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直通哥本哈根:碳江湖的经济路演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6日 11:45  中国经营报

  卓南

  一声“碳”息

  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复杂心情和美人鱼的故乡哥本哈根说再见?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峰会在哥本哈根举行,回望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初,舆论便预测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是一个“冬天里的童话”。事实的确如此,童话不可能寄托人类如此沉重的冀望。

  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北极熊因气温升高而无法冬眠……气候变暖的这些事例,正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在这次旨在挽救全人类、救助地球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多碳国家、以欧盟为代表的规则推动者、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77个发展中国家,大家谈的更多的是经济利益问题。围绕气候变化,大家更关心,未来规则谁来主导?未来江湖谁主沉浮?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全球研讨会”,也是一次讨价还价的“规则谈判会”。

  萨拉,英国一位普通白领。

  几年前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一个碳减排协会。协会的每个会员每月都有一个碳排放配额。超过配额者,需要掏腰包,补贴给“未达标”会员,或累积返回给社会。根据章程,每位会员都必须向协会如实汇报自己的“产碳”活动,它包括乘电梯上下楼、开车上下班、坐飞机出差或旅游等等,所有这些活动都被折合成量化的碳排放数额。

  萨拉说,会员们为“超配额”而支付的钱不算多,大约几十英镑,但效果却非常明显。会员们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降低碳排放:上下楼时改爬楼梯,上下班时选择骑车或采取结伴搭车方式……

  2009年12月末,欧洲各大城市爆发大规模游行,力挺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参加者都是像萨拉这样热衷于碳减排的人士。

  不过,哥本哈根,能否承载如此沉重的希望?

  “气候门”事件——扰乱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会议期间出现了一件异事。

  有电脑黑客窃取了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的邮件及数据,发现该中心人员要求删除一些气候变化怀疑论者的邮件,以压制他们的声音。于是,有媒体开始质疑:科学家们为何要压制反对者的声音?获取全球变暖数据的数学模式是否符合科学规律?有的则得出结论:全球变暖的速度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气候变化问题存在“人工炒作”嫌疑。

  事实上,各国民众对气候问题存在疑问,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哈里斯民调公司11月底的数据显示,只有51%的美国成年民众相信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因,这是12年的纪录新低。

  全球变暖现象到底是因为二氧化碳排放,还是地球演变的自然进程?目前似乎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

  记者在“欧洲之都”布鲁塞尔生活了近5年。气候变化问题是在过去两年内突然升温,变得炙手可热的。在布鲁塞尔,关于气候问题的研讨会几乎每周都有。

  气候问题大博弈——减排!资金!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全球研讨会”,也是一次讨价还价的“规则谈判会”。这里聚集了全球192个国家和地区由部长级官员带队的代表团,还迎来了10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总理温家宝,还有蜂拥而来的成千上万名媒体从业人员。

  哥本哈根的这场大博弈,归根结底,在于利益的争夺,其关键词大概有二:一曰“减排”;一曰“资金”。在“减排”问题上,美国、欧盟、中国、印度、日本、巴西等主要经济体以及众多国家,都提出了各自的目标,但减排多少、期限多长是问题焦点。为了促使发展中国家减排,发达国家准备提供资金援助。但资金数额多少?来自哪里?这又是另一个焦点。

  哥本哈根的谈判无疑是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富国压穷国减排,却又不愿提供资金,也就是责任区分问题。

  秩序重组——富者愈富,穷者愈穷

  事实上,“碳减排”的背后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根据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理事会(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测算,为使地球平均气温避免升高2℃,到2050年,全球每年需要减排220亿吨二氧化碳。而要达到其1/7目标,即减排33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10亿吨碳排放),则相当于需将全球风能发电量增加150倍,或将核电容量扩大5倍,或用10亿辆氢汽车来替代目前等量每百公里耗油8公升油的汽车。

  如能达到上述目标之一,在相应技术上占据绝对优势的发达国家,不但能在技术上继续领跑,还会赚个钵满盆满,创造出成千上万个就业机会。

  而为发达国家生产“外包产品”的发展中国家,则需要在深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形下,再花大钱来购买技术,或以牺牲经济发展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这终将形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不公平格局。

  正如《国际先驱论坛报》日前的一篇文章所说,如果科学家们关于全球变暖成因的预测正确,减排措施将会导致现行社会、经济与环境秩序的分裂和重组。从这一点来说,围绕“碳减排”所展开的博弈,正是“后京都时代”国际新秩序进行重新架构的典型表现。

  “金砖四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已对现有国际格局形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从世界贸易组织到低碳经济新秩序,欧美国家的法宝仍将是规则制定与技术领先。围绕着低碳经济这一命题,美、欧、日、中、印以及巴西等都在加强谋划。发达国家要占领战略制高点,希望重新引领新一轮的世界蛋糕划分;发展中国家则要据理力争,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