革开放之始,中国将如何切入世界经济?高端?完全自主?拒斥?因为历史的屈辱而先做清算?我们所踏上的为世界生产廉价商品的道路,不是屈辱,而是在当时诸多条件下的合理选择,它既有助于中国展开新一轮的工业化和接踵而至的城市化,也是对外部世界的负责,是对全球消费者福利的增益。今天,只要认真地从微观走进中国经济,就会发现,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已经开始了,中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正日新月异地提升,源自中国的世界级企业群也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在开放过程中,把基础打牢后,中国企业完全有实力和能力与世界对话。

  风物长宜放眼量。当亿万人民的创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和激发起来后,历史的车轮就很难停下。单就某个时点来说,孰进孰退的讨论是有意义的,但放长眼光,答案并不复杂:给定开放、平等的竞争条件,必然是先进者进,落后者退;高效者进,低效者退;能创造更多消费者剩余的进,创造较少消费者剩余的退。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去讨论所有制成分的分野,而是要创造让先进、高效、有利于消费者利益的生产力更好释放的竞争环境。

  四

  毫无疑问,我们的时代,矛盾在凸显,焦虑在增长,而矛盾与焦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阻碍历史进步大潮流的障碍、痼疾和顽症,还在不同范围、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社会主义的宪政民主,公平正义,司法昌明,公民权利,在实践中还未能充分地落实和体现。既得利益和机会主义的固化,特权和垄断,官僚依赖型的管制,对社会成本和环境的透支,使得我们的繁荣往往脱离不了畸形的影子。人们渴望繁荣,但不是非理性、寡头化、权贵依赖型的繁荣。历史早已证明,每当这样的繁荣出现时,那种深切的、对平等和正义的呼唤就会涌动在无数人心头。从这个意义上说,繁荣不是稳定的护身符,理性的繁荣,和谐的繁荣,才是长治久安的基石。

  以上述的历史观为依据,作为中国财经日报的先行者,《第一财经日报》在创办五周年之后,选择以“对时代负责”作为她迈向下一个未来的核心理念。我们希望倡导负责的态度,负责的思维,共建负责的时代。我们希望在纷繁复杂的时代中,超越中西、左右、全球与本土、国有与私有等等简单的二分法,而回到“士志于道”,回到人本、开放、理性、和谐、真善美等更具本源性的价值立场。我们希望以诚敬之心,深挚之情,探寻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能够建设得更好,作为一种深刻信仰的、充满对人民关怀的社会主义,如何与法治化的市场经济相结合、相互动。

  我们倡导负责的方法论。不偏激,不极端,以学心听,以诚心记,以公心辩,以仁心说。我们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彰显自我,而是为了发挥社会良心和信息平台的作用,是为了求解问题,探寻方法,培植信心,找到顽强坚韧的奋进力量和创新路径。

  我们要做负责任的财经大报,对时代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的长远发展负责。这一切落实到报道上,就是要让市场因为我们的存在更有效,让商业因为我们的存在更负责,让社会因为我们的存在更公正,让政策因为我们的存在更切实。

  我们深信,在一个以“委托-代理”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分工社会中,无论政党还是政府,无论企业还是媒体,也无论是哪个组织与哪个个体,坚守受托责任,发挥专业精神,忠实履行契约,都是最基本的价值选择。负责的政策和政府,负责的商业机构,负责的市场参与者,负责的公民,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利益相关者负责,中国是我们的中国,未来是我们的未来,我们不来负责,谁来负责?!

  五

  如果我们没有一种对于负责的自觉,我们可能会走入相互指责的年代、相互斥责的年代,在相互的诘难怀疑中,衰减我们的热情,加剧时代的阵痛。

  如果我们有一种对于负责的自觉,我们就会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限定性。正如经济学更多地是在研究需求,也就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而社会必须体察那些没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这就是经济学的限定性。

  建立负责的态度,我们也将更容易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在更宽和更深的意义上,体悟和合之道,传递信用和信任,谦卑但不自卑,自尊而不自大,负责胜于指责,不怕歧见但更追求共识,看重奉献远重于索取。在这个多元的时代,矛盾的时代,感伤、感慨乃至愤慨,所有真实的情感都应该得到尊重,但我们更需要的可能是感动、感恩、感谢的情怀。我们呼吁社会对自己负责,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要对自己负责,自己是自己真正的主人,天道酬勤,正道光明。我们需要忧患意识,但无须把忧患变成无边的忧伤和悲戚。

  开放社会中的媒体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媒体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和满足,将形成强大的自我冲刷力量,有助于社会自组织的更新。因此,可信赖的媒体,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探求无尽的生命力”,2004年11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诞生。因为所听到的“对时代负责”的天职般的召唤,2010年,我们再次出发。

  我们没有其他选择。5000年的列祖列宗在问,遥远的子孙后代在问,大地和天空在问,风和绿叶在问,每一个读者在问——“在你生活的那个时代,你尽到责任了吗?”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