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滚动新闻 > 中国—东盟自贸区1月1日启动 > 正文
12月29日,商务部召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专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国际司商务参赞张克宁和泰王国驻华大使馆公使王逸生出席发布会,介绍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商务部新闻办主持。实录如下: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非常高兴2010年中国和东盟建成贸易区,今天商务部新闻办召开专题的新闻发布会,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商务部国际司主管东盟自贸区事务的商务参赞张克宁先生,还有东盟轮值主席国泰国的驻华的公使王逸生先生和我们一起召开新闻发布会,向记者朋友们介绍即将全面建成的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有关情况。今天首先请张先生和王逸生公使简要的介绍一下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张克宁:谢谢主持人。各位新闻界、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的专场新闻发布会,与大家进行交流。
根据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的《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所设定的目标,2010年中国和东盟将全面建成自贸区。经过七年的共同努力,双方先后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从而自贸区全面建成的目标将如期实现。
从明年1月1日起,中国和东盟六个老成员,即:文莱、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之间,将有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将从目前的9.8%降到0.1%,东盟六个老成员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目前的12.8%降到0.6%。东盟四个新成员,即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也将在2015年实现90%零关税的目标。除了货物贸易之外,双方服务部门的开放水平也有进一步的提升,投资政策和环境得到法律制度的保障,更加稳定和透明。随着我国与东盟之间基本实现自由贸易,资金、资源、技术和人才的生产要素的流动效率会显著提高,双方之间经济一体化程度将会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使中国推动对外开放战略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一个里程碑。中国与东盟地缘相邻、文化相通、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相互促进,自贸区的建成是双方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实质性提升了双边经贸合作的水平,推动了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融合。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一个双赢的制度安排,在协定谈判过程中,中方充分考虑了东盟,特别是东盟新成员的利益关注,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协定实施以来,双边贸易增长加快,经济交融加速,政治互信加强,人民生活受益,取得了互利共赢的效果。
双边贸易额从2003年的782亿美元,迅速增长自2008年的2311亿美元,年均增长24.2%。我从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成为第三大贸易伙伴,东盟从我第五大贸易伙伴上升为第四大贸易伙伴。随着双边贸易的快速增长,我与东盟相互投资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东盟对我实际投资额从2003年的29.3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54.6亿美元。同时,我对东盟这些投资从2003年的2.3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21.8亿美元,增长近九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东盟国家作为主要投资目的地,应该指出的是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影响下,2009年1到11月份,中国与东盟的双向贸易的降幅也明显低于同期中国对全区贸易的下降水平。
自贸区的全面建成给双方企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仅2008年中国就为进口企业减免了36亿元的关税,降低了双方企业的经营成本。希望双方的企业抓住自贸区建成的机遇,培养自贸区的战略眼光,研究自贸区各国的法律法规、经济周期、产业结构、市场规模、资源布局以及消费习惯,主动申领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证书,利用好关税减免的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用好自贸区优惠政策是政府的职能所在,为了宣传和帮助企业认识和理解好自贸区协定,近年来我们与地方政府一道举办了各种宣讲会、介绍会和研讨会,同时也与东盟成员国合作,对各自企业在实施协议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研讨和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贸协定提供政策环境作用。在明年中国和东盟建成之际,商务部将与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东盟秘书处于1月份在南宁联合举办论坛,庆祝自贸区的建成,研讨自贸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中国东盟自贸区商务门户网站也将开通,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服务渠道。在此,我愿借此机会向新闻界、媒体界的朋友们,对中国自贸区建设所给予的关心,以及在相关宣传上所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泰国驻华公使王逸生先生发言。
王逸生:各位早上好,非常高兴能够邀请我到这里参加这一新闻发布会,我就不再重复刚才张克宁参赞所谈到的FTA的具体内容了。大家可能都知道还有几天,也就是从2010年的1月开始对我们将是最重要的时期,因为中国和东盟之间要完全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我们已经签订的一系列的框架协议,包括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刚刚签署的投资贸易的协定,这就意味着从这段时期开始我们将会实现中国和东盟之间货物和投资的自由流动。
如果不是因为中国对东盟的深厚友谊,我们这个FTA是不可能建成的。大家看一下东盟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额会发现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之间的贸易额仅仅为390亿美元,而目前的贸易额已经达到了2000亿美元。因此从政府的角度上来讲,我们已经为所有的私营部门建立起了一个框架,使FTA整个区域能够更有效的发挥作用。同时使FTA能够真正的惠及区域人民。但是在实际中,我们还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解决。我给大家举一个非常现实的例子,泰国和中国在2003年的时候一同加入了早期收获的计划,但是第一批来自泰国的水果和蔬菜出现在北京的市场上的时候确是在2009年9月,我刚刚达到北京上任不久的事情,因此第一批的蔬菜和水果是花了六年的时间,才在早期收获的框架之下来到了北京。
我们如果不签订框架协议的话,是不可能建立起这样的框架的,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框架,下一步的目标是如何把它变成现实。除了中国和东盟的自贸区之外,中国和东盟的领导人也达成共识,要在以下五个领域重点发展我们的合作工作,这五个领域是农业、信息、通信技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以及湄公河和自区域的发展,我们只有在这五个领域进一步发展合作,才能真正使得FTA成为现实。
我们应该进一步的开展合作,在货物投资,以及服务各个领域,同时我们也应该发展以下领域的合作,包括在标准的合规化,在贸易的壁垒,在非贸易的壁垒,在海关合作等等方面,同时我们也应该进一步的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开展农业技术的交流和技术转让的交流,只有在这些领域共同合作,才能使得我们把FTA真正变成现实,谢谢!
