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雅
国家统计局12月11日公布,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出现10个月来的首次上升。作为通货膨胀的主要衡量指标之一,CPI同比增速的转正,对于通胀预期的上升有着直接推动作用。而近几月以来的物价上调也凸显这一点,水价、电价、菜价、肉价甚至包括食用油价,上涨声一片。
以宏观分析著称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曾这样说:“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形势转换之快前所未有。我们刚把通胀理出眉目,通缩来了;还没把通缩研究完,通胀又要来了。”
“通胀预期比较高,原因在于信贷及货币发行量较大。”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指出。今年我国新增贷款将可能达到10万亿元,无论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还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都达到了历史新高,同时,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价格在不断走高。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接受CBN采访时则表示,CPI转正之后,将一直维持高位,在明年年中的时候将达到5%。原因除了中国货币增速比较快外,也在于全球外部货币政策比较宽松。
“明年影响CPI和PPI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国际油价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事实上最近其价格已经有了较快的上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CBN表示。
本月初,某中央媒体对近百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发放的调查问卷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我们正面临明显的通胀预期,但通胀还并未到来;有三成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认为目前我们正处于通胀之中;认为离通胀还很远的受访者只有10%。
而关于通胀来临期限的问卷,有42%的受访者认为是明年下半年来临,有22%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通胀已经来临,另外有17%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胀将在明年上半年来临。
不过,尽管有着浓厚的通胀预期,但通胀可能并没想象中严重。王庆表示,高通胀担忧实属过虑。“根据货币量增长强劲这一现象预测2010年将出现高通胀,这一思路可能是错误的。现行M2指标夸大了货币扩张的真实情况,出口疲软可能继续压制通胀。这两个因素可能使得2010年在货币高增长的同时维持低通胀。”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认为,目前至少有两类因素导致国内物价难以大幅上涨:一是国内储蓄率始终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二是产能过剩,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的24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在大部分产业都是供应大于需求的情况下,物价总水平应该没有上涨压力。”李扬说。
哈继铭也表示,明年下半年通胀将会减轻,首先,下半年由于翘尾因素,CPI涨幅会下降。二是明年下半年美国经济二次探底。“总体来看,明年的CPI呈现一个驼峰走势,上半年上扬,下半年下降。”哈继铭说。
对于明年的通胀形势,专家指出应看重三个因素:经济增长态势、货币影响和资本流入。“如果经济增长达到9%,CPI达到3%,不排除明年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如是表示。