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观察报》前执行总编将创办《锦绣》杂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1日 18:27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09年12月21日消息,由媒体人、投资家、企业高管、艺术家组成的商业文化传媒机构“远见传播”,计划将在元旦后推出第一个产品——全新跨界商业类杂志《锦绣》(国家商业地理读本),为全国发行定价20元的月刊。

  据《锦绣》(国家商业地理读本)执行出版人仲伟志介绍,《锦绣》定价20元,为全国发行的月刊。主要在商务中心、金融中心街头零售终端,机场贵宾厅、书店,四星级以上酒店,商学院书店,餐饮、咖啡、茶艺馆以及部分连锁超市中销售。此外,还将进行定向数据库发行和集团发行。

  “我们希望第二年就盈利。我觉得问题不大,不需要用力过猛。”仲伟志表示,“远见传播”的商业模式是复合型的,不仅仅依靠广告和发行,还有智库项目。

  仲伟志此前为《经济观察报》执行总编辑,10月初宣布成立由媒体人、投资家、企业高管、艺术家组成的商业文化传媒机构“远见传播”,并将创办一本全新跨界商业类杂志。据了解,仲伟志与其新创立的北京远见文化传播公司拿到了2000万元的天使投资。

  仲伟志表示,《锦绣》(国家商业地理读本)是一本“商业发现”类杂志,是对中国商业生活、商业活动的地理式“发现”。既是地理杂志,关注商业活动的地理分布,关注商业生活与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关系;还是人文杂志,从地理、文化角度关注现代商业社会,为读者呈现精彩纷呈的商业发现之旅。《锦绣》立足于本土,也要对商业全球化之于中国的影响作出判断与观察。

  “这不是一本新闻杂志……其实也是一个文化读本。我们希望做一本与商业有关的优质精神读物,是给那些智能型精英看。”仲伟志称,《锦绣》的读者定位为:商界精英、政府官员、知识精英、文化青年等社会中坚力量。

  仲伟志介绍了《锦绣》将设立的部分栏目,包括:“看不见的城市”——报道那些有实力、无名份的城镇,自下而上城市化的杰出代表;“搜神”——发掘现代商业聊斋,梳理和叙述地方名物、商业豪强的发现志、成长史;“搜铺”——强调环境中、空间中的小企业、小商铺,侧重其商业模式;“来客”——专门报道世界500强及国际大品牌来到中国的一些特定区域的故事。

  仲伟志表示,《锦绣》表达上将不会采用传统意义上的报道体,提倡作家式的非虚构写作,将学习《纽约客》的范式。采编团队包括主笔邹波、沈威风和驻刊作家李海鹏、关军、陆新之等,此外还有来自商业类、时尚类媒体的优秀从业者。(华艳 发自北京)

  附:《锦绣》(国家商业地理读本)执行出版人仲伟志、执行总编辑陈海答问

  (1)《锦绣》是什么?

  问:有人说你们做的新杂志叫《商业地理》,有的说叫《锦绣》,究竟是什么?

  仲伟志:两个多月来,有各种各样的传言,非常罗生门。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我们要做一本商业地理概念的杂志,叫做《锦绣》。商业地理是一门学科,是方法论,不是杂志名字。

  问:怎么描述《锦绣》杂志的定位?

  仲伟志:国家商业地理读本。不过我想强调,这不是一本新闻杂志。那些想看信息产品的人,就算了。这方面,互联网更强大。这其实也是一个文化读本。我们希望做一本与商业有关的优质精神读物,是给那些智能型精英看的。

  问:这种人多吗?曲高和寡吧。

  仲伟志:如果一定要精确说明的话,就是办给商界精英、政府官员、知识精英、文化青年等社会中坚力量看的。这个人群足够大。

  问:很宽泛啊,读者群年龄跨度这么大,不科学吧。

  仲伟志:依靠年龄来划分读者群,就像是一些更年期的人喜欢划分80后、90后一样,更不科学。商界精英、政府官员是我们的核心读者群,知识精英、文化青年是外围读者群,但这个核心读者群与外围读者群有同样的文化共识,能够真正理解杂志所传达的智慧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它们又是一群人。

  问:商界精英和政府官员,有时间看这样人文色彩很强的读物吗?