主持人:下面是提问时间,各位记者提问之前报一些媒体单位。
道琼斯通讯社:我们知道今年中国对东盟贸易实现了顺差,而且幅度还挺大的,而去年中国对东盟是贸易逆差,而且有专家说在自由贸易区建立之后,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顺差会进一步扩大,请问会不会增加中国对东盟之间的贸易不平衡的状况?中国考虑哪些做法来增加从东盟的进口?
张克宁:关于你说的中国东盟贸易这两年的平衡问题,我们也看到了自从《自贸协定》签署以来,我们双向的贸易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增长速度都很快。你说现在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出现的顺差,按照我们新获得的数据,也就是今年1-10月份中国和东盟的贸易,目前中国还是处于逆差,也就是还有近10亿美元的逆差的情况。
对于今后的发展,自由贸易签订实际上给双方都提供了一个很大自由度的市场准入的机会,贸易的流量和增长的速度完全取决于市场的需求,以及取决于各国企业怎么样充分利用中国和东盟这两个相互之间的市场来运作自己的业务和进出口。将来的发展我们是希望中国和东盟相互贸易之间有一个互相互补,按照市场需求能够互补的这么一个发展。我们希望我们的贸易增长是一个相对平衡的发展。
国际商报记者:请问张司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跟其他的自由贸易区相比有哪些特点?它在提升中国东盟关系上面又有哪些具体的体现?
张克宁:如果说特点,我们知道中国和东盟签署的自贸区,首先具有两个特点:第一特点,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自贸区;第二特点,这也是东盟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的和中国建立的最大的第一个自贸区。刚才王逸生先生也提到,我们现在和东盟之间,从人口数量、领土面积和贸易额来说都应该是最大的,同时也应该说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自贸区,这些特点就意味着中国和东盟自贸区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另外,在提升双方关系上,我们说中国东盟自贸区通过降低关税,使得双边的自由贸易化程度有迅速的增强。刚才我介绍的数字中间已经将这个降税的服务跟大家作了一个介绍,随着明年1月1号全面建成的时机的到来,中国和东盟之间它的贸易发展将会有更进一步的提升。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和东盟自贸区之间的互补优势,以及它的贸易结构的优化是会进一步加强。因为中国和东盟虽然都是出口外向型的一些外贸企业占据比较多的比例,但是毕竟相互之间还有很多的互补的产品、产业。比如:我们向东盟出口较快、较多的是这样一些产品,船舶、钢铁、针织服装、陶瓷制品,我们从东盟进口较多、增长较快的有铜制品、橡胶制品、可可制品等自资源型的产品。另外我们也看到中国的机电产品对东盟出口的比例也由原来早先,也就是2003年时候的39.5%,提高到了2008年的50%。这样一个双方出口产品比较优势的体现,都能够促进我们双方经济的进一步的增长,还有双向投资的加速、增加。我一开始介绍中也提到了,我们和东盟之间相互的投资,在确立了我们自贸区关系这几年中间已经有了大幅增长,随着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建成,为双方的企业提供了更加透明和稳定的投资政策环境,我相信利用这个环境双方的投资还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凤凰卫视记者:我有两个问题提给张司长。第一个问题,昨天财政部发布说我们已经降低了入市的进口产品的关税,中国已经成全世界农产品关税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东盟最大的优势就是农产品,而我们现在农产品的关税非常低,会不会对我国的农产品行业造成冲击?第二个问题,您是否担心东盟的一些国家会出于贸易保护而设置隐性的壁垒,比如利用非关税壁垒保护其产业,特别是农业?
