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品货币还能牛多久

  Jonathan Anderson

  早在几个月前,我还曾认为,中国对于有色金属、铁矿石和煤炭的进口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不太可能继续维持上半年的水平。但是,我错了。2009年即将过去,商品货币的走势依然强劲,那么明年呢?

  先从图1说起。在图1中,蓝色曲线表示的是新兴市场货币兑换美元的走势(算术平均数),橙色曲线显示的是商品进口国货币,如韩元、墨西哥比索和印度卢比的走势,最后绿色曲线显示的则是商品货币,如巴西雷亚尔、南非朗特和智利比索的走势(为了更好地考察新兴市场货币走势,我剔除了澳大利亚元等发达国家的商品货币)。图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出,从7月份开始,商品货币的走势就甩开了其他新兴市场货币。在2009年上半年的强劲反弹之后,新兴市场货币就徘徊不前,而商品货币却处于持续升值之中。这是为什么呢?

  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这些货币的收益率相对更高。相比其他新兴市场货币,巴西和南非的央行给出的利率都更高。正如澳大利亚货币因为利率高而走势强于其他发达国家货币一样,新兴市场中的商品货币也因为高收益而得到了追捧。在金融危机逐渐过去之后,国际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开始提高,造成了大量资本追捧这些商品货币。

  这种说法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并不全面,甚至在我看来,这都不是最为主要的原因。因为一些商品进口国的货币,比如韩国、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土耳其,货币利率都比较高,但是走势却始终徘徊不前。反观智利,它的货币利率在新兴市场中可以算是比较低的,但是在过去12个月的走势却非常强劲。

  因此,相比利率,商品市场的价格走势,才决定了这些国家货币的强劲走势。也就在几个月前,基于对商品市场的价格走势判断,我认为新兴市场商品货币的强势不会长久,但是事实证明,我错了。究竟我错在哪里呢?

  中国因素延续

  好的,还是来看中国。在今天,中国因素成为了商品货币能够持续走强的最主要动力。尽管我们一直承认中国的作用,但是早在几个月前,我还是认为,中国对于有色金属、铁矿石和煤炭的进口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因此不太可能继续维持上半年的水平。但是,我判断错了。

  平心而言,之所以会错误判断了商品货币的走势,还是因为我们没有想到中国需求竟然能够一强如斯。以房地产为例,几个月来,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直线上升,这远远超过了低基数效应所能解释的范畴。经季节调整后,11月新开工面积较10月份环比增长了52%。历史上中国11月新开工面积的最高值在2007年创下,为6500万平方米,但是今年11月份的新开工面积却高达1.62亿平方米。

  图2显示的是中国房地产部门的开工量以及对于钢铁的需求水平,从陡峭的曲线中不难看出增长是多么迅猛。

  因此,我们之前还是低估了中国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要知道,当前中国高速推进的不仅是房地产部门,基础设施建设和汽车制造,增长势头都如同脱缰野马。也就是说,新兴市场商品货币在第四季度表现能够如此强劲,还是因为超出预期的中国需求。

  撑起2010

  如此这般的强劲需求能够维持多久呢?通常来说,这样的情况都不可能太久,因为超常规的增长往往都会缺乏长期动力的支持。

  但是,正如我的同事,瑞银中国经济学家汪涛所说的,目前“很难会有什么因素能改变明年中国房地产建设的强劲势头”。她认为,房地产建设热潮才刚刚开始变得烫手,因为创纪录的新开工面积和大量即将转入开发阶段的新购置土地意味着2010年的房地产建设活动仍将非常强劲。这意味着房地产投资还将大幅增长,并同仍在进行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一道,继续推动对钢铁等建筑材料的更高需求。

  假设明年信贷占GDP的比重还能够在今年的基础更上层楼,那么即使住宅和商业地产双双出现回落,仅仅基础设施也足够继续把大宗商品价格支撑在高位。而且,从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能够猜测,2010年政府刺激经济的决心不会下降。会议提到,扩大内需要以全面推进城镇化为依托。尽管我们认为城镇化是一个伴随着工业化的过程,但许多地方政府几乎可以肯定会将城镇化的实质理解为建设大量城镇住房,从而积极地推动商品房地产建设来取代原有的农村和郊区住房。同时,政府也希望,更新住宅的这一过程将会创造出更多对建筑材料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从而推动工业化进一步发展。

  这对于原材料的出口国是个好消息。基于如上的信息,我认为目前的情况至少还将维持一段时间,至少在2010年第一季度,来自中国的巨大需求依然将支撑着大宗商品货币,也支撑着商品货币的走势。■

  (作者为瑞银集团新兴市场经济学家,Daniel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