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倩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户”,汽车和交通行业一道在气候大会中备受责难。根据IDC气候大会中所发布的统计数据,除了能源产业之外,以汽车排放为主的交通运输和建筑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各占28%,相比而言,工业排放的温室气体仅有14%。
“汽车制造业不可能玩儿完,需要做出一些转型,但是仅仅靠技术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虽然汽车产业早已做了足够多的创新用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尚方宝剑(Silver bullet)。”欧洲工业制造企业协会秘书长伊凡(Ivan Hodac)对CBN记者暗示一个全球明确的政策方向和财政支持的缺失。
虽然哥本哈根峰会没有达成一个具有法律约束的协议,但是这无碍汽车工业加速新能源和新技术的推广使用步伐,而且,由于气候危机的临近,“低碳汽车”更迫切希望能够有包括传统能源的优化、交通系统解决方案以及新能源突破等齐头并进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绿色交通并非易事
虽然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众矢之的,有关交通系统的解决方案也是屡次提起,却又屡无下文,问题就在于多方难以达成一致。而针对此行业达成全球统一协议更是遥遥无期。
根据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传出的消息,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推行生物燃料,逐渐取代以往的燃油。这是在此次气候大会中欧盟国家达成的共识,而奋力游说的则是巴西政府。
作为全球最大的乙醇生产商和出口国,巴西政府目的明确,就是要推广城市交通工具采用生物燃料,而且最好是独一无二的燃油替代品。
在过去30年,巴西一直推崇在交通工具中采用乙醇作为燃料,据称他们因此避免了大约8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这个案例在气候大会中的多个“边会”上被反复重复。巴西政府不遗余力的宣讲并未无功而返——欧盟就作出决定,称到2020年所有交通工具的燃料中有10%必须是生物燃料。
虽然至今仍颇受争议,但巴西政府依然在为乙醇产业这个“新商机”而游说。
而在气候大会席间,有关电力汽车的讨论也再次被提上台面。毕竟,像哥本哈根,以及斯德哥尔摩这样推广自行车难以作为全球解决方案,而汽车也不可能被彻底取代。
“假设汽车要采用生物燃料,沃尔沃的技术是没问题,但是去哪里充燃料,政策上又如何规定和监管,又怎么去做一个统一的标准?”气候大会期间,一场全球企业家的讨论中,沃尔沃汽车的代表发言说。而对于更多的代表来说,现在讨论生物燃料还为时过早,不如谈点实际的,例如如何在汽车玻璃上多做些功课,让车内更加保温,从而减少空调耗能。
一直有说法称要“征收碳税”以控制汽车使用频率,但是又有企业家提出仅靠收费“被动”解决不足以解决问题。多场边会达成的共识是:关键在于不能抑制购车,而应该学会如何“驾驭”行业朝着绿色的方向发展。
“汽车产业是否发达直接联系着各国的GDP,所以即使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行业也不可能被忽视或者取代。但问题是,既要给消费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交通工具,又不能过度耗能和排污,这就是个技术活。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低耗能的汽车是不是可负担,而政府和消费者又如何协同来推进变革。”伊凡对CBN记者称。
新能源的生存空间
欧洲汽车联盟提出解决方案,称“能源提供商不仅要提供低碳燃料和电力,还要把充电和充能源的基础设施建好;政府则要提供长期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现有的基础设置也要更新”。当然,“消费者需要在合适的价格‘信号’前提下做决定充什么样的燃料,开车多少距离最合适”。
“一辆1970年产的轿车产生的污染相当于现在的100辆车,而通过特殊的过滤系统,可以达到将燃油汽车的排放减少99%以上。最理想的一种状态,是今后汽车尾气中都是水,而不是其他污染性气体。”伊凡说。
英国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成为耗时两周的气候大会中少有的明确表态支持电动汽车的市长。他的承诺是到2015年,每一个伦敦人距离充电点的距离不超过1英里。这将意味着伦敦将有2.25万个充电点。而作为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伦敦还将在2010年前设立网上一站式服务,驾车者可以在网上获取付钱以及充电点的信息。为了这个整体计划,他们将花费超过6000万英镑。
同样,在美国,驾车族已经开始迅速学会如何爱上他们的绿色轿车。他们甚至已经开始接受混合动力汽车,而美国的混合动力汽车销售量预计今年可能增长4.1%,从而销售量达到32.9万辆,比去年增长2.6%。
但可惜的是电动汽车全面推广同样壁垒重重。例如其价格高昂,且城市配套设施不完善。“我们支持气候大会关于系统减排全球二氧化碳的努力。”沃尔沃汽车公司主席兼CEO说,他坚称沃尔沃的目的是开发出完全不释放温室气体的汽车。而到2020年,该公司的目标是将平均的气体排放减少到每公里90到100克。
更多的企业则是将电动汽车作为主要的广告对象。在过去两周终日人声鼎沸的贝拉中心旁边,只有一个紧挨着会场的非正式展厅。虽然是临时搭建的几百米见方的棚子,但是里面停满了各大汽车公司新开发的纯电驱动汽车。其中,“宝马迷你”和“新吉利”也挨着。与“车展”不同,在这里参会人员可以预定并体验电动汽车往返于城区和贝拉中心之间。
“更多的是‘展示’,有一些还是概念车,表示我们已经掌握了相关技术。但是谈到销售,现在很难迅速铺开,消费者接受度也有限。”一位参展车商对CBN记者表示。
“在澳大利亚,能源企业异常强势,即使新能源产业都在寻找生存空隙,所以很难想象政府会容许类似鼓励新能源的法规出台。”澳大利亚一家推动新能源产业的非营利组织对CBN记者明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