张克宁:财政部每年到年底的时候都要公布它新的降税的方案,因为按照我们的承诺,按照我们加入WTO的承诺,我们关税水平整体是要下降的,每年都会公布一些调整关税的情况。至于你提到的中国农产品的税率低和是否和东盟贸易之间会有相互之间的一些形成贸易的影响。我的看法是这样,中国的农业关税确实是处于低水平的,中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中国在贸易往来中间也在进口一些可以弥补中国自己在农产品方面的一些不足和需求,特别是中国面临着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缺乏的发展环境,适当地进口弥补这方面欠缺的一些农产品,是对中国消费和对中国农业生产的一种补充。
关于和东盟,中国和东盟之间在农产品方面,特别是农作物蔬菜、水果和东盟的早期收获计划的时候,已经提前列入了双方的零关税的制度安排中。刚才王逸生公使先生已经提到,他提到泰国的水果、蔬菜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进口到了中国北京。实际上农产品的需求也是根据市场需求而确定的,相互之间的农产品是有一个消费者的熟悉和选择的过程,我们关税降到零以后,真正的市场需求是取决于消费、是取决于市场,零关税只是为双方的企业和双方的生产商提供一个更加开放和自由贸易的渠道,至于最后哪些产品能够进入哪些市场,一个取决于消费需求,一个要看我们的管理是不是提供了充分的服务。
据我所知,自从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以来,中国已经进口了大量的东南亚东盟国家的一些水果、蔬菜,这些水果、蔬菜过去在我们国内市场见的是不多的,而弥补了我们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需求,但是同时又不可否认,一些水果和蔬菜的进口增加对我们国内相应的农产品生产部门也会受到一些相应的影响,这就需要双方的生产部门都要适应这个市场的需求进行自己的结构调整,来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性,加大自己的优势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真正实现双方在进出口方面的优势互补。
财经记者:这个问题是问一下王逸生公使,我们想知道东盟国家里如何更好确保自贸协定的顺利实施?谢谢。
王逸生:大家如果看电视的话,几天之前会看到中央九台上播出了一个泰国商务部的副部长,已经开始向私营企业宣传中国东盟自贸区将会给企业带来一些什么影响,我们在未来将会向更多的向私营企业和经营部门宣传中国东盟自贸区带来的这些机遇以及挑战,让他们更好的应对未来,因此通过这样努力去做,我们能够保证中国东盟自贸区能够更加有效的得以实施。同时,我们看到在泰国以及马来西亚都已经出来了一些新的政策,来鼓励中国的企业更多的到马来西亚和泰国这样的国家去投资。同时,新加坡在这方面也是非常的活跃,因此很多东盟国家也意识到了FTA的这个特点,也将会努力使FTA成为现实。
凤凰卫视记者追问:我刚才提的第二个问题,张司长没有回答,关于隐性壁垒的问题。
张克宁:对不起,也许我没有直接答复这个问题。所谓隐性壁垒,如果涉及到农产品的话,农产品进出口是有一些技术要求的,为什么我们在一般的《自贸协定》也好、《双边贸易协定》中间也好,同时还要处理好SPS、TBT的安排,怎么处理好双方在动植物检疫和技术壁垒方面,双方要有一定的协定,要有共同认可一些标准,要共同制定一些在进出口方面的检验措施。中国和东盟已经签订了这方面的协定,双方之间如果涉及农产品进出口上,在哪些产品是容易进,或者不容易进,应该依据双方达成有关措施和标准来执行,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确保双方农产品的顺畅流通。
新华社记者:现在有调查显示,目前双方的大多数企业仍然不了解,或者仍然没有利用好自贸区的优惠政策,请问张司长这个问题是怎样造成的?下一步商务部有关部门会采取怎样的措施?第二个问题是问两位嘉宾,现在说自贸区全面建成以后机遇和挑战并存,请两位介绍一下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谢谢。
张克宁:关于你说到大多数企业不了解或者没有利用好自贸区的优惠政策,这里面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们自贸区虽然说是明年1月1号全面建成,但是我们的货物贸易协定已经在2004年开始签订实施了。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的降税也已经开始,企业不了解或者没有利用也可能是因为对这个降税过程还不知晓,因为这个降税是逐步的。刚才说到明年1月1号开始,我们双方都有90%以上的产品为零关税,在这之前我们的降税过程是逐步的,产品的数量也是在逐步的增加,也可能是这个原因,企业对分阶段降税的降税幅度不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外,协定提供降税的优惠关税的享受是需要通过企业提供原产地证书的验证这样一个程序来实现,也就是说企业要享受它的降税优惠政策的话,双方的企业都是这样,必须在它进口的时候,在通关环节要提供原产地证明,也就是证明这个产品是对方生产的。这样一个程序是在原来贸易做法上的新增加的一项内容,也许这方面新增加的要求使企业一开始没有完全熟悉起来,导致他们对享受自贸区的政策方面有一个滞后,或者说有一个过程。
