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医改落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5日 22:41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的双重夹击中,在酝酿了两年之后,中国政府终于开出了一张医改“处方”——在2009年4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下称《新医改》方案)。

   这一方案提出抓五大重点医改目标,包括全面医保、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以及公立医院改革,计划用时3年(2009-2011年)。

   这五项重点改革,无一不指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11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下称《药价意见》),这正是对“处方”中五大改革目标之一的药价目标的进一步落实。

   在《药价意见》中,提出了药价改革的两个目标,一个近期和一个长期的。近期的目标是,到2011年,进一步改革药价,使药品价格趋于合理,达到价格结构性矛盾明显缓解;而远期的目标则是,到2020年,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药价机制,及时反映生产服务成本变化和市场供求。

   尽管改革之路十分坎坷,但新医改还是在艰难中一步步走向全民。

  医改提速

   对于广大的农民来说,看病报销曾经是一件奢侈的事,但是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大家看到了希望。当然,医改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

   据了解,国家将在未来3年内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民。同时,随着医保基金使用比例的提高,未来3年参保人员医药自付比例也将由50%降至20%以下。

   好消息不止于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宣布的数据是,截至8月,我国城镇职工和居民参加医保人数达到3.36亿,年底预计达到3.9亿。而2009年新农合参合人数更是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官方最近统计数据是8.33亿,这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但就医疗保障体系来说,为实现老百姓“病有所医”提供制度保障,这仅是五项改革之一。在《新医改方案》中提出的“3年内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目标,离实现之日已为期不远。

   为此,决策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与医改相关的改革新举措。6月,中央财政下拨104亿元,支持按规定项目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些服务包括,免费为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免费为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65岁以上老年人和3岁以下婴幼儿进行检查,逐步建立健康档案等。

   这些项目大部分都是针对农村人口,体现了官方实现城乡卫生公平的决心。用卫生部新闻发言人的话说,就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让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此外,卫生部门2009年还承受着甲型H1N1流感疫情带来的应急考验。根据最新的数据,目前全国累计已有4000多万人免费接种了疫苗。

   不过,医改实际执行起来,并不容易。“希望说了能做到,别诊费是上去了,但药价却没降。降了这么多次的药价,医院的药不还是那么贵吗!”一位网友道出了绝大多数老百姓的不安。

   有专家就此建议,《药价意见》的条文还应该具体一些,对相关的收费应该定一个适当的限度,对医院方面形成明确的硬性规定,从而使病人能从医改中真正受益。

  等待政策落实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波告诉本报记者,2009年主要是新医改政策出台,2010年是实施年,也是非常关键的一年。然而,有人认为《药价意见》也会带来新问题:诊费提高多少才能调动医生的积极性,让其转变为靠技术吃饭,而不是靠推销药品吃饭?这些疑惑并没有给出答案。

   一位卫生部官员曾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直言,百姓“看病难”主要难在“两头”,即偏远农村地区和大城市大医院,其根源在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一些反对者认为,《药价意见》并非是治疗“看病贵”的良方。猫腻在细节中,要真正使居民获得医改带来的好处,关键还是要在制度的机制设计、执行环节以及配套体制改革上综合推进。

   若要形成“医生赚钱,病人受益”的良性局面,王波认为,至少要包括两个前提条件:政府加大医疗投入和打破大医院的资源垄断,引入竞争机制。而现有的制度设计会让医院和医生“迫不得已”地追逐利益。根据《药价意见》,药品价格将趋于合理,而临床诊疗、护理、手术等医疗服务价格将适当提高。

   有部分网民认为《药价意见》的表述比较模糊,留给各地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的“自由裁量权”很大,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更详细的操作方案。一些网民还认为,医改的根本途径是改革医疗体制,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

   有网民说,“以药养医”的体制没有完全破局,“医药分开”也尚处于摸索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医改方向恐难以分切药品收入这块奶酪,医疗机构的片面逐利性难以彻底遏制,药品收入依然是医院的“重头戏”,而“高诊费、低药费”医改方向,恐怕最终难逃“诊费提高、药费却没降”的尴尬境地。

   《药价意见》出台应以建立一套公平完善的医疗体系为目标。有网民说,长期与近期的目标都将为百姓和社会建立一个良好的医药价格管理和医疗价格管理体系,最终的目标就是能够切实为百姓解决困难。通过明确公共服务价和市场调节价的范围,有利于化解医患矛盾,但如何将政策落实好不好说。当然,医改到目前为止依然存在多种缺陷,如何兼顾各方的利益,需要更详细的操作方案。

  继续探索

   随着新医改在2009年艰难起步,“通向全民医保的轨道已经铺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说,“全民医保”正是以往医改未能突破的地方。医改是各国都没有很好解决的难点,对中国来说,更是如此。但面对这一世界“顽疾”,政府没有退缩、回避。

   12月,卫生部又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50家医院试点112种疾病的“临床路径”管理。江南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原清华大学宿迁医改研究课题组组长魏凤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尽管这些政策都是刚刚起步,但这是政府解决“看病难”的切实行动,也表明了政府的决心。

   而且,未来3年我国将投入8500亿元推进新医改,其中包括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以及公立医院改革等内容。

   具体而言,8500亿投入将拆分为3000亿元、3000亿元和2500亿元的进度安排。其中,中央财政将为此支付约3300亿元,地方财政支付5200亿元,中央与地方的投入比例为4∶6。

   当然,增加8500亿的投入是测算数,至于每年的实际投入数,要通过各级政府的预算来进行安排。在中央层面,截至目前中央已安排专项投资200亿元,支持5689个县级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设。“地方的财力不足也是一个问题。”魏凤春说。

   尽管各地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深化医改之路,但对于医改资金细化方案各有千秋。广东制定的具体目标是,三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5%以上。就此,广东省未来3年各级财政需要新增投入约420亿元。

   河南省财政厅厅长钱国玉表示,将在未来三年投入479亿元用于医改,其中省级投入100亿元;但辽宁省则称在三年内新增投入199亿元用于医改。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