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4万亿驱动的2009中国经济复苏路线图(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8日 17:53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何珺 发自北京

  工业增加值 扶摇直上 全年或达10.5%

  工业增加值,这是一个占据GDP四成以上份额的关键数据。

  从2009年4月起,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连成了一条明显上扬的数据线。这一长串逐渐扩大的数字,让人们看到了雨后的阳光,将曾经的担心逐渐转变为坚定的信心。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内需减弱的影响,进入2008年下半年后,工业生产增速惨遭滑铁卢,从2008年6月份16%的高位迅速下降到11月份5.4%的低谷。接下来3个月,持续低位徘徊的数据让不少人捏了把冷汗。

  “看中国工业发展的曲线,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最困难的时期是2008年11月、12月,2009年1月、2月。”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在11月12日举行的“经济每月谈”上表示。

  第一线曙光出现在2009年的春节之后。11%——2位数的增长让人们小小地兴奋了一下。分析人士随即指出,由于春节因素,单月数据不足以说明问题。带着人们对复苏是否已经起步的疑问,3月8.3%的增幅让人暂时松了一口气。“我们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已初步见到效果。”回顾2009年一季度的中国经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如是说。

  从2009年6月起,工业生产增速稳步进入2位数增长。“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连续7个月同比增速加快。当然,这与2008年同期基数较低有关。”安邦咨询高级分析师贺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

  贺军认为,工业增长不仅与政府推动的投资项目有关,也是市场最终需求的变化结果。2009年民间投资已开始出现转正迹象,这一趋势将会在2010年进一步确立。从当前国内经济复苏势头和国际环境来看,如不出意外,工业增速的快速增长在2010年前三个季度是可能持续的。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张德勇则预计2010年的投资规模不会再像2009年这般惊人。

  虽然第四季度的数据尚未出炉,但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朱宏任预测,2009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5%左右,2010年工业经济将继续延续2009年的平稳增长态势。

  进出口

  曲折向上 进口率先复苏

  目前看来,2009年出口“保八”已基本无望。

  2008年9月~2009年2月,中国的进出口遭遇了一次断崖式跳水,进出口额双双缩水过半。明显好转的迹象出现在2009年3月,当月出口出现大幅反弹,中国稳定外贸增长的措施和企业自主调整的行动开始初见成效。

  2009年5月底,稳定外需的六大措施出台,涉及出口退税、人民币汇率、信保费率等多方面,意在为供给方提供宽松的贸易环境。

  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看到了一条曲折上升但尚未达到人们期望值的曲线。

  率先由负转正的是进口增速。自2008年11月起,我国当月进出口额同比增速已连续12个月为负,且当月进口额连续8个月达到两位数的降幅。2009年11月,进口额26.7%的大幅增长令人为之一振。海关数据显示,11月进出口总额再次站上2000亿美元关口,进出口总值年内首现正增长。

  11月海关数据出炉当日,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进口强劲反弹证实了受大规模投资带动,内需明显扩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也认为这与强劲的内需拉动了原材料等商品的进口相关。

  不过,花别人的钱总比花自己的钱更难。在进口数据翻红的同时,出口数据仍没有人们预期的那么乐观。虽然同比降幅逐月收窄并连续5个月超过千亿美元,但进口同比增速至今仍未改变持续为负的命运。

  “出口形势总体较温和,但预计会在2010年一季度之前转正。”国信证券策略分析师黄学军分析,从复苏的进程看,国内明显好于国外,因此进口状况好于出口。

  2009年10月1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未来出口依然看好,并预测增幅完全有可能在2009年四季度的某个月转正。现在看来,这个转正的机会只剩下12月份。

  “2010年的进出口整体形势应该和2009年差不多。另外,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强社会保障建设,将国民收入分配适当向居民倾斜。”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张德勇如是预测。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平稳增长 扩内需仍有空间

  这是一个用来观察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和社会集团公共消费的商品变化情况的指标,与“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有密切关系。

  和其他宏观数据的大起大落相比,一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化显得略为平缓,自2009年5月份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一直维持在15%~16%。2009年11月的统计局报告用了 “继续平稳较快增长”来形容这一指标。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2733亿元。分类别看,11月份,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排在前几位的是汽车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服装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这显示出国内消费市场有很大的潜力,比如汽车销售,2009年前11个月达到1280万辆的历史新高。”安邦咨询高级分析师贺军表示。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为什么2009年以来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能够保持稳定增长?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长宋跃征表示:“这里面既有支撑消费增长的基础因素 (包括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已达新阶段和过去几年财富积累两个方面),也有短期推动的新增因素,还有消费自身特有的刚性因素。”

  国信证券策略分析师黄学军对目前的消费增速比较满意,“已经高于预期了。过去的消费主力大多在一线、二线城市,现在则加入了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没有必要一味追求过高的消费增速,那容易引发通货膨胀。”

  在国家统计局看来,内需仍有扩大的空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率是35.3%,仅为美国的一半,甚至低于印度;不过,正因为“低”,才说明扩大内需的空间,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空间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贺军提醒,住房消费支出挤占了居民的大量消费支出。商务部官员曾预计,2009年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万亿元左右。而中国房地产研究会统计,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总额可达6万亿元。不考虑统计口径,全国消费者买房的金额,相当于全年消费规模的一半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 增速惊人 明年规模或更大