我认为从明年开始,绝大部分的产品,也就是说90%以上,即有7000多种产品将实行零关税。这种降税幅度和产品涉及的范围应对企业来讲应该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我们也希望企业能够尽快的意识到它们享受自贸区优惠政策会对企业自身降低成本,发挥竞争力所带来的好处。从政府的角度,我们也通过各种方式来使企业尽早、尽快地了解自贸区的优惠政策和享受自贸区优惠政策的操作办法。我们已经建立了网站,通过发布信息,解释程序来逐步完善这方面的工作,同时我们还加强宣传、宣讲活动,包括有中央部门组织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组织的,也包括我们和东盟国家共同组织的这种宣传介绍,来使企业更快的了解和熟悉这些程序,但愿自贸区全面建成以后,企业不了解或者没有利用好自贸协定优惠政策的情况会得到较好的改善。
你刚才提到机遇和挑战这个问题,实际上我认为机遇和挑战更多地应该是企业要面对的。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协议可以说是双方政府完成的一项制度性的建设工作。协议谈成了以后,协议所制定的措施方法,或者说协议提供的双向的市场准入,实际上是给企业提供的,给商界提供的。在这方面,如果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商务人员,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协议中间所提供的这些优惠的措施和政策,充分的利用这些措施和政策,就能提升自己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发展。
刚才泰国王逸生公使先生也提到,将来双向的经贸交往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当自由的,这里也包括我们的资金、资源、技术、人才这样的生产要素加大的流通,这些流通的条件随着自贸区协议的达成,会给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稳定和优化的环境。这应该是企业最大的机遇。挑战应该说也是每个企业要面对的。自贸区协定是一个对任何企业、双方企业的平等协定。这样一种环境同时带来的是相互之间的竞争和优势互补,我们和东盟的企业能否利用好这个制度环境,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还要靠自己的努力,企业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优势,需要经过竞争来体现。自贸区同时也是竞争的环境,竞争的环境对企业来说应该是下一步的一个最大的挑战。
王逸生:中国—东盟自贸区将会给我们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因为通过自贸区的协定,中国和东盟将成为一个立体化的区域,在这个区域之间我们难免要跟人家相互之间竞争,我们必须要竞争才能够使我们的产品有充分的市场准入,因此这就是一个最大的挑战所在。我们在很多地方都会面临这样的竞争,比如我们看到中国的生产者在生产货物方面具有很多的优势,特别是他们能够生产出成本非常低的货物,他们这个成本比起很多国家,包括东盟国家都要低很多,所以东盟国家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的话,我们将会在竞争中落败于中国的生产者。因此我们在这方面加强我们的认识,我们也告诉所有FTA区域之内的生产者,说到成本并不是消费者唯一关注的要点。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有的时候大家愿意花5块钱、10块钱吃一顿饭,但有时候愿意花30块钱或者100块钱吃一顿饭,因此便宜并不是消费者唯一关注的要素,他们有的时候是更加关注自己的口味。再比如,在座的各位今天穿的衣服都不一样,为什么?因为你们也不仅仅是关注成本,你们更注重的是自己个人的品位,所以才决定应该穿什么样的服装,因此我认为在东盟这些国家,我们应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更好了解这个市场、更好适应这个市场,这样的话才能够应对东盟自贸区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之际会在广西的南宁召开一个论坛,我们想了解一下这个论坛的具体情况?第二个问题,请张司长谈谈我们广西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当中发挥了一个怎么样的作用?