  仲伟志:百战归来再读书嘛。他们不光看重财富和权力,更看重智商。

  问:现在有没有相近定位的杂志?

  仲伟志:没有。将来可能会有。

  问:您怎样看待期刊业在这一领域的相对空缺?是大家都没有想到吗,还是有一定技术难度呀?

  仲伟志:不是有大略无雄才,就是有想法没办法。我们可能运气好吧。我们一群互补的人意外碰到了一起。祝愿我们的运气一直好下去。

  问:《锦绣》的主创们是如何想到这样的一个角度的呢?又是如何论证其中的可行性的呢?

  陈海:今年4月,我和仲伟志在四川宜宾谈起传媒圈子里的事时,他就说有做一本商业地理概念杂志的冲动。这个想法在他的脑子里酝酿了两年多,我一听就很兴奋,说,写出来啊,这一定是期刊市场的蓝海,它注定与现有的商业类杂志不同。如今市场上绝大多数商业杂志都是从行业或者人物视角切入报道商业,而我们设想中的杂志将打破这种局限,地理+商业,这是一个崭新的坐标系啊。

  我们的“地理”,我的理解是地缘、人文、环境,当然还有传统,这些能决定人的行为,自然能影响商业生态。在我们,“地理”是一种方法论,不同于其它杂志从行业报道商业。

  问:现在的期刊市场行情好像不太好啊,刊物倒了一本又一本……

  陈海:现有期刊市场的行情不太好?我不同意这样的判断,年内创刊的《中国周刊》、《GQ》、《国家财经周刊》,他们的投资人都不是疯子吧,把钱往水里扔。我觉得报纸的拐点肯定到了,而杂志市场仍然空间无限,期刊也是目前中国传媒市场与西方世界接轨的亮点。随着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也呈现了良好的资本增值性,杂志本身以及周边产业还是蕴涵着无限商机的。

  当然,现在很多杂志定位趋同,特点不明晰,同质化现象严重,部分期刊盈利前景并不乐观,所以目前的投资开始趋向于寻找市场空白点或寻求与有增长潜力的期刊进行合作,投资日趋理性化。

  近几年市场上不乏成功先例,比如《南方人物周刊》、《心理月刊》,比如《看天下》、《第一财经周刊》,前二者就是找准了市场空白,而后两者在营销和定位上确有过人之处。

  (2)《锦绣》方法论

  问:杂志的刊名叫做《锦绣》,与商业地理有何关系?

  仲伟志:锦绣,原意是指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多比喻美丽或美好的事物。我们认为这两个字气象万千。我用三个成语来概括吧。

  一是“锦绣山河”,形容美好的国土。我们致力于国土文化启蒙、商业价值发现,提供一种认识和分析中国商业社会的独特方法与工具。

  二是“锦绣前程”,形容美好的前途。我说过,我们的主要读者是智能型企业家、公司高管、政府官员及其他跨界别精英人物。他们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觉醒意识、审美触觉和人生感悟,胸罗锦绣,手绘乾坤,前程远大。他们较其他人群更为关心商业活动,对媒体的品质要求较高。他们要求能有一种更为新鲜、更为整体、更为深入的视角来观察思考周围的经济生活,并从中收获对本阶层的某种认同感,我们愿意成为他们忠实的思想伙伴。

  第三个是“锦绣文章”,形容美好的文章。阅报行为已逐渐被互联网新闻浏览取代了,我们认为,独特的视角,优美的文笔,深刻的洞察力,将取代传统的“新”、“快”等概念,成为人们对印刷类媒体的新要求、新期待。《锦绣》很重视文本,重视设计,我们提供专家里手的一流文章,努力建构一种新的人文空间。

  问:杂志有哪些核心栏目、特色栏口?

  仲伟志:我觉得我们每个栏目都非常有特色,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深耕细作,让它们更有特色。

  问:“国家商业地理读本”这个“国家”,是限定了本土视角吗?现在外资对中国商业市场的涉猎如此之多,如何“消化”在中国的地理当中?

