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据称中投2000亿美元注资可能将流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5日 22:41  华夏时报

  朱长虹受聘外管局首席投资官

  本报记者 陶盈舟 北京报道

  中国投资责任有限公司(下称中投公司)或将再获财政部2000亿美元二次注资的传闻也许不会成为事实。

  2009年圣诞节前,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管局)被爆出已经聘任美国著名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下称PIMCO)基金经理朱长虹担任储备管理部门的首席投资官,2010年2月正式回国上任。

  相比之前声势浩大的中投公司全球招聘,外管局此次引入作为华尔街顶级投资人的朱长虹无论名气和速度都令中投相形见绌。

  同时,《华夏时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此前盛传的中投公司申请2000亿美元再注资一事仅仅是一种说法,尚没有任何进展。一位消息人士向记者指出,中投要求再注资并非易事,因为这不仅要求财政部发行相同等级的国债来对冲,而且必须在得到全国人大的通过后才能获批,“以中投目前的投资能力和收益水平来看,获批恐怕还需要相当的难度,不排除最终流产的可能。”

  争夺头把交椅

  中投处下风

  根据媒体的综合消息,外管局此次全球招兵买马,主要源于保障2.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因此,11月底,外管局储备司便分别在纽约、伦敦、香港举行了多场招聘会,吸引了诸多的投资人士,仅1个月时间,外管局便确定了首席投资官的人选,时间之短出乎意料。

  “事实上,外管局如此迅速选中朱长虹,一是看好他在外汇衍生品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二是希望借他的回归,吸引更多的华尔街顶级人才。”上述消息人士表示。

  一位在华尔街任职多年的投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负责全球最大债券基金PIMCO旗下一只对冲基金的朱长虹,是华尔街华人圈中投资领域成绩做的最好的一位,凭借其出色的投资能力,朱长虹早已稳坐该公司的第三把交椅,成为当之无愧的华尔街顶尖投资人之一。“此次加盟外管局,朱长虹不仅会对外管局今后的投资领域和收益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很可能为其引入更多的华尔街投资人。”

  显然,对于外管局而言,首席投资官的确定及大规模的招兵买马无疑彰显了其意在海外投资获得更多市场和收益的野心,而同样肩负着中国对外投资任务的中投相比外管局的顺水顺风则显得坎坷重重。

  无论是备受诟病的黑石集团还是对于摩根士丹利的浮亏投资,中投留给外界最大的印象似乎就是欠缺经验。而刚刚在2009年下半年的投资中开始获益的中投,为了进一步加快海外投资步伐,近日传出了再次申请2000亿美元注资的消息。

  “中投渴望获得新的注资,一方面源于中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这部分新增外储资产的保值增值压力巨大,不能全部交给外管局来操作”,安邦咨询公司首席研究员陈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而另一方面,中投的全资子公司汇金持有的国有控股银行的股份同样面临着巨额的融资压力,“如果能够将部分外汇资产注入这些银行作为资本金,既可帮助银行融资,同时可以避免本身的股权稀释。”

  对于这一消息,记者联系了中投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倘若按照消息人士的说法,中投的注资需要经由财政部发行国债以及人大审核通过等一系列繁琐的程序,那么作为主要参考依据中投投资能力和收益则显得毫无优势。2008年中投公司的全球组合回报率为-2.1%,而盈利的部分则大多来自子公司汇金的投资,很明显,在走出海外投资中,中投还需要实际行动来进一步证明自己。

  政治背景决定投资方式

  中投海外投资频失良机

  事实上,在中投成立之前,外管局一直担任着中国对外投资的任务,只是在中投成立之后,人们才将目光转移到中投公司。

  尽管上述两家机构在海外投资收益方面都讳莫如深,但根据多方面的资料显示,无论是在对外投资经验,还是在人才的积累方面,外管局都远远胜过中投,即便同样向全球的顶尖投资人才抛出绣球,外管局也依然能够后来者居上。来自纽约的华人金融组织“华尔街人”统计,过去两年,中资机构招回去的顶尖人才并不多,“鲜有华尔街董事总经理级别的人物”,很明显,中投难以根治的政治背景和投资方式成了限制其发展的绊脚石。

  实际早在成立之初,中投公司就一直强调要走市场化的道路,但事实上,从公司董事长到首席投资官,中投公司都带有颇为浓厚的政治背景:无论是担任财政部常务副部长和国务院副秘书长的公司董事长楼继伟还是时任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的公司首席投资官高西庆,其位高权重的背景都使得中投在海外投资中难以发挥其朝着市场化发展的方向。

  “无论是中投还是其他的投资公司,公司的投资部门在发现了好项目时都需要决策层来决定,而这种带有明显政治背景的决策层,在选择项目时必然会考虑到承担风险的问题以及对自身的影响。”一位圈内的分析人士指出,最终的结果就是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这样的体制很容易使得中投错过很多投资的良机。

  在爆发金融危机的2008年,日本银行借机大举进驻美国的金融市场抄底,三菱UFJ金融集团收购摩根士丹利,野村控股通过拍卖购得雷曼兄弟旗下的亚洲业务,一系列赴美的投资如今都已经赚得盆满钵满,而中投则依然在对于黑石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失败的投资阴影中难以走出,错过了最佳的抄底机会。除此之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中投公司从第一笔投资开始,就一直选择全新的行业进行尝试,如今,包括金融业、资源类、房地产似乎成了中投主要的投资方向,这些迟迟难以明确的投资主线也使得中投无论在哪一方面都难以积累足够的经验,对行业贸然的投资则使得风险进一步扩大。

  与此相比,外管局则显得更为游刃有余,不仅作风低调,而且其多年的投资经验也使得其在全球都掌握一定的资源,2008年便投资了英法的两家石油类公司,而且运行状况良好。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