  高投资正在支撑中国经济复苏。

  2009年上半年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着实有些惊人,6月单月投资额高达24578亿元,约为2008年月平均值的2倍。进入下半年,投资增幅呈锯齿型波动,但总体上仍保持了较快增速。

  “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有4个百分点,投资贡献了7.3个百分点。”11月2日,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司长汲凤翔在解读投资增长趋势时曾表示,前三季度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拉动。他分析,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包括中央扩大投资的政策、信贷资金的大量投放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投资的措施。

  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8634亿元,同比增长32.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73535亿元,同比增长37.8%;房地产开发投资31271亿元,同比增长17.8%。数据还表明,自2009年4月起,在中央项目投资的带动下,地方项目投资占比开始上升。

  如此高增长的投资有喜有忧。喜的是短期经济恢复增长动力充足,忧的是投资质量和仅依靠大规模政府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政府推动的投资是2009年投资高增长的主力。从统计数据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安邦咨询高级分析师贺军认为,目前民间投资还未被完全带动,2009年仍处于观望状态,但有回升迹象,预计2010年民间投资将会继续上升。

  “上半年靠政府拉动,接下来如果能换挡成功的话,‘国退民进’是一件好事。”国信证券策略分析师黄学军提醒,还应注意到房地产开发投资正在逐步回升。

  关于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贺军认为,不会小于2009年。因为许多重大项目在2009年启动,按“金上马、银下马”的规律,这些项目2010年不会停止,投资将会持续。考虑到季节性因素,2010年上半年的投资增速将十分可观。

  但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张德勇认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已见成效,所以无需再扩大投资规模。

  全社会用电量

  增速由负转正 全年或超5%

  用电量这个工业经济“风向标”却在2009年上半年和工业增长值分道扬镳了。

  来自中电联和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但全社会用电量却下降了4.02%。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而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却降低2.24%。两项指标一喜一忧,令投资者备感困惑。

  业内人士分析:“这两项指标出现差异,结构调整无疑是原因之一。当第一产业或第三产业发展更为迅速的时候,用电量增长不那么明显是正常的。但出现如此大的差异,仍然难以理解。”

  此外,也有一些专家用金融危机发生后出现的“去库存”现象来解释两者的背离。业内人士表示,这也是理由之一,但“去库存”主要发生在2008年末到2009年初,而不是2009年整个上半年。

  质疑的声音尚且没有散去,用电量和工业增加值已双双翻红。自2009年6月开始,用电量单月转正并持续正增长。8月发电量增速攀上14个月来的高点,前8月累计用电量也在年内首度实现正增长。

  12月14日,能源局在网站上发布数据,并用“电力需求稳步回升,供需形势总体平衡”来概括当前的用电状况。据中电联统计,从6月份开始,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由负转正,并逐步加快上升。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283.88亿千瓦时,环比增长4.77%,同比增长27.63%,同比增幅比10月份上升11.76个百分点,增速加快。1~11月累计,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2990.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7%。

  来自能源局的信息还显示,工业用电增速逐渐加快,6~10月分别增长1.9%、2.7%、6.4%、8.8%、17.7%,是拉动全社会用电正增长的重要力量,且重工业回升快于轻工业。

  “前11个月累计4.77%的增速是在意料之中的。此外,11月份的数据特别突出是因为2008年同期的基数较低。预计12月的增速会低于11月,但全年累计增速很可能超过5%。”国泰君安电力分析师王威表示,从全年的用电量情况分析,目前经济正处在复苏的过程之中。

  财政收入

  扭降为升 全年保八无忧

  最近连续4个月的高速增长使得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保八”已基本没有悬念。

  “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33976.14亿元,比2008年同期减少2.4%。但从8月份到1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速分别高达36.1%、33%、28.4%、32.6%。2009年全年财政收入完成8%的增长应该毫无问题!”安邦咨询高级分析师贺军分析。

  从同比增速看,自2009年5月开始财政收入由降转升,且迅速增快。从9月份起,“完成预算任务仍然艰巨,全年财政收支紧张矛盾突出”这样的字眼从财政部报告里消失了。

  据财政部统计,1~11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63393.1亿元,同比增长9.2%,已完成预算的95.7%。同时,前11个月累计出现了7157.13亿元的结余。

  财政收入大增,税收收入的增加自然功不可没。前11月,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累计为55687.26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明显加快。

  2009年年初国家制定的 “5500亿元结构性减税计划”尚在执行中,我国税收收入却在一片“为企业减负”的呐喊声中“硕果累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仅用经济复苏和向好来解释这一“怪现象”难免牵强。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张德勇分析:“这主要是加强征管的原因,财政压力实际上已得到一定缓解。”

  “从数据分析,在不断强化税收的情况下,财政收入的情况仍将继续好转。因为政府不会放松自己的腰包,只要有可能都会尽量填满它。”贺军说,“2009年政府一直在喊财政压力很大,即使在目前的状况下,也不会承认财政压力缓解。这意味着,2010年国内市场的税负环境可能会更加趋于严厉,这是企业要提前做好准备的。”

  贺军预测,如果12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00亿元,全年财政增收将达到6525亿元,即比2008年增长10.6%,这无疑是不小的“丰收”。在2009年国内经济艰难复苏的时候,财政收入还能取得比企业效益和居民收入更高的增长,可见财政先尝到了经济复苏的甜头,分走了不少企业和居民应得到的“实惠”。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