  陈海:干嘛要限定自己?美国《国家地理》不止于对美国本土的报道吧,它还是对自然、科技、人文的全球性“发现”,传导自然关怀和人文精神。《锦绣》(国家商业地理读本)当然要立足于本土,也要对商业全球化之于中国的影响作出判断与观察。

  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个栏目叫“来客”,专门报道世界500强及国际大品牌来到中国的一些特定区域的故事。比如雀巢来到额尔古纳,就是一个样本。从2002年5月就开始寻找新奶源基地的雀巢进入额尔古纳,是一起“世界乳品巨头抢夺中国奶源战略制高点”的重大事件,当地居民一方面担心雀巢的到来,会影响草原、森林和珍贵的原生湿地,使额尔古纳变成另一个丽江或者喀那斯;但同时他们又抵制不住这样的诱惑:雀巢每年上缴当地财政的税金将在1.5亿元以上,支付给奶农的奶资也将达到2亿元左右。按照市长的说法,那时,额尔古纳的大多数人,都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了。

  这种心态很微妙,经济全球化对边际地区的文化与社会影响,当地商家、居民如何寻找在全球化时代的生存策略。所以我们不仅关注跨国公司本身,比如其店址选择、商品管理、卖场规划、价格策略、促销方法、物流配送等等,我们还关注地方政府、“来客”、原住民(人民与企业)的行为与心态,关注那些选择与原因、抵触与融合。

  著名旅美作家林达写过《沃尔玛来到小镇》是一个经典例子,当沃尔玛决定要在小镇阿希兰开店,引起了当地人的紧张和不安。他们担心沃尔玛打扰了小镇居民舒缓的、轻松的、感性而浪漫和生活,还担心这个商业巨无霸会破坏原有的商家和小镇的传统文化。于是阿希兰的居民面临选择,城镇委员会召集听证会,请本镇居民发表意见,我们该不该让沃尔玛在阿希兰开新店?面对沃尔玛将为小镇带来的利益和冲击,阿希兰的居民分化了。嗨,这多有意思,林达的文字展示了那种撕心的分裂。

  再比如,苹果来到三里屯,壳牌来到大亚湾。国际品牌对中国商业市场的渗透,我们通过这样的解读,是不是能呈现你所说的“消化在中国的地理当中”?

  问:贵刊所定位的“商业地理”报道模式,与现有的“区域经济”报道模式有何区别?请表述核心栏目设置,打造这部分核心栏目的优势是什么?

  陈海:最怕别人误解我们是区域经济报道,个中区别大了。《锦绣》(国家商业地理文化读本)解决什么——那些或了不起的,或虽则渺小但却独特的城市、公司、人、物,它们在何处,为何在此处,以及将去向何处,我们要在地图里发现商业中国。

  比如我们有一个栏目叫“看不见的城市”,就是要报道那些有实力、无名份的城镇,中国自下而上城市化的杰出代表,如龙港、白沟、店口。

  比如栏目“搜神”,要发掘现代商业聊斋,梳理和叙述地方名物、商业豪强的发现志、成长史,它们和他们怎样成为了一个地方的象征、神器、大人物。如关公之于运城、马云之于杭州、季克良之于茅台、褚时健之于玉溪。

  比如“搜铺”,就要强调环境中、空间中的小企业、小商铺,侧重其商业模式。一家在城市街角不起眼的小店,如何利用地缘优势创造千万利润的?

  表达上肯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报道体了,我们提倡作家式的非虚构写作,《纽约客》的范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的一些特约作者也常问我,这些栏目有什么范本吗?其实哪里需要什么参考文章呢,我们从来尊崇文无定法。报道者,我定义为五重境界:真实,客观,有价值,有趣味,有情怀。此前我一直在前三类情境里冲啊突啊的,而我们熟悉的很多圈内朋友,其实已经在后两者中徜徉了,比如我们的主笔邹波、沈威风,驻刊作家李海鹏、关军、陆新之,等等。

  问:商业地理,直观的理解是比较静态的东西,比较成熟的商业布局和形态才可能形成一定的地理表征嘛。人文地理,理所当然是偏向文化的,读者不那么在意时效性。而关注商业的人士平时都是获取各种各样的新闻和资讯,都是动态的东西。杂志将如何来平衡和结合视角的静态性,和关注领域的事件和变动呢?可以举个例子展示一下这本杂志在一些热点话题的切入角度上,与通常的商业期刊报纸不同的地方吗?

