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开虎
时隔半年以后,吉林省通化市这座北方小城,白雪覆盖的二道江区早已彻底清除了民营企业建龙集团高管陈国君的“遗迹”,俨然恢复了“通钢事件”以前的平静。然而,对于通钢、建龙乃至整个吉林省,这是一道无法消退的“伤痕”。
几个月前,因为那场突发事件和排斥重组,通钢原董事长安凤成被罢免,通化市原副市长巩爱平临危受命。巩爱平履新后,这个拥有数十年历史的老国有企业没有因为那次“伤痕”而停止改制的步伐,反而在加速重组。
经过51年的发展,通钢原管理层将一个包袱沉重的国有企业扔给了社会。这个在荒草滩上兴建起来的钢铁企业曾经辉煌过,最高峰时养活了3万多名员工,但因为管理落后,现在已经难以为继。
在建龙已渐行渐远之后,CBN记者从吉林省政府部门和通钢内部了解到,为了让这个典型的东北老国有企业继续生存下去,当地政府一直在谋划对通钢进行重新“招亲”。
此轮“招亲”的最新进展是,鞍钢、首钢和华菱钢铁集团三家大型钢铁公司有意向重组通钢。
由谁最后收编这家企业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收编企业应拿出一份能够充分协调各方利益的方案,而通钢员工对于这份方案也应有知情权。
如果要盘活通钢,这份方案最终要解决通钢多年遗留下的流弊——灰色利益链条、成本居高不下、冗员等。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通钢交给社会一个长满流弊的企业。这种流弊曾经侵蚀了一大批东北老国有企业。
据CBN记者今年7月在当地调查,在这家公司周围已经形成了一个长期寄生于通钢的利益链条。这些链条,让昔日参与改制的二股东建龙集团望而生畏。因为拿不下大股东的位子,缺乏话语权的建龙对流弊也无能为力。
建龙参与改制的这几年,恰好赶上了中国钢材市场突飞猛进的黄金年代。从2006年到2008年上半年,全国钢材市场一片火热,改制之后的通钢也一直处于盈利状态。所以行业的火爆一直掩盖了通钢的短板。
经济形势大好之时,所有人都在赚钱,大家相安无事。可是2008年下半年那场可怕的暴跌行情,迅速让这个短板暴露无遗,通钢接连出现了巨额亏损。通钢内部员工说,通钢的炼钢炼铁成本要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数百元。
通钢员工举例说,通钢炼钢用的铁矿石,是通过私人途径买过来的,价格比市场均价还要高,“这些人多与通钢沾亲带故。”
建龙参与通钢的改制,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些利益链条。这些既得利益者是反对建龙入主的核心力量。通钢员工说,通钢一大弊病就是大小领导多如牛毛,以前一些领导经常安排沾亲带故的人在工厂任职。久而久之,通钢的“领导层”逐渐壮大起来。而在这些“领导层”中,亦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关系。
据一名在通钢工作了16年的员工透露,“那些不干活的人,竟然比我们一线员工拿得多。”
通钢几乎可以称为东北老国有企业的标本。参与通钢改制的企业不会轻松,这些流弊一日不清除,企业的生存就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