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企财务监管理念需与时俱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3日 17:36  上海国资

  国企财务监管思路需要从单纯的资产管控转向提供战略性的支持与服务

  谢荣/文

  我国的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新时期国企财务监管思路需要从单纯的资产管控转向提供战略性的支持与服务,通过积极参与、制定和影响公司战略来凸显财务监管在公司战略层面的重要作用。财务监管需重点关注会计信息质量与业务流程控制,稳健运营并最终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只有确立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并构建战略参与型的财务监管理念,财务监管工作才能在提高国企市场竞争力和实现国企改革发展宏远目标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与作用。

  一段时期内,国企改革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随着国企改革的顺利实施,许多国有企业已经顺利地实施了企业转型和改制,在这样的形势下,当前财务监管的思路需要转变为以公司价值管理为目标导向的发展理念,继续夯实财务监管在会计信息与业务流程控制方面的作用,使得公司财务监管从被动控制转向主动参与、提供和发挥其战略决策支持和战略执行功能。本文将围绕公司战略决策参与、会计信息控制与业务流程管理三个方面分析国企财务监管未来的主要任务。

  构建战略参与型的财务监管理念

  一般而言,企业财务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监督与管理,其基本内容是完成企业融资与投资活动,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实现资产安全完整、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等功能。事实上,公司所有的业务活动都应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而追求价值管理的企业需要关注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定义企业的价值;关注企业面临的各种商业机遇并决定主要的业务范围和发展方向;确定需要获取的资源和形成的能力,在不同业务之间分配资源;确定各种业务之间的配合,保证企业总体的优化;确定公司的组织结构,保证业务层战略符合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要求。

  在新时期的企业管理中,公司的决策和管理活动主要包括战略决策管理和经营决策管理。战略决策管理的任务主要是确定一个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主要由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高管层参与制定并监督实施;经营决策管理的任务是怎样去实现目标,主要由公司的管理层参与制定并监督实施。

  在以往的管理实践中,财务管理活动主要作用在经营决策和管理层面,常常是一种跟随公司战略决策的被动的执行行为。长期形成的这种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导致了国企的总会计师与国际跨国大公司的CFO之间在财务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以及职务地位上的巨大差异。

  中国国企总会计师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对一个公司经营情况的了解和研究还没有转化为引导公司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怎样转变财务管理观念,构建战略参与型的财务管理理念是新时期财务监管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

  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国企的总会计师们强化参与战略决策的意识,明白自己在公司价值管理方面的优势和责任,主动为战略决策的制订提供公司内外的相关信息,包括PEST分析、Porter五要素分析、SWOT分析等信息,特别是公司的经营现状与外部环境的匹配情况。其次,要求国企的总会计师们必须具备新时期CFO所需具备的能力。

  以投资筹资活动为例,首先,公司的任何一项投资活动必须与公司明确的战略目标相关连,投资内容、时间节点、地点选择必须在战略目标规划下确定。其次,公司的融资必须与投资项目的要求相匹配,包括融资数量、融资方式等。一般来说,企业有四种融资方式:内部融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和资产销售融资。不同的筹资来源其成本、风险、权力和义务都具有显著差异,会对公司战略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公司要充分考察市场融资环境,分析各种可行的融资方式及其融资成本,甚至包括资金提供的稳定性和潜在的其他风险和成本。

  建立会计信息的有效监控

  经济学家哈耶克曾经指出,信息是所有决策的基础。对于财务监管而言,信息流是各种财务监管政策的基础。企业信息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财务与会计信息,财务信息在生成与流转过程的控制与质量至关重要。财务信息的及时和有效是财务监管的基础和前提。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几乎所有的契约都是建立在各种财务会计信息基础上的,如债务合同与薪酬合同,甚至是金融管制合同(巴塞尔协议的监管标准基本都是以商业银行会计报表为基础)。财务信息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上述各项合约的执行与评价,高质量的信息能够及时地反映风险和揭示公司财务状况,反之低质量的信息不仅会影响投资者决策质量,还可能会误导决策并产生严重的经济后果。

  我国目前已经开始执行新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让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同时,也对公司会计规范化和信息生产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将能够较好的实现监控作用。譬如,我国某省国资委下属企业曾在公司董事会中提出将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其目的是可以通过金融资产重分类让2009年股票市场上涨的利润得到体现。这一行为明显违背了会计准则,如果得到批准,其后果是增加了该公司高管的薪酬,因为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督评价标准大都以公司利润为基本指标。可见,会计信息在财务监管过程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财务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也是提高财务监管能力的标志之一。采用适当的财务分析方法,针对特定财务信息的分析内容能够有效和及时地进行监管,制定相应监管措施,为企业解决存在的问题。

  加强业务流程的管控

  财务监管对战略决策的参与,能够很好地控制战略风险,但公司操作风险依然重要。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流程、员工和信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从操作风险的定义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影响操作风险发生的主要因素至少包括:流程、组织和系统。操作风险的管理就是对企业的流程、组织、系统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传统控制操作风险的手段是会计控制,这也是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方法。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以信息为基础的会计控制无法满足其他的监控目标。

  譬如,会计控制侧重的是通过信息反映问题,而大量的信息都是事后形成的,通过事后信息来监管必然造成巨大的损失与浪费。而且,会计信息是通过必要的会计程序运算得出的一种综合性财务信息,有时我们只能得到一些基本结论却无法找到事情的本源。因此,目前国际上重要的COSO内部控制规范以及我国近年来颁布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具体规范意见等,都开始强调对公司业务流程和业务活动的控制,通过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章,实现适当的岗位分离与授权审批制度,来对公司的研发、采购、库存、生产、销售、投资、项目管理等价值链环节实施监控。