  陈海:对静态和动态之间平衡的担忧,是日报、周刊从业者转为半月刊、月刊从业者后的普遍担忧,在我看来,这一担忧是个伪命题。我以为月刊应该大胆、直率地放弃所谓的“动态”,专注于静态,因为对受众而言,只有那些真正沉淀良久的静态,才是有价值的,浮光掠影的动态食之无肉,不如直接弃之吧。当然,从动态中发现静态、寻找静态是对月刊编辑部能力的考验。月刊编辑部一定要培育出新浪新闻的“海量审美”之外另一种审美,我称之为,静态审美。静态审美才是真正的价值审美。请关注创刊号,我们如何在动态行业新闻里提炼静态审美。

  问:这是个强人时代嘛,大家都逃不过去关注一些行业主导者、话语领袖们的动向和发言的,当然一些新秀的创造力也会给人启发。这本地理杂志,如何放置各种精彩的商业人物?读者能看到他们什么不一样的一面嘛?

  陈海:人物报道,可以算我们的强项吧。我以为,给大人物留下足够的版面、空间对一个新杂志而言总是没错的,问题在于:要提供什么样的大人物?我们一直提倡的一种操作手法,让大人物写大人物,实现有难度,但绝对是创新。

  (3)风格与竞争

  问:杂志的视觉风格是怎样的?市面上华丽的商业类、消费类杂志好多,贵啊,而且来来去去都是那些熟脸和论调。有些老派的呢,一堆字,现代人哪有那么多时间去读密密麻麻的字啊,那还不如去读书。《锦绣》会是个什么调子?

  陈海:肯定与众不同,不再加入熟脸大混战,拒绝老调重弹旧瓶装新酒。这本商业杂志同时是地理杂志,讲究文字之美,有精美图片呈现;它还是时尚杂志,格调高雅不虚浮;更是人文杂志,有价值,见人性,显情怀。它的调调,与“远见传播”的企业文化一脉相承:尊重、包容、分享、情趣。

  问:恕我直言,若有人跟我说有本新杂志叫《锦绣》,我的第一反应是,奢侈品杂志或餐饮类杂志,绝无可能将其与商业联系起来,你们不觉得对于一本探讨真实商业世界的刊物,尤其是新创刊的,这个名字太过虚无吗?你们有没有与广告商沟通过这个刊名,他们作何反应?

  陈海:这个问题切中肯綮。“锦绣”是什么,锦绣山河、锦绣前程、锦绣文章,此名虚无吗,我们的广告客户都觉得此词磅礴,气象万千,瑰丽神奇啊。杜甫《清明二首》云: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锦绣》(国家商业地理文化读本),致力于国土文化启蒙、商业价值发现,提供一种认识和分析中国商业社会的独特方法与工具。用我们的“锦绣文章”,给我们的读者,智能型企业家、公司高管、政府官员及其他跨界别精英人物们,创造“锦绣前程”。

  问:贵刊究竟是一本泛财经类杂志(如《第一财经周刊》),还是一本以商业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人文时尚类杂志(如《商界时尚》)?

  陈海:我们首先是商业杂志,这个坚定不移。地理、时尚、人文,可以是方法,是手段,是风格,所以区别于你提到的这些期刊,我们注定与众不同。

  问:从贵刊的前期宣传策略来看,似乎在模仿凤凰传媒打造明星主编、明星记者的手法,那么后期这个策略是不是仍将继续呢?

  仲伟志:凤凰?我们倒是邀请了凤凰卫视的主播曾子墨为我们写专栏。说实在的,我觉得2001年的《经济观察报》更像凤凰,出现了许知远、覃里雯。我们现在也有一堆名人,我们是锦绣小凤凰吗?如果是,也挺好的,呵呵。

  问:除了几位领军人外,其余采编、经营、发行团队都来自哪里?

  仲伟志:主要来自商业类、时尚类媒体,我们希望做一本与众不同的商业杂志,所以我们非常注重表达方式的革新。要与众不同,就要洗脑,但是洗脑很不容易洗干净,于是我们就请来有全新思维的设计师,我们的设计总监来自全球排名第一的艺术设计院校圣马丁学院。而原来在媒体平面设计领域很有影响的邹波,现在是我们的主笔之一。我们还有一群非常优秀的年轻人。

  问:竞争对手有哪些?一句话概括下,这本刊物最吸引人的地方、打败它们的地方在哪里?

