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中国-东盟自贸区真正实现一体化还需过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9日 10:51  中国新闻网

  

专家:中国-东盟自贸区真正实现一体化还需过程
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做客中新网访谈 金硕 摄.

  中新网12月29日电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如期全面建成。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今日做客中新网访谈时表示,看好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前景,但现阶段来看自贸区真正实现经济一体化还是要一个过程。

  据悉,中国-东盟自贸区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双方90%的商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中国13亿人口与东盟地区的6亿人口因此被联系在同一个市场中。中新网29日特邀请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霍建国院长、商务部研究院科研处李光辉博士,为广大网友解读“东盟区的建立对区域内各种要素的流动有何影响?中国与东盟今后能否实现经济一体化?”等问题。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不是也会真正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和期望,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表示“看好它的前景”。他认为,它确实具备了一体化的雏形,而且在中国和东盟的区域内的差异,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华人圈也是比较大的,泰国的佛教这种文化联系和很多内容比较接近,从地理和自然、文化、历史的角度看,如果形成一个更深度合作的或者是有类似于一体化的安排,它是有条件的,就是具备基本的条件。但是从现在发展的阶段来看差距还比较大,实现它的这种目标,难度还比较大。

  霍建国认为,关键在全球的发展趋势。如果全球各自搞区域安排,世界要有统一的规则,从全球经济体制的发展来看,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像欧盟越走越紧密,货币、人员基本上都是真正的一体化,连货币都是欧元。中国和东盟这个区域又是全球人口,经济总量又比较大的,现在的矛盾是平衡,这不是一方的意愿问题,整个东盟不同的国家都有一些规则。

  他表示,东盟的国家如果不作为整个十国,每一个国家单看的话,都觉得中国很大,从东盟这个心态上来看,可能更需要一个平衡,所以要不断磨合。但从现在看,整个东盟“10+1”的安排,在此之外还有“10+3”的安排,还有东盟加上中日韩,除此以外还有“10+4”或者“10+6”,因为印度也和东盟签署自贸协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在和东盟签署自贸协议,这样的话从东盟本身看,坦率来讲,它是一个全方位的合作安排,言外之意就是说并没有达到这个“10+1”的功能,现阶段来看它的一体化还是要一个过程。

  霍建国说,如果把“10+1”,中国东盟自贸区做成一个更完善的,直接不要扩大范围而往前突破,加快资本和人员流动,甚至现在提出来的亚洲货币什么的,都是可以在这里面尝试的,只要大家愿意往前推就会走得很快。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