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钢铁业:困局中突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6日 00:51  金融时报

  胡萍

   记者胡萍 借用当今的一个热词———“门”,钢铁业在2009年可谓经历了多重“门”。铁矿石谈判中的间谍门、外贸出口的双反门、钢价跌宕的价格门等等。这些“门”的背景,一方面是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另一方面则反映出我国钢铁业在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回首2009年,中国钢铁业在曲折中前行、在困局中寻求突围;展望2010年,这些“困局”如何破解,中国钢铁业又将走向何方?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困局一:出口受阻

   金融危机迅猛来袭,国际市场需求急剧萎缩,我国钢材出口大幅下滑。中联钢研究中心发表的一份年终报告显示,2009年1月至11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仅2126万吨,累计同比大幅下降62.1%;钢坯累计出口3万吨,累计同比下降97.3%;累计出口材、坯折合粗钢2265万吨,折合粗钢累计出口同比下降62.8%。

  就在出口大幅下降的同时,世界范围内接二连三的“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又成为国内钢铁业出口的梦魇。

  “在美国所有行业中,钢铁业对外国产品提出的反倾销诉讼最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顾问周世俭这样说。

  回顾两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事件:美国当地时间10月3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前通过了对中国无缝钢管双反调查;11月5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油井管双反调查的初裁结果,裁定中国输美油井管产品存在倾销。

  除美国以外,欧盟、大洋洲,甚至南美几国都开始了针对中国钢材产品的双反调查。

  双反给我国钢铁出口带来的打击是巨大的。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管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预计2009年全年,我出口美国无缝钢管约40万吨,同比降低83%,其中石油管31.5万吨左右,同比降低86%。目前,我国大多数无缝钢管对美出口业务已陷入停滞。据中钢协保守估计,在欧盟对中国无缝钢管的“双反”启动之后,中国近3000家无缝钢管企业中,至少有7成处于限产和停产状态。

  出口大幅萎缩、进口明显提升是今年我国钢铁业的主要态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张长富表示,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和需求萎缩,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我国钢铁行业出口大幅下降、进口增加的态势年底乃至明年很难有重大改变。有分析认为,我国钢铁业如不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不积极应对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市场发起的贸易保护,中国钢材出口市场的前景仍不容乐观。

  困局二:铁矿石谈判

   2009年,铁矿石价格谈判一整年都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因为这场谈判已不仅仅是价格问题;更是一次建立铁矿石谈判“中国模式”的有益实践。理由是当前三大铁矿石供给方对铁矿石出口形成了寡头垄断,从而操控了市场价格。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希望在价格谈判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因此,在今年2月的一次会议上,中钢协决定重新建立进口铁矿石的新模式,不仅建议铁矿石长期合同由宝钢统一谈定、统一执行、统一按一定周期调整,而且要求长协矿价格退到2007年的水平。

  随后人们看到的是,“首发价”价格太高,不能接受;预期40%的降幅也不被接受。双方陷入胶着。

  接下来,扶日韩压中国、拉拢小矿厂、小钢厂针对正牌谈判方、胡士泰等内贼添乱,经验老道的国际矿业巨头明枪暗箭不断。而中国钢铁业也有自己的“困扰”:大小钢企众多、行业集中度低、意见难以统一;同时,铁矿石贸易秩序混乱,大幅超量进口,使得现货价居高不下等。

  内忧外患,让这场谈判困难重重。

  今年8月,铁矿石谈判终于有了结果:自7月1日至12月31日,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公司FMG公司承诺销售给中国钢铁企业的铁矿石实行一个价格,即粉矿每吨度94美分,块矿每吨度100美分。这个35%的降幅被称为“中国价”。

  可是,风云变幻。FMG单方面传来消息,FMG和中方达成的铁矿石价格已经失效。铁矿石谈判变数又起。

  如今,新一年度铁矿石谈判业已开始,两拓合并风声再起,来年的谈判结果仍将扑朔迷离。

  困局三:产能过剩

   2009年,国家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挽救了国内钢铁市场,但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却让众多企业无法走出低谷。以2009年1月至10月的数据作一对比,2009年前10月生产粗钢47247.38万吨,同比增加4470.84万吨,增长10.45%;钢铁行业利润同比大幅下降53.7%,下降幅度远高于全国22个地区工业企业利润总体降幅(3.4%)。

  说到底,钢铁业“增产不增收,行业利润大幅下滑”,这些“困扰”的背后凸显的是钢铁业产能过剩的困局。中钢协的统计数据显示,预计今年中国钢材产能将超过7亿吨,而今年国内钢材总需求预计为5.1亿吨,这将形成约2亿吨的过剩产能。

  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钢铁业依然有增长的空间。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淘汰落后产能是当务之急,而产能结构调整却是一个长期的命题。

  国家相关部门已把钢铁业列为抑制产能过剩的重点行业,有关淘汰钢铁落后产能及推进产业重组的具体政策措施也正在加紧制定和完善之中。与此同时,钢铁行业自身也应积极采取措施,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比如围绕重点建设工程,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深入开展技术改造,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等。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