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胡德平:国进民退之我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6日 02:48  21世纪经济报道
胡德平。
胡德平。

  “国进民退”是否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新方针?不是。是否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民营经济态度又起了根本性的变化?我认为也不至于。当下社会上这类问题一经提出,党政部门同志的回答都是坚决的“两个毫不动摇”。

  但在我们真实、具体的经济生活中,“国进民退”的案例倾向、趋势,都是十分明显的。这种现象的背后,就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这里说的国有企业,主要是指国有垄断企业。比如国有企业不计成本,不算细账,屡屡在拍卖场中夺得“地王”;亏损的国企甚至可以强行兼并盈利的民企;不以市场方法而用行政指令手段收购整合资源。这些都属“国进民退”典型、生动的表现。

  为何会发生这种“国进民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现象?在意识形态上,有些人一直认为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共和国的长子,这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吻合吗?说到经济体制的问题,我国的银行体制,基本上是根据国有企业的情况设计的。现在非常需要根据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量体裁衣设计金融服务系统。没有这样的金融改革,我国的四万亿财政支出,今年可能达到的十万亿信贷资金的使用,仍然可能引起社会的疑虑和不安,政府、银行虽然做了很大努力,但民营企业仍然叫苦不迭。

  说到司法公正,现在很多经济问题,发生在民企身上就是犯罪,发生在国企身上就可以一笔带过。小煤矿发生死人事故,是矿主赚取带血的利润,国企煤矿发生的矿难又该如何解释?这里丝毫没有为矿难业主辩护的意思。我认为只有同样严肃执法,将此纳入综合治理的轨道,矿难才可能逐日减少,安全秩序才望日渐好转。

  1991年党中央批准的关于做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中发15号文件,明确指明,不要把私营企业和过去的民族资本家等同类比,更不会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又进行第二次公私合营,实现又一次国有化。这一文件极大鼓舞了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做好民营企业家工作的积极性。他们和许多党政部门都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支持非公有制人士的健康成长。正视、热情、负责地对待我国已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新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除去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贪官和奸商应依法制裁之外,就是合法积累了大量财富的企业家,我党也有教育引导的责任,期望他们成为真正利己、利人、利它的经济人才,成为深刻认识商情、商理、商道的经济奇才,这种宝贵的社会资源绝不能轻易丢弃!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要求只是希望获得国民待遇,如此而已。我之所以对此问题相当敏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15号文件对民企今后是否还要重走五十年代那条公私合营、国有化的道路,当时是颇有争论的,生怕再走回头路。

  持“国进民退”的人。他们的一个现实理由是,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中国则没有,为何中国没有,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有政府的计划掌控,而国有企业就是社会主义、政府掌控的最好工具。岂不知,美国的金融危机,来自次贷危机,次贷危机来自政府和立法的主观意识,向不具备超前消费居民超量发放的低利率房贷而引发的。借机,那些投机获利、制造大量金融衍生品工具的金融工程师们从另一方面又起了极坏的作用,是美国政府、法律和金融投机家从两个方面打破了美国金融市场的平衡。我认为,它的深刻意义是美国想用纯资本主义的方式、工具缩小贫富差距,解决社会问题是无法做到的。

  国进民退完全不利于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我国的对策应反其道而行之,政府要建立、培育、规范、管理市场,让一切市场主体各得其所,各遂其志,公平合法竞争,鼓励创新,即国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民营企业逐步进入垄断行业;股份制企业加速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合于国情、民情,又和世情相通的金融模式。

  资本主义早期的英国,针对海外贸易设计了保险品类的金融业,19世纪的美国,针对铁路等新兴行业设计了股票风险投资品类的金融业,都是巨大的创新。在我国经济好转,企稳回升,但仍需继续努力的今天,我国金融业是否应有更多更有力的思考和措施,应引起注意。

  通胀预期,昨晚温总理也提到了,虽然只有一句话,我想提一建议。鉴于通胀预期的出现,能源、汽油、水、电、气、暖已陆续提价,税收征取的力度又将大大提高。为避免出现经济发展的W形,我国能否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发,更为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国现行国债的问题。世界上很多国家,一但出现经济危机,通货危机,最终都把危机转嫁到广大居民身上,我认为明年我国政府应把通胀预期的风险担在自己身上,在审慎考虑国债规模前提下尽量多发一些国债,并改进国债使用方法。理由如下:

  一、1981年,我国打破了“既无内债,也无外债”的僵化思想,使我国多了一种经济启动的杠杆,总的作用是好的,但仍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前进,不断科学化。

  二、国债应优先向广大消费者、企业、商业银行放开,而不是单向各大银行发放,国有垄断企业向国家上缴5%的垄断利润太少,似有义务率先购买国债,以便回笼货币,投向中小银行,预防通货膨胀。

  三、人们基本生活必需品提价首先必须核定成本,国家收入不能只在消费者身上打主意。国家财政需要增加收入,完全可以用发债的方式解决,此办法不印票子又不影响通胀预期。完全可以做到国家和个人两利,有利于经济平稳发展。

  四、合理的国债额度发行,既不同于盲目提价影响居民内需,又使居民多了一条理财投资渠道,同时放宽公司债发行。

  五、国债、银行资金和股票等证劵互补,加大交易,可使我国的金融市场更加成熟、繁荣,便于金融对小型企业、绿色经济新兴行业的支持。

  六、在热钱大量涌入香港大陆之际,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我国何不逆向而行,首先发展香港人民币业务、人民币债券,并逐次向海外推广,为本币和外汇寻求更为广阔的天地。

  七、政府负债,便于恢复提高政府的效能、廉政、亲民的本能,公开、透明地使用国债,少干不干形象工程,重复建设,揭开其预算外收入的漏洞,对一些干部的警示也是有帮助的。

  国债发行多少,国际上有一系列考核指标,在发行国债问题上,我国在国民经济的应付能力上空间很大,但在财政的应付能力上又很窄。国债问题充分反映了我国经济的粗放和不可持续性。

  今后几年如要在国债问题上做些文章,今天就应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同步考虑,以利防范通胀预期。“国进民退”决不是转变经济增长的好方法,且危害极大。相信今天“国进民退”只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个别案例,有的已有所改正。改革开放的主题,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会受其影响。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