张克宁:刚才在我一开始介绍中间也提到,商务部和广西自治区政府、东盟秘书处将联合举办论坛,时间是在明年的1月份的7号到8号。论坛的目的一是共同庆祝自贸区的建成;二是探讨交流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国和东盟自贸区的作用。论坛以“互利共赢、再创辉煌”为主题,围绕“贸易提升产业活力,投资共创经济繁荣,打造区域经济合作新亮点”这三个专题开展讨论,以便共同回顾自贸区建设的成绩,总结自贸区建设的一些经验,展望和探讨自贸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合作继续深化发展的一些新思路。这个论坛经过这段时间的筹备,应该说基本就绪,论坛的活动将是丰富多彩的,论坛除了正常的有开闭幕活动之外,专门设置了主题演讲、专题演讲。同时在广西自治区政府的大力的支持下论坛还将举行一些庆祝活动,比如大型的烟火晚会和有特色的文艺晚会,因为中国和东盟除了在经贸领域有广泛的交流,在文化领域也有频繁的交流活动。在此我也希望媒体朋友们能够有机会在明年的1月份到广西南宁参加或者观摩这次论坛的活动。
关于广西在中国和东盟自贸区中间的作用。尽管中国和东盟的自贸区,是东盟国家和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国家的自由贸易的安排,我们与东盟更加接近的一些省区,在这方面确实是有它的地位优势。我们知道广西和东盟直接接壤,进出口方面广西有自己的交通的便利,同时广西还参与了一系列的中国跟东盟国家共同建立的区域合作。比如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合作,提升和加强了广西和东盟之间的联系。同时我们也知道广西南宁每年在秋季都举办东盟博览会,这是和东盟国家加强联系、相互交流、推进贸易投资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场所,提升了广西和东盟合作的水平,可以说广西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以后,应该是能够以过去所拥有的经验和条件的基础上发挥更大和更好的作用。
法新社提问:刚才张司长提到今年虽然有金融危机,但是跟东盟的双边贸易并没有向其他的地区下降的非常显著,但是我们看到今年由于欧美市场需求的下降,另中国的出口损失惨重,问一下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整体的贸易结构,或者外需结构的调整有什么样的意义?与东盟的贸易目前占中国整体的贸易比重是多大?今后建成自由贸易区之后可能会达到多大的一个比例?第二个问题,刚才您也提到,东盟中国出口原材料比较多,由于地理位置接近,今后贸易区建成之后对中国产业链的调整会有什么作用?还有一个数字您刚才提到90%的产品零关税,7000多种,是双方共加起来7000多种吗?
张克宁:首先说一下数字,7000多种是双方都有7000多种,在我们税则和税目上双方对产品的认同基本上是一致的。你提到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和东盟的贸易情况,实际上我们知道中国和东盟国家都具有出口外向型的特点,也就是说我们的出口产品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瞄准或者销往欧美市场的,从双方整体进出口上看,对方的市场还不是各自的主要对象市场。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在这方面是有改善或者调整的潜力,我们和东盟尽管有一些相似的对欧美市场出口的品种,比如制成品和纺织品,但是我们之间还有一些很多可以互补的,东盟的一些原材料资源性的产品,是中国自己在发展过程中间所需要的。比如铜制品、橡胶制品等。因此,双方的利用互补关系来提升自己的贸易量,这种潜力实际上是存在的。同时我们也知道,由于中国和东盟之间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有它的便利优势,中国和东盟之间在一些产业上,实际上是共同的产业链。这里面有加工贸易,有一些共同的生产和共同设计生产的产品,包括机电产品和轻纺产品,这些产业链就意味着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在共同生产出口到其他市场上的一种贸易的合作,我们也希望随着东盟自贸区的建成,这样的产业链能得到加强,利用好各自的资源优势,包括原材料、劳动力、技术和资金。我相信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会有比较大的发展。
至于东盟在中国的贸易地位,东盟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多年来它占据中国的贸易总额基本上是在10%左右。同时东盟也一直是中国许多产品的重要进口来源地和出口目的地,它的位置也基本上占中国进出口的第三、第四位。所以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关系,从它的贸易量和贸易地位来讲将有一个更加稳定的发展前景。
主持人:谢谢大家,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
图片来源:公共商务信息新闻采编中心 摄影:刘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