  仲伟志:没有竞争对手。我们希望竞争对手尽快出现并发展起来,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做大市场。你是不可能独占一个市场的,除非这个市场根本就没有钱赚。我们非常期待新的加入者。这真的不是矫情。你不觉得当年的《经济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是一种竞合关系吗?结果呢?两家都从中受益了。

  问:近期有很多新财经类杂志处于筹备中,且都与贵刊一样号称是“填补空白”,支持你们从中胜出的是哪些因素?你们觉得当下是商业杂志的春天吗?现在不是经济低谷吗?现在不是纸媒末日吗?

  仲伟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低谷有低谷的好处,低谷会让我们把步子放慢,看点长文章,想些大主意。这有点像赌场失意、情场得意吧。反正我认为中国杂志市场很远远没有成熟,远远没有发育起来。报纸市场可能还没发育就夭折了,报纸和互联网,就像两条正极的线头搭在一起,肯定要短路,杂志和互联网是正负两极,缺一不可。

  问:杂志会操办一些落地活动吗?对读者、对商界中人。我如果对你们的话题感兴趣想有个进一步交流有什么办法找你们?有些话题想贡献又该怎么办呢?我看《第一财经周刊》的时候觉得他们有个设置挺贴心的,就是把编辑的邮箱都公布在杂志上了,我看除了我自己,身边也有不少人给他们写邮件呢,交上朋友了都。提个建议哦。

  陈海:这哪里是问题,简直贡献了一个好的IDEA,谢谢。2010年,《锦绣》(国家商业地理读本)与“远见传播”会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商业发达地区做一些落地的策划与活动,活动的具体内容暂时不便透露,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及广告客户已经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初步达成战略合作意向。这些活动定会令你耳目一新。

  非常愿意同关注《锦绣》(国家商业地理读本)的读者及商务人士、政务官员交流,通常,通过这几个电话010-58691218、58691238、58691528能找到我们。

  (4)当下与未来

  问:杂志的出版周期是?定价是?

  仲伟志:月刊,定价20元。基于这本杂志的品质,很多人提出卖的更贵些,但我们担心那样会失去很多大学里的文化青年读者。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问:我可以在哪些地方看到或者买到?

  仲伟志:首先得说明,我们做的是金字塔尖的杂志,是精英阶层的生活半径杂志,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销售。主要在商务中心、金融中心街头零售终端,机场贵宾厅、书店,四星级以上酒店,商学院书店,餐饮、咖啡、茶艺馆以及部分连锁超市中。对于我们的商业模式来说,更主要、更大量的是定向数据库发行,以及集团发行。

  问:你们准备多长时间实现盈利?

  仲伟志:我们希望第二年就盈利。我觉得问题不大,不需要用力过猛。因为我们的商业模式是复合型的,不仅仅依靠广告和发行。我们还有智库项目。

  问:你们说过,远见传播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商业文化传媒机构,能不能谈谈远景?

  仲伟志:也不远。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很快就会运营第二本杂志。然后,希望很快能做第三本。我们远见传播是一个体系,不是一本杂志。我们现在也是一个定制出版公司,制作企业内刊,我们的目标是尽快成为中国最大的定制出版机构之一。内刊是发行最为精准的出版物,内刊与内刊之间,如果整合的好,是很有价值的产业链条,还有很多富矿等待我们去开掘。这可不是有枣没枣都打两杆子,我们是认真去做的,可能做的比《锦绣》大得多。

  问:你们压力大吗?着急上火吗?

  仲伟志:我们几个人,生活规律上的挑战挺大的。过去都习惯了晚睡晚起,现在必须早早起床。由于项目多,有时难免手忙脚乱,我们还需要学习。创业没有地图,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即便再忙再乱,我也从来不会发脾气。我的职责之一就是保持乐观与热情。我也时常提醒自己不要用力过猛。如果你用最大的力量去抓紧手中的沙子,沙子就可能以最快的速度从你的手中漏掉。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