  其目的不仅仅是保证公司资产安全完整与信息质量,还包括公司效率改进和成本的降低。因此,业务流程控制的最根本目的是寻求最大化公司价值的制度手段,排除影响公司价值的个人因素。这样的管控方式不仅能够排除个人舞弊和错误,也能够提高组织效率。

  充分理解财务监控的理念

  我国的国企改革尽管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也已经开始学习西方建立了一些科学的治理机制和管理制度,但改革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即使在西方成熟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监管理论和具体方法也依然在不断摸索。

  就当前我国所处的转轨经济环境而言,一方面企业需要转变财务监管理念、树立价值管理和战略支持与服务的管理目标;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切实履行其制度规章,加强制度执行力,使相关的制度能够更好的得到贯彻执行,同时需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企业只有充分理解财务监控的理念和基本精神,财务监控的基本功能及其对企业的重要作用才能够得到彻底体现。

  作者系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

  提升国企监事会合理监督的能力

  雷元平/文

  监事会应当以财务监督为核心,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企业的发展

  《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监事会以财务监督为核心,监事会与企业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条例》明确监事会的主要职能就是监督,是对企业实施监督检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监事会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如何在现场监督检查中发挥监督作用,是监事会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现场监督检查工作是监事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监事会提交监督检查报告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监事会应当大力规范监督检查工作,使监督检查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在整个监督过程中,监事会要高度重视、充分准备、认真对待检查工作,做到工作有计划,检查有重点,问题有整改。

  监事会在检查前,要充分掌握情况,计划要有针对性。监事会在检查中要重点突出,将工作落到实处,讲究高效率,只有将检查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发现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敦促企业整改落实,才能真正体现监事会的价值,对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力,并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监事会在检查后,要追踪问题,督促企业整改。为更具体地说明问题,笔者就监事会如何制订检查方案,如何落实检查工作,如何督促整改问题三方面加以进一步分析。

  事先准备 制订方案

  监事会在进场检查之前,要充分准备,积极收集相关资料,熟悉企业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渠道收集被监督企业的相关资料:上年度企业工作报告;上年度企业审计报告;上年度企业监督检查报告和检查工作底稿;本年度日常监督所掌握的相关资料;网上收集母子公司的有关资料。

  监事会在熟悉企业的各项相关的基本情况后,才能更准确和详细地制订检查方案。然后,明确检查小组人员的分工,并且明确小组人员现场要检查的重大事项和关注情况。只有事先做好相关的准备,才能在到现场后,更加有针对性、更顺利地对相关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工作。

  听取汇报 落实监督

  在充分听取汇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监事会检查小组要将检查工作落到实处,监督检查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检查企业经营和管理方面的影响重大的事项,关注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如何更加有效地落实检查工作,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是要广泛听取汇报。一般在现场检查之前,检查小组应听取企业领导班子的工作汇报,了解当年资产和效益情况、改制工作进展情况、上年遗留问题的解决情况等。企业一般会提供一份书面的总结材料,有的企业甚至会提供完整的年度工作报告。

  在听的基础上,检查小组要进一步了解要关注和检查的重点内容和项目,包括企业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等。特别关注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关注企业如何将面临的发展机遇转化为企业的实实在在的营业收入、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情况。

  第二是有针对性地做重点检查。现场监督检查时,要突出检查重点,增强监督检查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首先,在财务监督方面,财务监督是对企业监督检查的核心内容。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监事会要以财务监督为核心,查阅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财务会计资料与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其他资料,检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检查内容控制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促进企业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工作。

  其次,是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对这方面的检查有助于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监事会应查阅企业的董事会决议,党组会议纪要,经理办公室会议纪要,月份经济活动分析,月份经营情况简报等。除此之外,还要关注企业的改组改制、重大投融资决策、重要经营活动和财务方面的主要问题,关注企业面临的风险。对于改组改制、影响企业全局的问题,要向职工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关注职工安置、辞退补偿等工作的进展及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在经济效益监督方面,监事会要分析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各种内部、外部因素的变化情况,要分清是经营性因素占主要,还是非经营性因素是重点,经济效益是持续的,还是非持续的。要结合评价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存续能力和发展潜力,既要看到企业的竞争和发展能力,又要关注企业的不足和风险。

  经济效益的评价应当全面、客观。经济效益还应当与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相统一。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利益相关者和环境负责,认真履行好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是,检查小组要根据监督情况,完成小结。将收集到的证据和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汇总,形成现场检查小结,汇总检查的主要内容、发现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和合理建议。根据现场检查和掌握的情况,汇总重大事项和企业存在的问题,对企业财务及经营管理和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业绩作出初步的评价。

  督促整改 体现价值

  企业对监事会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切实整改落实。

  督促企业整改问题体现监事会的价值和威摄力。监事会的工作重点是督促企业对上年度揭示的问题进行整改,保证本年度所揭示问题的准确性。不进行整改就达不到监督的目的,起不到监督的效果,也不能体现监事会的价值和威摄力。

  总而言之,监事会应当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充分运用《条例》和相关法规所赋予的权利,大力规范监督检查工作,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及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企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众华沪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